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媒體入冬?離職潮頻現?自媒體吸金?
特別關注:三問2015年傳媒圈之變
2015年,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年。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深入轉型、深層融合、深度洗牌,在這個與信息靠得最近的傳媒行業不斷上演。面對沖擊,傳統媒體只能黯然退場嗎?面對誘惑,傳統媒體人正在紛紛離去嗎?面對機遇,自媒體真的迎來了“黃金期”嗎?2016年年初回首,讓我們觸摸媒體融合的軌跡,一探傳媒圈之變。
一問:傳統媒體的冬天來了嗎?
少數傳統媒體退場,是優勝劣汰;但整個傳統媒體行業,在積極轉型中煥發新活力
去年12月17日,西安最低氣溫零下4攝氏度,而《華商報》深度部編輯室里,顯得更冷。作為核心采編部門的深度部,當天下午宣布解散,許多人眼眶通紅,有人掩面哭泣。
2015年,一些傳統媒體無奈放棄深度報道,一些報紙甚至面臨休刊危機。7月1日,有著近17年歷史的云南《生活新報》宣布停刊。9月21日,發行了1454期的湖南《長株潭報》黯然離場。10月1日,走過30年風雨的民生財經類報紙《上海商報》退出歷史舞臺。12月,《外灘畫報》在其673期封面,以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宣告雜志將走向終結的命運……
“傳統媒體的冬天已經來臨”,一些人悲觀地感嘆。
傳統媒體真的已經日薄西山了嗎?事實上,傳統媒體的現實并沒有那么糟。
“當今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日益依賴于信息與傳播新技術,而新興媒體的發展則以傳統媒體發展為前提”,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劉昶教授舉了很多例子:廣告主投放紛紛回歸電視市場,國內外廣播至今都穩步發展,美國著名的《新聞周刊》停了紙質版又重新復刊等等。“都說年輕人現在不看電視了,其實,年輕人只是不在電視機上看電視了”。
在市場的風浪中,少數傳統媒體被淘汰實屬正常;更多的傳統媒體正在全力以赴,抓住“互聯網+媒體”這個更好的發展機遇。
2015年10月,經中央編辦批準,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正式成立,成為黨報新媒體建設和媒體融合發展的標志性事件。截至目前,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粉絲總數突破7400萬,在各類媒體賬號中排名第一;根據第三方評估,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平臺全部1000萬個公眾賬號中影響力排名第一;人民日報客戶端累計下載量超過1億,在傳統主流媒體創辦的新聞客戶端中遙遙領先。
如今,作為“融媒體”的人民日報,在新媒體輿論場中已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過去一年,穩居西部地區紙媒發行量第一的華西都市報,以全新“i戰略”推進融合發展。資訊、社交、電商、互聯網金融四管齊下,推出了掌上四川“兩微一端”、社交類產品“成都范兒”、電商平臺8小時購物網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等,從一個單純的新聞載體,成功變身為信息和服務的綜合平臺。
去年1—6月,華西傳媒集群新媒體業務量同比增幅481%;而《華西都市報》的銷量同樣穩定,在省內保持領先,80%以上的訂戶仍每天都看報。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迎來新一輪春天。全方位、多形態擁抱新媒體,傳統媒體沒有退出江湖,而是尋找到新出路、煥發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