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越勞動關系發展之比較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勞資雙方的對立沖突時有發生,勞資矛盾呈激化態勢,給各國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處理好勞動關系問題,是各國均面臨的現實情況。文章總結中越兩國勞動關系發展的異同之處,從中汲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以為促進我國勞動關系的調整與發展提供借鑒與啟示價值。

【關鍵詞】國際背景 經濟全球化 勞動關系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識碼】A

勞動關系是工業化時代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是衡量人類社會發展是否和諧的重要標準。自人類開始勞動和進行社會分工以來,勞動關系就一直并長期存在。它是維持人類社會生產和運轉的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也即人與勞動產生的特定關系。概述來說,勞動關系指勞動者及勞動力使用者之間在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經濟關系。它既體現出雙方以合同或契約的形式所結成的人身依附和隸屬關系,又體現在平等協商與合作基礎上進行的經濟交往與利益獲得行為,是一種具有雙重屬性的社會經濟關系。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勞資雙方的對立沖突時有發生,勞資矛盾呈激化態勢,給各國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處理好勞動關系問題是各國均面臨的現實情況。對勞動關系的管理好壞問題,直接關系到人民物質生活水平與社會的穩定,是一個具有基礎性和全局性的問題。因此,要處理好廣大工人勞動者與企業雇傭者之間的矛盾,維護勞工群體的切身利益。這也是世界各國均面臨的問題,中越兩國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中越共同面臨的國際背景

中越兩國社會制度相同,同屬社會主義國家,又都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層次領域,是地理位置相近的友好鄰邦,具有相近的國情。兩國均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底初開始推行經濟體制改革,均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國家經濟得到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國力日漸提高,處于急速發展上升期,也面臨共同的國際發展背景。

經濟區域化合作日益明顯。中國和越南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的背景中,先后加入各種區域化經濟組織,在全球經濟圈與地區經濟事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亞太地區各國進行經濟協商、合作貿易和投資的區域性經濟論壇,通過各國之間的自愿承諾與互相對話,在互利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的政府間的合作組織。它是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論壇和合作機制,對于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和引領作用,而中國和越南均為該經濟組織體系中的一員。2010年,中國—東盟貿易自由區建立后,中國和越南均為成員國。在貿易自由區建立后的政策推動下,兩國的雙邊經貿合作關系進一步深化,在貿易、投資和互利等方面的經濟合作水平日益提高。

2011年,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關于擴大和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的協定》,并在該協定有關機制下分別成立聯合工作組。在充分考慮兩國投資環境特點、資源稟賦特征、經濟發展水平、市場需求結構等因素的基礎上,遵循“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宗旨,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規劃引導、政策促進、市場運作、注重實效”的原則,中國與越南、泰國編制了《經貿合作五年發展規劃》,以明確下一步經貿合作的方向,確定重點合作領域,提出合作具體方式和促進措施。

經濟全球化的態勢愈演愈烈。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態勢下,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往來越來越密切,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也是不可避免和忽略的發展態勢,使得國家、組織、個人與經濟之間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聯系。世界貿易組織是全球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共吸納了160多個成員國,貿易成交量達全球貿易總額的97%。中國和越南先后于2001年和2006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這個全球經濟貿易組織的一員,共同融入了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潮流,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占據一定的位置,發揮了各自的獨特作用。

中越勞動關系發展之比較

中國和越南分別在20個世紀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推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國家經濟得到快速拉升和發展,多種所有制成分的企業相繼成立,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兩國的勞動者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擁有了更多的職業選擇權,經濟社會地位日漸提高。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與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步伐的推進,兩國的勞動關系出現了一些與時代發展不相符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國的勞資力量對比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現象,企業不遵守勞動法規,侵害勞動者的事情時有發生,給兩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可持續推進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對于兩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最終實現和社會和諧穩定埋下隱患。因此,針對勞動關系的研究和調整,成為兩國不能回避的重大社會問題。而兩國在勞動關系的發展方面,不論是發展基礎,還是發展狀況,都存在一些異同之處。

中越兩國勞動關系發展的基礎相似。兩國的勞動力資源豐富。據2014年年底越南國內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越南共有9050萬人口,男性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9%,女性為5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居全球第13位。而我國在2011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總人口為13.39億。其中,男性占總人口的比例為51.27%,女性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8.73%。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是勞動的主體,對于勞動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從兩國人口的數量和規模來看,都處于人口紅利時期,能夠充分滿足本國的勞動力需求。

兩國勞動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世界潮流中,各國的競爭日益轉變為人才的競爭,人才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對此,兩國政府都具有清醒的認識,大力推行人才培養工作。隨著兩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人民經濟收入的提高,中越兩國對于勞動者文化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有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素質勞動者參與到工作隊伍中,對兩國的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人力資源基礎。

