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探索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其影響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在亞洲地區的合作與發展中,人民幣的國際貨幣職能不可忽視。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沖擊,讓各國政府都意識到單一的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存在的金融風險,這也讓我國政府意識到人民幣國際化的緊迫性。

【關鍵詞】人民幣 國際化 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F8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也有所提升,且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逐步增強。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我國政府更加認識到在國際金融活動中過度依賴美元成為威脅本國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危險因素。為此,我國必須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推動在國際金融活動中更多使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構建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人民幣的國際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中國必須規劃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正確路徑,過于激進或保守的國際化道路很可能會導致人民幣國際化的失敗,進而影響我國國內的經濟的穩定。所以,研究人民幣國際化路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貨幣國際化是指貨幣使用不再局限于本國或原使用區域,而是能夠在周邊國家地區甚至全球范圍內無障礙使用,貨幣的國際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便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中國范圍,在境外流通,并獲得國際的認可,最終可以用于國際結算、計價和成為儲備貨幣的過程。一國經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必然要帶來其主權貨幣地位的提高,因此隨著我國的崛起,人民幣國際化是其必由之路,而且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大國地位的鞏固

直接原因。首先,邊境貿易驅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邊境貿易推動了人民幣的境外流通。我國一直以來與越南、老撾、緬甸、朝鮮、俄羅斯、蒙古等周邊國家保持密切的貿易關系,邊境人民互動往來增加了人民幣在這些國家的流通規模。以緬甸為例,緬甸與我國西南邊境交接,與中國邊民交往頻繁,緬幣幣值本身不穩定,因此兩國在經濟貿易中更愿意使用幣值穩定的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而且人民幣已經在緬甸實現了全境流通,2001年,僅在云南德宏州與緬甸進行的貿易中,流入緬甸的人民幣就有6000萬,而緬甸商人在云南瑞麗有超過10億元的人民幣存款。

其次,出境旅游業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從大陸角度看,港澳游與邊境游都極大的推動了人民幣在港澳地區以及周邊國家的流通。自我國與香港、澳門之間開通自由行之后,每年赴香港、澳門的內地人大量增加,香港與澳門地區的銀行也開始提供人民幣個人業務,這方便了人民幣在港澳地區的流通。在邊境游方面,云南、廣西、內蒙古和黑龍江等省的邊境游最為頻繁。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約有100多萬人通過云南出入境,廣西地區2000年的邊境游人數為274萬人次,黑龍江地區因為與俄國交界,中俄邊境旅游業發展十分迅速。這些邊境游活動帶動了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此外,對于那些不與中國交界的國家,人民幣的流通主要依靠中國游客在其境內使用和兌換人民幣。

最后,除了正規渠道外,在毒品買賣、貨幣走私等活動中也存在人民幣在國外流通的現象。如一些不法分子攜大量資金外逃、洗錢、逃稅等行為都屬于貨幣走私。據海關統計,僅在廣東口岸,便有100億元人民幣非法流出。

深度解析。首先,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我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物質基礎。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而且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在規模上也不斷增加。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過度依賴對外貿易的特點,據統計,我國2007年經濟發展的外貿依存度高達66%,這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較大,但同時大量的對外貿易活動也為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提供了平臺機遇。

其次,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政治保障。我國國內政治環境穩定,國防力量不斷提升,綜合國力提高必然提升了國際地位,相應地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有所提高。而且隨著大國地位的崛起,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活躍,積極參與國際社會事務,在貨幣金融方面,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加入了國際清算銀行、國際金融協會,到新世紀初又加入了金融特別行動組,中國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尤其是在幾次世界性金融危機之中,中國都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這有利于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塑造。

最后,中國金融市場的日益開放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機遇。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跨國活動和業務開放兩個方面。從跨國金融活動來看,一方面是我國的金融機構開啟了海外發展戰略,如中國人壽、中國銀行等都開始在海外謀求發展;另一方面,國外的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我國,開拓中國金融業務,如日本東京銀行、香港南洋銀行都較早的在中國設立代表處、開設分行。在業務開放上,一方面是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身海外股票市場,募集海外資本;另一方面,我國也開放了內地資本市場,允許外資在內地開展股票、證券等交易活動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使用和流通情況。一方面,在人民幣的流通范圍上。目前人民幣還主要是在港澳臺地區以及周邊國家使用和流通,如在港澳臺地區主要是通過探親人員流動、旅游等方式帶動人民幣的使用和流通。在緬甸、越南、朝鮮、內蒙古等邊界國家,人民幣的流通主要依靠雙方的貿易和旅游。在香港地區,2004年到2006年間,有206億人民幣是在香港境內被提現和消費,從香港匯往內地的人民幣也高達22億元,由此可見人民幣在香港境內的流通規模巨大。在朝鮮,人民幣有“第二美元”之稱,每年大約有3.2億現金人民幣流入朝鮮。內蒙古境內的人民幣流通比例為50%,而在老撾東北三省地區,人民幣可以完全代替本幣。人民幣在港澳臺以及周邊國家的高度流通對雙方的貿易以及旅游發展等都有顯著拉動效應。

