3
什么是“客觀中立”?
上面兩個部分,分別論述了新聞和評論兩方面的內容。再重復一遍上面的觀點:主流媒體沒有忽略希拉里的負面新聞,主流媒體的社論一邊倒并不影響新聞內容的生產。
但是,我的確要承認:這次大選中,媒體對候選人的報道是不平衡的。
在黨內初選階段,這種不平衡的表現是:媒體過多地報道川普(因為跟川普有關的新聞都充滿了戲劇性,能夠吸引受眾),忽略了共和黨其他候選人。所以川普都不用做廣告了,因為媒體鋪天蓋地對他的報道就是廣告。有人測算,媒體的這些報道,等于是送給了川普價值20億美元的電視時間——本來,他要花這么多錢購買廣告才能有這么多曝光的。
在大選階段,只剩下兩個候選人,上述情況不再存在。這一階段的不平衡是:美國主流媒體對川普負面消息的報道確實要多過對希拉里負面消息的報道。(我沒有做過科學的測算,這里僅是個人的估計。)
有人肯定會說了:你這不就是承認媒體偏袒希拉里嗎?
不,我們對“中立”、“客觀”的理解不能這么簡單和機械。
媒體要保持中立客觀,但中立客觀絕不等于各打50大板。不是說我要在報紙的競選版面正中央劃一條線,一半歸希拉里,一半歸川普。再在希拉里的這邊一半寫正面,一半寫負面;在川普那邊也是一半寫正面,一半寫負面。
這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可笑的。媒體能做的是:發生了什么,就寫什么。今天有希拉里的負面新聞,那頭條就寫這個;明天有川普的,那版面就給川普。
媒體對川普的負面新聞報道更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川普自己制造的負面新聞更多。他那風格狂放、不照本宣科的發言風格和生活作風,給他帶來了很多粉絲,但他也要為此付出代價,因為他的發言中有更多有爭議的成分。希拉里是一個老牌政客,發言比川普小心得多,但也不能幸免——她在幾次內部發言時說的話(比如“deplorable”、“public and private position”)被曝光出來之后,也被窮追猛打了一陣子。
一個人失言了100次,媒體報道了100次;另一個人失言了10次,媒體報道了10次——這不叫偏袒。
一個人出了10樁丑聞,媒體調查了10樁;另一個人出了5樁丑聞,媒體調查了5樁——這不叫偏袒。
一個人出了10樁丑聞,媒體調查了10樁;另一個人出了5樁丑聞,媒體調查了4樁——這叫偏袒。但是,如前所述,美國主流媒體并未選擇性失明,這種情況并不存在。
順便說一句:當我們在分析”媒體偏見“的時候,一定要用事實和數據來說話。在傳播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做“敵意媒體效應”(hostile media effect),指的是所有人都會認為媒體對自己支持的一方更加不公正。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應該努力克服心中的這種傾向。
對川普報道更多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對他所知甚少。希拉里在公眾視野中已經三十多年了,大家已經了解得很多。而對于川普,除了地產大亨和真人秀主持人這兩個角色外,大家并不知道更多。以至于每次他談到具體政策上的立場,就算立場本身平淡無奇,也都會成為大新聞——大家已知的信息實在是太少了。
4
媒體的職責遠不止于“客觀中立”
媒體在新聞報道中(而非評論中)應該做到客觀中立,但這絕非媒體的唯一職責。
說白了,如果有兩個人打架,記者的職責不是讓每個人各說三句話就完了——不要把記者的工作想得太簡單。記者還應該去挖掘打架的原因,以及探討打架這件事情會有什么社會影響。
在大選報道中,媒體要對候選人做掘地三尺的調查,用英文來說,要“hold candidates accountable”。川普那段吹噓自己性騷擾經歷的錄音曝光后,他說那是11年前的事情了,把這么久的東西挖出來肯定是媒體的陰謀。(他話音剛落,就去找了二三十年前指控比爾?克林頓的幾位女性來給自己助攻。)其實,這就是媒體做的事情,不管是十幾年前還是幾十年前,只要跟你這個人是否適合當總統有關的信息,都要盡可能挖個清楚。對希拉里那邊的挖掘,也是一樣。
在大選報道(以及所有報道)中,媒體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那就是維護社會規范。
