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馬克思主義人學視野下的女性主義與女性解放

【摘要】馬克思從雙重角度對人類社會進行考察,確立了生產力和人的自由解放這兩個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人類由男人和女人構成,作為男權中心的被統治者,女人獲得解放的程度也必然是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從這一意義上說,女性的解放實際上就標志著人的真正解放。文章據此嘗試對女性主義進行馬克思主義的人學闡釋。

【關鍵詞】女性主義 女性解放 馬克思主義人學 社會進步 衡量尺度

【中圖分類號】B014        【文獻標識碼】A

在唯物史觀創立之時,馬克思就確立了生產力和主體價值兩種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他所預言的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就是包括性別關系在內的一切人與人之間不平等關系逐漸消亡的過程,人的解放實質上就是人的主體價值被社會充分尊重與維護。從人學角度來分析,男性和女性就是兩種大寫的人—男人和女人,這兩個對立的性別群體共同構成了全體人類。①其中,女性長期處于男權社會的統治之下,她們的解放也必然成為衡量社會歷史進步的內在尺度,從這一意義上說,女性的解放實際上就標志著人的解放。

社會進步的內在尺度

在看待和衡量社會歷史進步時,唯物史觀采用了雙重尺度:生產力標準和人學標準,前者為客觀的科學尺度,后者為主觀的價值尺度。作為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的主體,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可通過人的自由和解放程度來進行判斷。男女共同構成整個人類社會,而且“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②,那么,女性的解放也必然是衡量人類歷史進步的內在尺度,這就賦予女性解放以更深刻的馬克思主義人學意蘊。

人的“平等”的進步與社會進步的不一致。男女之間存在著自然的性別差異,基于傳統社會中生產力水平和原始的自然社會分工,該性別差異使得女性依附于男人和家庭。通過婚姻關系維系起來的男權制家庭,雖然為女性生存提供了庇護和保障,但同時也給女性造成了強大的性別壓迫和人格束縛。因為那時家庭是國家政治統治的基礎,為了穩定國家和社會,就必須維護男權統治下的家庭。正因為如此,柏拉圖才精辟地將婚姻對每個人的意義總結為“不是為他帶來最大快樂的婚姻,而是與國家最有益的婚姻”③。在此社會背景下,女性無法獨立又何談自由和解放,人的意識處于蒙昧之中,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卻無法實現人的平等的進步。④

近代女性意識的覺醒及人文意義。啟蒙運動對于女性的最大意義,就是不僅喚起女性作為“人”的意識的覺醒,更是創造了女性解放的社會條件。通過啟蒙運動民主社會被普遍建立起來,使得女性公民能夠以個人形式直接參與到國家各項活動中,夫妻之間已成為“僅僅和當事人有關而社會無需干涉的私事”⑤。對于女性解放來說,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擺脫男性統治下的家庭婚姻制度,走出家庭、進入社會,促使她們投身于社會生活之中,出現了一些具有覺醒意識的知識女性和中產階級婦女,她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直至形成自己的團體,并開始向男權社會爭得女性應有的權利。從此,全世界的女性解放狀況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進而帶動著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也隨之有了重大變化。⑥

女性解放的馬克思主義人學內涵。傳統社會確立的夫妻關系是傳統文明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在這種關系中女性的全部使命就是結婚生子、操持家務。這種夫妻關系其實制約著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因為如果女性不自由,那么包括女人在內的整個人類也必然是不自由的,在此背景下男性絕不可能獨自步入下一個更高級別的文明社會。今天,女性解放已成為一個司空見慣的概念,它在本質上其實是整個人類(男人和女人)在挑戰以性別為基礎的自然分工。其意義,從直觀上看是要打破兩性分工的絕對界線,使人的自然屬性得以淡化;更深一層的是,女性解放并非讓一部分人統治另一部分人,而是以實現男女之間的社會平等為目標,從而開創整個人類覺醒和解放的全新歷史時代。男人和女人從存在自然性別差異到社會不平等再到實現社會平等,這與社會歷史的進程相一致,所以,女性的解放也標志著社會進步的程度。  

女性解放的真正目標

擁有人權,像社會上的男性公民一樣成為“人”是女性解放最初的目標,可這個“人”其實只在政治法律上被認可,在婚姻家庭和文化價值觀念中婦女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放。其實,女性解放的真正含義是實現包括男人在內的所有“人”的解放,其最終目標是成為具有自由個性的人,這同整個人類解放的目標是一致的。

