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三化”協調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美麗家園建設的成果。城鎮化為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需求、空間和環境,工業化為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產業支撐,農業現代化為城鎮化和工業化提供要素保障,三者之間只有相互協調,才能互促共進、科學發展
中國共產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紅河州)第七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紅河州委關于努力實現紅河州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總結部署了全州黨的建設和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發出了“讓中國夢鋪就紅河路,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目標”的動員令,將美麗家園建設確定為紅河州踐行中國夢的路線圖。
紅河州于2013年5月啟動的美麗家園行動計劃,是在中央“美麗中國”建設和云南省“美麗鄉村”建設指引下結合紅河實際開展的具體行動。行動實施以來,紅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平添了新動力,美麗家園建設成為紅河州在更高起點謀劃跨越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的生動實踐。
做好規劃帶動新型城鎮化良性發展
城市生活的優勢在于人口、產業和公共資源的聚集,這也正是美麗家園建設的核心所在。在美麗家園建設中,紅河州充分引導人口向中心集鎮、交通沿線聚集,以人口的聚集帶動產業和資源的聚集,從而更好地統籌城鄉發展、改善民生和提升人居環境。
人口聚集
一是科學統籌規劃。在美麗家園建設過程中,我們以縣市為單位編制或調整縣域村、鎮、城體系規劃,按照“散戶并成寨、小村并大村、邊遠靠集鎮”的要求,依法依規撤村并村、遷村合并、遷村并鎮,發展“百戶村、千戶村 、萬戶鎮”,引導農村人口聚集。二是深化戶籍改革。實行州內外人口無障礙戶籍遷入,不斷清除外來人口本地化、常住人口市民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落戶障礙、制度障礙、政策障礙。簡化遷戶、落戶的程序和手續,全面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健全完善農業轉移進城人口土地權益保障機制、住房保障機制、社會保障機制,做到“確權到人、權隨人走、帶權進城、同城同權”。三是提升城鎮吸引力。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布局,優化城鎮結構,拓展城鎮發展空間,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改善城鎮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城鎮品味和形象,強化城鎮綜合服務能力,增強城鎮吸引力。
產業聚集
立足資源稟賦和農業基礎,優化農業發展的空間布局,構建北部百萬畝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南部山區綜合開發兩大發展格局。北部百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重點打造“六大樣板、十大基地、十二大園區”,110萬畝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南部山區綜合開發,著力打造橡膠、梯田紅米、香(油)料、水果、棕櫚、商品林“六個百萬畝”優勢產業和四個特色產業群。把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與推進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努力促進“三化”協調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美麗家園建設的成果。城鎮化為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需求、空間和環境,是“三化”協調發展的巨大引擎。工業化為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產業支撐,是“三化”協調發展的主導力量。農業現代化為城鎮化和工業化提供要素保障,是“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三者之間只有相互協調,才能互促共進、科學發展。
公共資源聚集
按照“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等化”的要求,全面推進村、鎮、城安全飲水管網、電網、路網、學校、幼兒園、衛生院(室)、敬老院、村民活動室、村民活動場地、衛生公廁、通訊、集市、便民超市、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個開蒙建城市軌道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引導農村居民有序向行政、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資源的中心地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