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被廢黜與霍光爭奪政治權力密切相關
政治斗爭的殘酷無情,在歷史上不勝枚舉。斗爭失敗的一方,往往要背負更多的罵名。劉賀被廢黜,他的政敵霍光一定會給他加重罪名——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霍光等人歷數劉賀罪行,居然達到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聯想到劉賀在位不過區區的二十七天,怎么可能做出如此之多的罪行?由此可見,劉賀的罪行,顯然是被夸大了,甚至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出于“抹黑”劉賀的需要而編造出來的。那么,下一個問題就應該追問:霍光廢黜劉賀的背后,是否有二人爭奪權力的因素存在?
從客觀態勢而言,這種權力之爭一定存在。因為霍光大權獨攬、操控朝政已有多年,他不會自動放棄這種權力。此前的漢昭帝以少年繼位,信任并且倚重霍光。號稱君臣無間,實際上是昭帝無為于上,任由霍光操持朝政。而劉賀繼位之時,已經是成年人。他要做的是有位有權的皇帝,不會再復制昭帝的君臣合作模式——自甘做傀儡。他入京之時,從自己的昌邑封國帶來了數百人的舊部人馬,就是要“有為”而來的。當劉賀任用舊部人員經辦政務之時,霍光都會產生被侵蝕權力的感覺。
從具體史實來看,我們也可以找到某些權力之爭的蛛絲馬跡。其一,霍光不動聲色地調整心腹親信田延年、張安世的任職崗位,使之處于配合霍光發動事變的關鍵職位上。其官職調整的具體時間不得而知,卻必定是在動手廢黜劉賀之前的若干時日。聯想到劉賀在位僅僅27天,不難測知,在劉賀剛剛入繼大統之后不久,霍光的“反制”布局就在暗中進行了。其時,劉賀的“行淫亂”之事,大概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多少。可以猜測的是:霍光發現新皇帝有某種自作主張的事端,所以,他就在布置變局所需要的人事網絡了。
其二,霍光在發動事變時,首先關閉宮門以此切斷了劉賀與昌邑舊部的聯系,隨后將這些“昌邑群臣”全部逮捕下獄,又將他們全部處死。在赴死的途中,這些劉賀的舊部還大聲呼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里的“當斷不斷”,只有一種解釋——他們曾經圖謀要除掉霍光,因為沒有當機立斷現在后悔莫及。這就把權力之爭的內幕給揭破了。
其三,劉賀被廢黜帝位之后,曾經說過一句話:“愚戇不任漢事。”直譯就是“我為人愚笨,無法勝任漢廷皇帝”。其含義可以有多解。除了自我解嘲之外,可能也是在暗指有霍光在朝做皇帝之難。
當然,霍光是成熟的政治家,由他主導廢立皇帝的事變,事后的官方檔案記載里,不會出現君臣權力斗爭的記錄,后世史家也只能是尋求其中的蛛絲馬跡而已。
莫把同情淚,輕拋劉賀身,劉賀遠不是高明的政治家
在劉賀墓出土之后,至少在網絡輿論中,出現了同情劉賀、質疑霍光的說法。從“同情弱者”的角度,可以理解這種輿論。但是,歷史自身卻是從來不同情弱者的。劉賀被廢黜帝位之后,盡管后來漢宣帝給他“皇恩浩蕩”了一下,在霍光去世之后,于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春季詔封故昌邑王劉賀為海昏侯。盡管劉賀死后得以將大批的貴重之物帶入地下,但是他是政治舞臺上被淘汰了的弱者,也是后世歷史學家不再關注與討論的人物。在評價霍光對劉賀的廢黜之舉是否對漢家政權有利之時,論史者不得不觀察另外一位歷史人物——霍光所選立的新皇帝漢宣帝。真是該為漢家政權慶幸:漢宣帝是一位有為雄主。他完成了“昭宣之治”的輝煌。當然,漢宣帝也經歷了與霍光合作的艱難。在漢宣帝繼位之后,他不得不吸取劉賀的教訓,放手把大權交給霍光執掌,即便是對霍光有“芒刺在背”的感覺,他也不會表現出對這位朝廷柱石之臣的些許不滿。等到霍光病死之后,漢宣帝才巧妙運作收回權柄,很快將驕縱不法的霍光家族悉數剿滅。
比較劉賀與漢宣帝的政治斗爭手段與后果,論史者必須承認:劉賀遠不是高明的政治家。
后世專門討論海昏侯劉賀的專文少得可憐。唐初政治家、大學者虞世南在所著《帝王略論》中,倒是專設了《海昏侯》一題,所論也很簡潔,他以《漢書》的記載為依據,痛斥劉賀是昏君,假定他長期執政,可能比夏桀商紂之類的暴君更為殘暴:“沉湎昏縱如斯之甚,若使遂享中國,肆其狂暴,則夏癸商辛未足比也。”虞世南的推論也是假設,也是一家之言。這可以從一個側面證明:歷史不會同情弱者。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漢)班固:《漢書·霍光列傳》,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②(唐)虞世南:《帝王略論·海昏侯》,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責編/潘麗莉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