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環保 > 正文

從減碳到制造 多部委勾畫產業綠色發展路徑

原標題:從減碳、能源到制造 多部委勾畫產業綠色發展路徑

應對氣候變化,建立綠色低碳經濟不僅是世界的共同責任,也是中國的擔當。

記者從13日至14日舉辦的“第二屆綠色經濟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了解到,發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門在能源結構、工業制造等多領域,制定了綠色發展的規劃和路徑。

發改委:正抓緊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頂層設計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發改委將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具體措施包括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加快形成市場化減碳新機制、主動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在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面,發改委將加快發展節能低碳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探索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推廣綠色建筑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將低碳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抓手。推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的低碳發展。

在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上,發改委將把低碳城市試點擴大到100個;深化低碳城市、低碳園區和低碳社區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低碳發展典型案例;探索近零碳發展模式。

在發揮市場機制方面,發改委將加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強化全國碳排放交易法規的支撐,確保201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目前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進展順利,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頂層設計正在抓緊進行,將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個行業,占全國的碳排放量將達到40%—50%。”張勇說。

工信部:已編制《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

“工信部已經編制了《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將以此為組織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抓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力爭率先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綠色發展目標。”工信部辦公廳主任莫瑋說,“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將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中國工業總體仍處于產業鏈中低端,資源、能源消耗較高,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是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莫瑋說,工信部把實施綠色制造工程作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的切入點,重點實施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推進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推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構建涵蓋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制造服務平臺,依托‘一帶一路’推進綠色制造產業合作,實施節能環保產業“走出去”工程,推動在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綠色制造示范項目,加強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和產業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3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約占64%。工業作為資源、能源消耗的主要領域,其能源消耗約占全社會的70%,大宗資源和水資源的消耗量占全社會的90%以上和25%左右。

能源局:全面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說,“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并將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采取具體舉措。

在供給側優化能源結構方面,中國將增加天然氣供給;大力發展水電,特別是重點開發西南地區的水電資源,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建設;安全發展核電;大力發展風電,力爭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大力發展太陽能,力爭到2020年,光伏裝機達到1.1億千瓦;積極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爭取到2020年,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5千萬噸標準煤。

在需求側挖掘潛力方面,王曉林說,一方面是堅持集約優先戰略。力爭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噸以內。另一方面是培育新型能源消費業態,包括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推進清潔能源汽車,全面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軌道交通等。推進新能源城市建設,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加快綠色建筑建設和既有建筑的改造,推廣節能電器和綠色照明。有序替代散煤和燃油消費,在居民采暖、工農業生產等領域,因地制宜發展電采暖、電鍋爐等項目。

國家電網:2020年基本建成中國能源互聯網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楊慶說,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統一電網,基本建成中國能源互聯網。屆時,西南地區的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可通過中國能源互聯網傳輸到東部地區。

楊慶說,圍繞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目標,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在資源評估、科技攻關、裝備研制、組織建設、規劃研究、示范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果,包括積極推進蒙古到天津、俄羅斯到河北、新疆到巴基斯坦的電力互聯工程,與俄羅斯電網、日本軟銀、韓國電力簽署了合作協議,推動東北亞電網的互聯互通。(記者 趙靜)

[責任編輯:王卓怡]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