另一方面,在發揮國際貨幣職能方面。從周邊國家的人民幣流通情況來看,人民幣貨幣職能體現在交易媒介的職能,雙邊人民在交易和旅游中大都將人民幣作為結算和支付貨幣,而且一些貿易貨品和旅游產品也以人民幣來計價,這又發揮了人民幣的計價職能。此外,人民幣在價值儲藏和儲備貨幣職能方面也有所發展,目前,菲律賓、柬埔寨、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在價值儲藏方面,主要是緬甸、老撾一些私人部門持有大量人民幣,以便實現資產保值。

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交易情況。一方面,在國際金融市場之中,人民幣的交易總量不斷上升。在2001年到2007年,在外匯交易中,人民幣的交易占有量提升較快,從2001年的0.01%迅速提升到2007年0.47%,但從數據也可以看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量中占有額度并不高,如與美元相比,2001年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占比76.16%,2007年為86.35%。此外,韓元、盧布等幣種的外匯交易總量都高于人民幣。

另一方面,在交易結構方面,人民幣外匯交易大都為即期交易。外匯交易主要分為即期交易、遠期交易、期權交易、貨幣掉期交易、其他掉期交易幾類。2007年,人民幣的即時交易占人民幣外匯總交易的60%,遠期交易為30%,剩下的交易種類占到10%左右。而在同期美元的外匯交易中,即時交易僅為20%,遠期交易為10%,剩下的交易種類占70%。從這種交易結構也可以看出,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使用范圍并不廣泛,還處于起步階段。

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分析。貨幣的國際化是一個動態過程,每一種貨幣的國際化程度也有所差異,一般可以將以下幾個指標作為衡量一種貨幣國際化程度的標準:該貨幣是否被國際貿易廣泛作為計價單位,在全球范圍內發揮價值尺度職能;該貨幣在國際投資與信貸活動中被使用的比重;該貨幣是否具有國際儲備資產職能;該貨幣是否被廣泛用于國際清算;該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規模。總體來說,便是一種貨幣在世界范圍內被使用的越廣泛、在國際儲備資產中占比越大、越多被用于國際投資,這種貨幣的國際化程度便越高。研究者李瑤以這些指標為依據,測算了2003年各國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其中美元國際化指標為10.25,歐元為2.27,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指標為0.19。其他學者也從不同角度測算了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如2006年,在中國人民銀行的“人民幣國際化研究課題組”的測算中,將美元的國際化程度視作100,那么歐元為39.4,中國為2。2007年,研究者高潔也對世界各類貨幣的國際化程度進行測算,美元國際化指標為2.62,歐元1.16,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僅為0.12。盡管測算體系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數據,但整體來說,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與美元、歐元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

人民幣國際化的制約因素

首先,我國缺乏完備的金融體系支撐人民幣國際化。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經濟雖然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我國卻沒有形成與之相匹配的金融體系,這也使得我國的金融體系較為脆弱,難以抵擋外部沖擊。我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資源浪費、效率低下、融資機制不完善等多種問題。以我國當前的融資機制為例,間接融資在融資活動中占比過多,直接融資只是融資機制中的輔助手段,二者的失衡帶來我國企業資本結構的不合理,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埋下一定的風險。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高,而金融體系不完善也導致國外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難以信任人民幣的保值能力,不認可人民幣的儲備職能,最終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其次,我國市場體系的不完善與宏觀經濟調控能力的缺乏也制約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一種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需要有兩個前提,一是國內能夠形成完善而開放的市場,形成市場調節機制;二是國家需要具備強大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能夠在經濟發生周期性波動時及時進行調控,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這也能夠防止本國貨幣幣值發生波動。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我國不斷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但依然存在諸多不成熟之處,在一些經濟領域政府過多干預,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特點。我國政府在宏觀調控方面一直有強大的控制力,這使得我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速,解決了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結構性失衡等問題,但在具體的調控中,我國政府較為依賴直接的行政調控手段,而很少運用經濟杠桿、法律手段來引導經濟發展,這是其宏觀調控的不足之處。

再次,人民幣國際化存在國際流通量增長不足的問題。縱觀發達國家的貨幣國際化進程,他們都通過一定的途徑來提高本國貨幣的流通規模,如作為最早實行金幣本位制的英國便在19世紀中后期通過資本輸出而向他國輸出了數額龐大的英鎊;美國則在二戰后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借此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美元流通;日本也在20世紀80年代通過跨國投資的方式對外進行日元輸出。我國近年來也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來提高人民幣的國際流通量,但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的流通規模依然較小,2004年人民幣的國際流通量還不足1%,到2006年流通量為1.53%,盡管份額有所增長,但如此小的流通量難以支撐人民幣國際化。

最后,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中還未實現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的衡量指標之一便是貨幣在國際范圍內的自由兌換程度,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技術性基礎條件。在資本項目中實現可兌換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如果一種貨幣不能夠在國際范圍內實現自由兌換,那么它在貨幣流通中便成為一種高風險貨幣,也很難被其他國家所接受和認可。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人民幣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