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紅河倡導“拆墻透綠、建路配綠、騰地造綠、借地布綠、見縫插綠”的理念,結合中低產林改造、荒山綠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城市綠化工作,全方位強化村莊、集鎮、城市綠化美化工程。以提高綠化率為重點,大力發展常綠喬木、果木、柳樹、水冬瓜樹等本地保水保土樹種,形成道路河道喬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園綠地休憩林,村莊、集鎮、城市周圍水源林的綠化格局。
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堅決杜絕無序采礦、非法挖山采石,杜絕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開發,嚴格限制森林采伐,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植被恢復,增加森林涵養水源能力。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清潔能源開發和清潔生產為切入點,以秸稈轉化、農村沼氣、有機肥利用、生態種植養殖等技術集成為手段,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利用住宅周圍非生產占地、自留地、四旁地、坡臺地,積極發展以種植、養殖、加工業為主的庭院經濟。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規模集中、產業關聯度高的農業產業和農業龍頭企業集群,實現主導產業做大做優,產業結構優化擴展,特色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樹立底線思維,設定生態保護紅線。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科學劃定森林、濕地等領域生態紅線,有效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的趨勢。這樣進一步鞏固了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加大了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低效林改造和陡坡地生態治理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好森林生態效益和公益林管護。抓好生態脆弱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綜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大力開展城鄉綠化和義務植樹,加強森林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到2020年,力爭全州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以特色生態綠化鑄造城市、集鎮、村莊美麗家園,使村莊、集鎮、城市融入四季常青、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生態氛圍,成為生態養生和宜居休閑聚居區。
實施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開展重點地區、重點污染行業專項治理。加強紅河、南盤江等重點湖泊和河流水污染防治,推進異龍湖、大屯海、長橋海等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危險廢物、重金屬污染防治,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逐步改變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狀況。強化環境監督,嚴厲查處違法排污、破壞生態的行為。
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有效推進。紅河州深入實施“七彩云南•生態紅河”保護行動,嚴格實施區域發展規劃環境評價制度,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坡耕地改造、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工程,逐步提高森林覆蓋率。僅2011年,全州完成營造林128.6萬畝、防護林工程17萬畝、中低產林改造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4.8%,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7平方公里。
資源集約、節能減排
紅河州積極開展建筑節能、交通節能、綠色系列工程、節能產品惠民等工程,做好節能節材工作。2011年,新建農村沼氣池、農村改灶3.14萬戶,淘汰各類落后產能36萬噸。
循環經濟成效明顯,加強節能減排,嚴格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能,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工藝,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資源的循環利用,鼓勵居民培養綠色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引導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營造綠色生產和生活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2011年實施省級重點污染減排項目28個,削減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排放8700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