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比較研究 > 正文

章百家: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 (3)

——改革開放之初與現階段學習借鑒的內容、重點之比較和思考

核心提示: 現在的情況已證明了鄧小平的預見:中國發展起來之后,面臨的問題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大量新問題的出現也就意味著我們在更多的領域需要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

大量新問題的出現也就意味著我們在更多的領域需要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

在當前階段,把國際上的經驗和我國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是很重要的。我認為,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基本經驗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第一,改革以共產黨為領導核心,以政府為主導,形成了一套正確的改革戰略。包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從經濟體制入手;改革采取漸進的方式,通過“雙軌制”逐漸過渡到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經濟改革為中心,形成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戰略配合;準確判斷國際形勢,妥善處理內政和外交的關系,堅持首先做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第二,有凝聚人心和共識的口號——“改革開放”和“小康”。“改革開放”是路徑,“小康”是目標。鄧小平提出的“小康”標準,不僅直接指導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戰略規劃,也把國家現代化的目標與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聯系到一起,從而調動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第三,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實現了中央、地方和基層的良性互動,形成了積極參與者首先享受改革紅利的機制。中央、地方和基層之間的良性互動,是中國改革中一個突出的現象,也是一條重要的經驗。如家庭承包制、經濟特區建立、股份制和證券交易等,都是通過上、中、下層之間的互動才得以出現,在這個過程中專家學者的參與起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前期,農民、工人等基層群眾首先獲益,這就使得改革能獲得廣泛支持,并在變動中實現相對穩定。

第四,較好地處理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如何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有短期、中期、長期的利弊權衡。中國在這方面的實踐和成功經驗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現在的情況已證明了鄧小平的預見:中國發展起來之后,面臨的問題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大量新問題的出現也就意味著我們在更多的領域需要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

中國人口眾多,從發展的角度看不僅需要創新生產方式,還需要創新生活方式。儉樸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而全球資源的有限已決定了西方的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不具普遍性。中國如能依靠有限的資源使眾多人口過上現代化生活,將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大貢獻,因為美好生活方式是人們最樂意仿效的。

鄧小平曾提出,改革的目的是形成具有活力的、比較完善、比較穩定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國的改革作為一個歷史階段,不可能無休無止地進行下去。完善和穩定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是我國改革大課題中的應有之義,也是我國在基本實現現代化時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從系統論的角度看,這意味著制度體系的大系統已基本穩定,而各子系統遇到問題時具有自動調節功能。而我國現在的改革還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態。改革開放到了現階段,頂層設計必須更多地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從世界歷史經驗看,一個政黨對一個民族的貢獻,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為這個民族創造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政治制度。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焦楊]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