女性解放是為了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馬克思認為,人與人之間不平等關系逐漸消亡的過程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而階級之間、民族之間和兩性之間的不平等則是人類不平等的三種表現方式。其中,階級之間的不平等是階級社會中最主要的不平等,民族沖突與性別統治具有附屬性質,這使得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和性別之間的不平等都受制于階級之間的不平等。因此,必須消滅私有制,將女性的徹底解放同無產階級的解放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為女性解放創造積極的現實條件。只有在消滅階級差別、實現民族平等后,女性解放的任務才有可能最終完成。實現人和人的平等是人類解放的終極目標,兩性之間的不平等就成為整體上的“人”獲得解放的最后難題,女性解放的那一天也標志著人類的最終解放。

女性解放是喚起自身的主體自覺。傳統社會中,女性的作用就是生育后代和提供性服務,其價值被工具化并被迫依附于男性價值而存在,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作為人應有的主體地位。主體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維護是人的解放的核心問題,而女性問題的實質就是因為社會不承認男女具有平等的人的價值,導致女人的主體人格被歧視和被剝奪。⑦當代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諸多女性權利通過法律得以保護,但社會因素只是婦女解放的外在條件,在女性作為人的意識被喚醒之后,增強其主體理性自覺才是實現婦女解放的內部動因。不依賴男性,不奢求社會,更多考慮要為社會做些什么,在不平等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條件下做好平等競爭的思想準備,這恰是婦女解放所帶來的女性主體的理性自覺,它不僅是實現女性解放的重要條件,也是實現女性解放最終目標的必然要求。

女性解放是消除傳統文化中的父權色彩。西蒙娜·波伏娃曾倡導“女性是被塑造出來的”。男女在生理上的確存在不同,但軟弱、無能和依附的屬性并不是女性與生俱來的,而是男權社會和父權文化長期逼迫教化下的結果,因此女性問題歸根到底是文化問題而非生命自身的問題。⑧在體能勞動為主的時代,生育負擔削弱了女性勞動者的競爭力,她們被剝奪了發揮才能的機會。現代社會體能型勞動不斷向智能型勞動轉變,給女性提供了與男性公平競爭的客觀基礎,使得男性體能高于女性的直觀認知越來越失去意義。因此,要建立起兩性平等的生存環境和文化氛圍、直至最終將女性恢復為“正常人”,就必須逐漸消除傳統觀念中的父權色彩。這不僅使女性解放在理論上具有了可能性,而且也從人類文化發展趨勢的角度表明了女性解放的現實性。

女性解放是使男性獲得自由。當今時代,世界范圍內的父權文化色彩已經減弱淡化,父權文化統治發生了極大動搖,這是女性為自己爭取來的可喜成果。值得說明的是,女性的生存狀態、人格特征雖然日益接近男性,但并不是消解女人自身讓其“變為”男性,更不是消滅男人,而是為實現一種沒有性別歧視的、更為科學合理的兩性未來。其實,男性與女性作為相互依存的矛盾體,當一方不自由時,另一方也同樣會處在不自由狀態。⑨也就是說,面對不自由的女性,男權社會中高高在上的男性也同樣不自由、同樣需要自我解放;同時,男女的同步解放必須以女性的解放為前提,這使得女性解放更具有深遠的意義。未來的人類兩性應該是男女一起擺脫性別統治、拋棄傳統人格枷鎖,彼此接近與互補,直至形成新型男女人格。

女性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男人與女人之間,一方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的條件,因此,女性解放既是為改變目前女性所處的不平等地位,同時也是為了建構更具人性化的兩性未來,這樣女性解放實際上就是人的解放。⑩顯然,無論男女都不應以犧牲對方作為發展自己的前提,強調尊重女性和解放女性,其最終意圖不是讓女性反過來奴役男性,而是要消滅造成性別歧視的社會制度,共建兩性之間和諧平等、相互尊重、同步發展的伙伴關系,這便是女性解放的最終目標。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當男女的社會存在狀態彼此日益接近時,原有的人格特征也會隨之而改變。男性與女性的自我解放正是人類最終獲得解放的標志,從這個角度來看,女性的“人”的解放和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長遠目標便是一致的,女性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女性解放的現實道路

