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府官員善用網絡新媒體,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增強互動、促使民眾支持其施政,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果將粉絲數量作為“魅力”的表現,則顯得太過膚淺。中國官場確實需要魅力型官員。然而,魅力型官員重音應該在“力”上。
【關鍵詞】魅力型官員 品格力 領導力 【中圖 分類號】C933 【文獻標識碼】A
在管理學中,魅力型領導者是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屬,對下屬有高度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望,以及使用個性化風格的領導者。這種領導者對下屬有某種情感號召力,可以鮮明地擁護某種達成共識的觀念,有未來大格局和大戰略。
“魅力”一詞,可拆成“魅”和“力”兩字。“魅”是吸引人的力量,可理解為品格力;“力”則是施政的本領,可理解為領導力。魅力型官員的基本要求便是品格力和領導力。
何為“品格力”?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為官者先做人,首先需要具有光明正大的品德,就是我們常說的“正氣”。政府官員若想被人民所信服,需慎獨而自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人民賦予的權力必須服務于人民,為官清廉、為人謙和。官來自于民,要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深入群眾,才能了解人民之所想。同民眾的交流需要用最樸實的語言、最真摯的性情,才能形成最真實的共鳴。親民不僅是要求,也是責任的體現。至善的標準很難界定,對魅力型官員來說,至少需具備開闊的胸襟,容人容事的氣度,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魅力型官員對民眾有很強的號召力,受民眾信服,但是這種信服和號召力并不意味著武斷和“一言堂”。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不但不會讓魅力失色,反而會更有利于作出正確的施政判斷。關于領導力的看法往往會隨著時間改變,傳統的“魅力型領導”注重于個人的力量,以自我為中心、鼓舞人心的愿景是領導力核心的體現。然而,在領導力的內涵中,仰望星空的愿景沒有變,腳踏實地的執行力亦必不可少。
何為領導力?擔當,創新,知人善用。官員在施政過程中,不可能人云亦云,也無法做到人人滿意,阻力和挑戰在所難免。面對問題和困難,作出合理判斷,并且勇于承擔后果是領導能力的體現。官員施政面對復雜而多變的社會環境,需要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勢必適應不了發展的社會經濟形勢。政府官員勤于思考,開拓創新,切實解決民眾的問題才是魅力的體現。魅力型官員從不會標榜個人而忽略集體的力量。事業的成功與否決定在人,一個人力量有限,一群人能量無限。政府官員應該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總攬不包攬,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做到知人善用、揚長避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施政的任務和目標。而最高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隨著互聯網發展,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開始注重使用網絡作為新興的溝通載體。微博,臉書,甚至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成為傳遞施政主張,表達政治觀點的新渠道。政府官員的善用網絡新媒體,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增強互動,促使民眾支持其施政,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果將粉絲數量作為“魅力”的表現,顯得過于膚淺。
魅力型官員不等同于政治明星,新媒體互動也絕不能成為政治作秀。魅力型官員的重音在“力”,關鍵是內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唯有淡薄名利、腳踏實地才能散發出獨特的官員魅力。這種特質,在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面臨日益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的大背景下,就顯得更加不可或缺。
(作者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
責編/譚峰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