中越兩國勞動關系發展之比較。一是兩國勞動關系法律的比較。兩國針對勞動關系,都制定了相關的法律體系,以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中國于1994年頒布《勞動法》,規定了雇傭者和勞動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了勞動立法和勞動體系變革的方向,將勞動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和法律關系個體對待。圍繞《勞動法》形成了初步的勞動法律體系,并圍繞各項具體內容,制定了勞動法的實施細則,針對勞動者的就業、工資、假期、保險等方面內容制定規范,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中越經貿關系處于良好發展態勢,中國與越南在經濟諸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而在勞動法的制定方面也有一些區別與差異。首先,在簽訂勞動合同時,中國更明確提出了試用期。中國的《勞動法》在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勞動關系建立的法定依據是勞動合同,雙方各自擁有可享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中國的勞動合同條款中,根據簽訂勞動合同時間長短的不同,分別對試用期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和劃分,即勞動合同簽訂時間超過1年的,試用期不能超過60天;勞動合同簽訂時間在6個月至1年之間的,試用期不能超過30天;勞動合同簽訂時間在6個月以下的,試用期不能超過15天。與中國不同,越南《勞動法》的第二十七條第二項規定:對于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倘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到期后繼續工作,雇傭者與被雇傭者應該在合同期滿30天內簽訂新勞動合同。新勞動合同期滿后,再需簽訂一次,便可轉化為無限期勞動合同。而倘若雙方沒有繼續簽訂新勞動合同,則之前所簽訂的勞動合同就自動轉化為無限期勞動合同①。由中越相關條款可知,試用期并非是勞動合同中必須寫明的內容,可根據國情、民情有所差異。

其次,勞動時間與報酬標準也不盡相同。中越兩國的勞動法中都明確提出勞動者每周的工作時長不超過40小時,而對于勞動者的薪酬給付時間規定存在差異。中國的《勞動法》對于薪酬計時標準進行細化:標準工作時間為每日8小時,每周不超40小時;階段計酬時間,分別以周、月份和季度為一個周期進行計算,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定時計酬,不以工作日或國家法定節假日為標準進行區分計酬,而是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分配。還有,對于解雇勞動者的問題,兩國的勞動法中也有明確規定。越南的《勞動法》中第四十一條規定,當企業等用人單位單方面想要終止勞動合同時,需要按照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的協議執行。如果再次接納勞動者復職,需要對勞動者未工作期間的薪金進行補償,另外額外再加兩個月的薪資津貼;倘若勞動者自己主觀不再返回工作,勞動者能夠享有退職金。而如果是勞動者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則不能享受退職金,還要對雇傭者提供一定金額的薪資補償。而在我國的《勞動法》中,對于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除了明文規定外,還嚴格要求用人單位應給予勞動者相當于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額的1~5倍賠償金。總體說來,兩國的《勞動法》中對于雇傭者和勞動者應盡的義務和應享受的權利都做了明確而細致的規定。不同之處在于,中國的《勞動法》要求雇傭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時,也許將違約條款明確,以方便保障雇傭雙方的合法權益。

二是中越兩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異同。在社會保障制度中,養老保險是最為重要的保障機制,對保障勞動者老年生活、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輻射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受到公眾的密切關注與重視,也接受著其他各國的審視與評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勞動者從一些苦累重活中解放出來,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身體得到保養,平均年齡增長,退休年齡延遲,再加上各國的生育率逐年下降或者保持在低位水平,很多國家已提前步入老齡化社會,對于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養老保險制度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后,經過30多年的發展與改革,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實現了從國家大包大攬到社會個人統籌兼顧的養老保險制度的過渡。在這個階段中,中國以養老保險制度為代表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更為完善和健全,正日益成為中國社會穩定發展、和諧前進的基礎和保障。與此同時,越南也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開始推行改革開放,該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也走過了與中國同樣的歷程,從國家包攬過渡到社會共籌,成為最具有代表性的社會保障制度的亮點②。

三是兩國工會組織與工作內容的異同。經濟全球化形成了強資本弱勞工的全球勞動關系格局,使勞動關系問題再次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基本問題;全球性的勞資力量失衡加劇了國內勞動關系的緊張,特別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勞資之間的對立尖銳化使勞動關系問題成為中國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嚴重問題;解決中國的勞動問題的前提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工人與資本抗衡的能力。這取決于工人的組織—工會能否克服面臨的困境,成為一支獨立于強大的雇主階層的力量,工會改革就成為改善勞動關系的關鍵。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中越   勞動關系   發展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