女性解放是人類解放的重要條件和內容,不是單純依靠女性就能完成的,決不能將它孤立起來,而是必須將其和整個人類解放的事業相融合,才能真正找到女性獲得解放的現實之路。

女性解放的客觀社會條件是世界歷史的形成。馬克思曾說過:“每一個單個人的解放的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世界歷史的開始促成了人們提出個性解放和女性解放。從17世紀開始到今天,世界歷史已發展到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各民族傳統文化中原有的父權色彩日益被淡化,各國女性不斷覺醒,正推動著一場世界性的婦女運動得以展開。這一切為女性解放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現實條件:一方面,全球化時代的新型社會分工給女性帶來了空前的發展良機,不僅大大增加了女性參與到社會競爭中的機會,而且大大增加了她們的成功機遇;另一方面,城市生育率的總體下降則為女性獲得了更多充實完善自己的時間和能力,并且少孩或無孩家庭會淡化傳統觀念中的性別訓導,不易因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而導致壓抑或歧視女孩的現象發生。這都使得今天的女性獲得了完全不同于傳統女性的社會立足點,為女性逐步實現最終自由提供了可能的現實道路,從而成為女性實現自身解放的現實起點。顯然,在馬克思理論視域中,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為女性的解放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而積極推進世界歷史的發展,才是實現女性解放的客觀社會條件,唯有這樣,女性解放才能最終成為現實。

女性解放的主觀人文條件是女性文化的建構。主體意識的覺醒是人的解放的基本前提,這意味著要用人的視角來看世界,女性解放同樣如此。當女性用女人視角審視這個世界時,便意味著必須形成獨具特色的女性文化。對于女性來說,經濟上、政治上的平等都不能表明她們真正獲得了平等和自由,女性解放實質上是女性的精神解放,價值觀念上的平等才是男女之間的真正平等。隨著女性的抗爭和人類文明民主進程的推進,傳統男權文化的根基被動搖了,新型兩性文化的建立顯得極其迫切且重要。在此背景下,女性不斷要求將自己真正作為“人”來看待,并力求創立和推行一種能站在女性視角來審視世界的理論和能力,通過改變兩性交往中的不合理內容,為男女一起作為“人”的解放做準備。所以,創建女性主義的文化視角極具意義,它既是女性解放的理論依據,更是觸及男權中心主義底線的顛覆性革命,并為女性真正實現自由解放提供必要的人文條件。換句話說,一種不同以往的、更加合理的女性文化的建造便成為全人類命運的希望所在,其核心理念就是指明女性的出路應在于提高三種意識,即女性作為主體人的自主意識、作為勞動者的參與意識和作為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

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是社會革命和社會變革。“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由此可知,造成女性被統治和被奴役的兩大根基—私有財產制度和家庭婚姻制度,必須通過徹底的社會革命和社會變革才能最終得以消除。以中國為例,雖然舊的性別關系格局和觀念尚存,但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從制度上為中國女性提供了更多機會來進行自我選擇、自我組織和自我實現。今天,更深一層的文化反思和性別意識自覺擺在中國女性面前:基于女性解放的理論訴求,她們正努力建構著一個既符合中國歷史和現狀,又適合全球文化語境的更具包容性的本土女性主義理論體系;基于女性解放的現實訴求,中國女性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社會變革的洪流中,努力探索和實踐著自我解放的現實道路。作為全人類自由和解放進程中的特殊運動,女性解放的道路異常艱難。女性主義的作用雖然不可否認,但是女性的真正解放并不能只訴諸于發動幾次女權運動或制定一些理論原則。只有以科學世界觀為指導,將自身解放與全人類解放相結合并置身于改造舊世界的活動中,女性解放才可能變為現實。女性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任重而道遠,社會革命和社會變革依然是實現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結語

唯物史觀將生產力和人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雙重尺度,以馬克思主義人學觀點對女性主義進行闡釋是一種積極的嘗試。今天,男人和女人面臨的困境相同,都處于不自由狀態,都需要進行自我解放;而女性解放的意義尤為深遠,它既是社會解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社會解放的最終衡量標準。全世界文明進步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女性真正解放和自由并得到全面發展。“每個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沒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作為受壓迫最深重的一群人,女性真正自由和解放的那一天,也一定是包括男性在內的所有人類真正自由和解放的一天。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注釋】

①武天林:《實踐生成論人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246~250頁。

②《馬恩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86頁。

③柏拉圖:《柏拉圖對話錄》,張秀章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6頁。

④⑥李銀河:《女性權力的崛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第125~140頁。

⑤《馬恩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4頁。

⑦王丹:“父權文化下的女性權利及新中國女性權利發展”,《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5卷第1期,第66~67頁。

⑧駱小戈:《女性與社會角色》(一),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02~176頁。

⑨呂雅清:《性別角色的文化反思—陳若曦的婚戀小說簡論》,博碩論文庫,2002年,第13頁。

⑩任一鳴:“社會性別與性別詩學”,《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26卷第1期,第158~160頁。

金卓,王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視域的女性解放”,《理論探索》,2012年第1期,第33~36頁。

《馬恩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9頁。

《馬恩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19頁。

肖巍:“西方的女性主義教育思潮”,《理論與現代化》,2006年第6期,第92 ~98頁。

責編 /王坤娜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女性主義   人學   馬克思主義   視野   解放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