不要僅僅把媒體理解為傳播信息的渠道,媒體的作用比你想象得更大。我們每個人,都是主要通過媒體才獲知關于這個社會的信息。我們從媒體上看到這個社會怎樣運轉、他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并由此形成對社會規范的認知——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可被接受的。失去了基本的社會規范,就會陷入混亂和失序。
而川普恰恰是在不斷地挑戰社會規范,所以媒體對川普這方面言論和行為特別在意,報道特別多。這是媒體職責所在。
比如,他對女性、殘疾人的歧視性言論,挑戰的是性別平等和殘疾人權利的社會規范。她對女性使用的下流語言,挑戰的是語言規范。他稱墨西哥人都是強奸犯,挑戰的不僅是關于種族的社會規范,更是攻擊性言論的邊界。
他稱自己的好幾位對手為騙子,挑戰的是候選人辯論時的言論規范。此前,很少有候選人會以“騙子”稱呼對手,因為這是一種對品格的攻擊,是一種人身攻擊——當你稱另一個人是騙子的時候,你們倆之間的討論空間就已經沒有了。
他在最后一場辯論中拒絕承諾接受選舉結果,挑戰的是美國民主制度的規范。美國歷史上,不管競選階段打得多么難看,最后輸家都一定會接受選舉結果。而川普卻可能否定整個選舉制度,這將深深動搖美國民主制度的基石。
媒體對這些問題特別敏感,甚至有些像衛道士。但媒體捍衛的不是什么腐敗的體制,不是什么希拉里權力帝國,而是社會規范。
5
不信主流媒體,你信什么去?
美國主流媒體在這次大選中的表現絕非完美,甚至可以說是踉踉蹌蹌、灰鼻子土臉——因為川普這個非同尋常的候選人,的確讓大家感覺難以適應。
其實,今年以來,美國主流媒體一直在反思:這樣的大選報道應該怎么做?我看到了很多深入而真誠的探討,比如《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剖析之作:http://www.nytimes.com/2016/08/08/business/balance-fairness-and-a-proudly-provocative-presidential-candidate.html 學界也有很多探討,比如《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的這一組長篇報道:http://www.cjr.org/special_report/medias_weimar_moment.php
仔細讀這些真誠的反思和討論,你會知道:美國主流媒體并非不可救藥。這是一個愿意開誠布公地做內部批評的職業共同體。在目前我們能夠依賴的信息源中,他們依然是最可信賴的。
很多人一邊罵美國主流媒體,一邊依賴于毫無可信度的陰謀論網站作為自己的核心信源,這幾乎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難怪前陣子有人在知乎上說:
“美國人不看知乎,美國人不會中文,所以他們接受的信息肯定沒有我們這群在知乎討論一年的人多并且精確。”
這應該是年度最佳段子了。不去相信遵循專業標準認真做事的美國主流媒體,反而要信垃圾信息流傳的社交媒體,這就相當于你不去相信正規醫院的醫生,偏要去信電線桿上的小廣告,或者百度搜索出來的莆田系醫院。誰還能救你?
這么說,不代表正規醫院和正規媒體就沒有問題,但起碼他們是專業的人,在做專業的事情。信任不等于盲信,但如果質疑,需要拿出可靠的證據和理性的論證。作為公眾,我們要督促他們不斷改進、提高,但是把他們完全打死,讓莆田系游醫和朋友圈謠言來統治我們這個社會?對不起,如果你愿意生活在這樣的世界,祝你好運。
好了,總結一下本文主要觀點:
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為代表的美國主流媒體并未選擇性忽略某一方的負面消息,甚至最先挖出了希拉里的負面消息;
美國主流媒體的社論的確呈現出一邊倒的現象,但這并不影響新聞內容的操作;
雖然媒體對希拉里并沒有心慈手軟,但對川普的負面消息的確報道更多。但這并不意味著媒體偏袒了希拉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川普自己制造的負面消息更多;川普的言論和行為挑戰了諸多社會規范。
美國主流媒體的表現并非完美,但這是一個秉持專業精神的職業共同體,他們在認真自我反思。他們依然是最值得信賴的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