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美麗鄉村 > 正文

創意點亮臺灣美麗鄉村

核心提示: ”天空的院子“被臺灣《天下》雜志評選為臺灣最美民宿。

由上至下 宣導投入

“臺灣農村遇到的問題跟大陸相差無幾,比如產銷制度不完善,農村人口外移、老化,土地污染與農法失傳等等。鄉村如何復興?”日前,在廈門舉辦的第二屆SMART鄉創“創意點亮美麗鄉村峰會”上,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開門見山,“創意要點亮鄉村,不只是創客進駐,或者老房子做民宿,最重要的是要辦有意義、心靈體驗性的活動,把人帶進去。”

那么,怎么引入人流?李永萍告訴記者,臺灣的辦法首先就是由當地相關主管部門牽頭,根據當地特產、農作物來辦生活節。比如屏東縣的稻米全臺聞名,所以就辦了每年一次的彩稻生活節。他們找來五顏六色的農作物,像彩繪一樣種出美麗的圖案。這就是臺灣給農村引入人流的第一步,不是先修房子,而是先辦活動。這個活動的第一筆錢都是當地相關主管部門出的。

當然,僅僅是一時的熱鬧遠遠不夠,鄉村發展必須有長遠的規劃,臺灣稱為社區營造。臺灣《鄉愁經濟》媒體社社長林德福舉了一個例子。臺灣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是臺灣“9·21大地震”的重災區,災后重建引起各方關注。臺灣“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協助桃米里進行生態調查及規劃。結果發現,因經濟衰退而低度開發的桃米里竟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特別是蛙種類豐富。于是,在主管部門和民間組織的協助下,桃米里連續開辦了兩年的學習班,專門做解說員、民宿發展的培訓,學生就是當地村民。歷經兩年籌備后才開始做旅游。

通過各種培訓課,桃米里的村民們慢慢轉變觀念,接受新思想,了解到了當地寶貴的生態資源和經濟價值,自覺加入重塑家鄉的隊伍里。生態旅游和民宿經營使一度淪為廢墟的桃米社區如今人潮如織。“這種轉變靠鄉村自身很難發生,必須要借助外力的支持,這里面當地相關主管部門不能缺位。”林德福說。

在地文化 “靈魂”所在

“如果一個鄉村的文化是空洞的設計,沒有靈魂的話,是有缺陷的。各地發展鄉村旅游,首先應該強調的就是有別于風景名勝以及酒店的旅游體驗。其次需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讓游客充分融入當地的生活。”臺灣民宿協會秘書長李青松介紹,臺灣民宿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最初,當游客來到鄉村,一下難以適應的就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特別是鄉村的夜晚,有時會讓習慣了熱鬧的都市人覺得長夜漫漫。李青松說,歷經多年發展,臺灣各地民宿的主人學會了把本地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提取出來,做戶外活動以豐富鄉村旅游的內容。比如臺灣有的少數民族做飯是用石頭燒熱了之后,丟進草里面,把食物蒸熟。他們就邀請游客一起來生火做飯,十分有趣。

注重創意,使臺灣鄉村旅游超越了早期“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進入了凸顯文化魅力的深度開發階段。如苗栗大湖酒莊,從采草莓開始,發展成為可供游客現場觀賞的草莓酒生產線、草莓酒吧風情街、草莓賓館等,每年游客達150多萬人次。此外,臺灣還有寵物民宿,讓寵物主人把他們的寵物帶進來一起度假。有的民宿則用當地天然的食材教游客親手烘焙出美味的糕點,既符合現代的健康理念,又不讓游客空手而歸。

李青松告訴記者,目前臺灣的鄉村旅游以深度開發見長,追求小而美。每個項目都選擇與眾不同的獨特主題切入,實現了差異化發展和錯位經營。

創意設計 帶來商機

何培均在臺灣是個傳奇,這是他第一次來大陸。幾年前,他在臺灣重修了一座老三合院——天空的院子。音樂家馬修·連恩當年入圍金曲獎的音樂專輯就是以此為靈感,創作了同名專輯。天空的院子由此一炮而紅,游客陡增,并被臺灣《天下》雜志評選為臺灣最美民宿。

游客增加,何培均的困惑也隨之而來。“為什么這五年外來游客多了,竹山人口卻從8萬減到5萬?”何培均告訴記者,這兩年,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把民宿發展和當地聯系起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他想了個辦法,另外租下兩間透天厝提供給年輕人,并在網絡上發布信息——只要提出能夠幫助小鎮發展的想法,就能夠免費換宿。沒想到一年內就吸引世界各地超過600名青年來到小鎮。

很多好的想法都得到了實現。比如有人建議在竹山做路跑活動,結果短短四個月,竹山就來了400多個人。有人建議把整間民宿打造成為“收房租的‘宜家’”,把民宿中用到的桌子、肥皂、果蔬食品等,在鎮上尋找相應的產業,大量使用當地資源。如此一來,當客人在住宿的時候,恰好看到喜愛的物品,就能向店家購買,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兩年前,何培均還在竹山辦了一個“學堂”。定期邀請當地居民,大家一起花3個小時關心自己的故鄉,每個人都上臺,分享自己在竹山的夢想和計劃,臺下就接著探討怎么幫助他實現夢想。“小鎮沒落不是靠一個人一家企業或是單靠政府能解決的。應該開放所有的問題,讓當地村民以及山外面的朋友一起想辦法,小鎮才會有希望。”何培均說。

[責任編輯:魏飛]
標簽: 創意   臺灣   鄉村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