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霧霾關注度的歷史變化
霧霾是一種突出的環境問題,在當下社會生活中影響深遠,但我們對霧霾的認識和探索還需要做更多深層次的研究工作。在以現代科學為主流的霧霾研究中,我們對霧霾的成分、成因、危害、毒性機理以及社會影響等問題均有關注,且有一定成果;對霧霾的歷史及演變特征也做了一些討論,并有一些新的解釋。但還需從霧霾的關注度方面思考一些問題,即對過去和現在的霧霾事件,我們的關注點在哪里?何以出現古今霧霾關注度方面的差別?
由霾而生的霧霾現象
古代文獻中對霾的詞語解釋是比較清楚的。《釋名》曰:“霾,晦也,如物塵晦之色也。”《爾雅》曰:“風而雨土為霾。”《佩文韻府》曰:“霾,莫皆切,風而雨土也。”也就是空氣中塵埃彌漫、光線昏暗的大氣環境現象,這與我們今日遭遇的霧霾事件有一定相似性。
但在歷史文獻中除了霧霾之外,還有一些與天氣狀況有關的含霾詞語,如旱霾、冰霾、風霾、云霾、陰霾、晴霾、晝霾、昏霾、煙霾、塵霾、鹽霾、沙霾、妖霾、曀霾、幽霾、氛霾、沈霾、曉霾、翳霾、黃霾、黑霾、霾晦、霾霧、霾天、霾暗、霾晶、霾霃和成語雨霾風障等詞語使用。
從風土為霾的認識過程來看,霾是空氣渾濁的一種狀態。這種渾濁的空氣質量,既與風雨陰晴等天氣因素有關系,也與其他方面的影響有關系。其中,天氣狀況與霾的關系尤為密切。這是古代人眼里的霧霾與現在霧霾之間能建立起聯系的主要原因。當前影響我國比較嚴重的霧霾,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些物質成分或是因為城市工程建設產生,或是汽車尾氣排放、城市居民使用天然氣等原因造成。它與古代的霧霾事件在原因、機理、成分等方面有根本性差別。但是在表現方式上,古代人眼里的霧霾和我們現在面對的霧霾事件又具有一定相似性。這也是我們在研究霧霾問題時應首先注意并加以區分的常識。
古今霧霾之間的這種差別,恰好符合自然災害的時代變化屬性。按照災害學的解釋,災害事件的危害性、災害結構等均會隨著社會發展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古代社會雖有霧霾事件,但其影響極其有限,霧霾之于社會更多的是一種異常現象。因為歷史文獻的記錄中有“記異”的傳統,所以這種異常的霧霾現象得以留存至今。現在霧霾事件的危害性和化學成分與古代的塵土霧霾相比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二者之間的聯系并未因霧霾成分的變化而有所減弱。霧霾事件的社會關注度日益提升,近年來對霧霾歷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進步。在研究霧霾問題時,回顧并討論霧霾的歷史演化,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