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成農村電商攔路虎 專家:企業應抓住良機
農村電商不但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也是各路資本紛紛看好的新藍海。河南農業小縣孟州,沒有沿海地區發達的工業體系,也沒有像義烏這樣的全國商品集散中心,但其開辟了一條獨特的解決農民“買難賣難”的農村電商之路。記者在調研時發現,該縣初步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站,在解決農民“買難賣難”的過程中,在農村普及了“互聯網+”。不過,《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孟州和電商進農村試點縣博愛、鄢陵進行調研時還發現,目前農村物流、農村分散經營等成為農村電商發展障礙。專家建議,應充分利用電商巨頭“下鄉”機會同它們展開合作,利用它們在平臺、渠道、模式、大數據、經驗等方面的優勢開拓農村市場,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
農村電商發展重塑農業產業鏈
今年4月,河南孟州市(縣級市)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建設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網絡,利用菜鳥網絡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將快遞直接送往村級服務站。目前,第一批24個村級服務站已經于6月18日投入運營,截至8月初,這些村級服務站運營45天后,總交易額達到378萬,傳統農區初步展現出網購爆發力。
孟州市電商辦副主任權力說,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在增加,但縣域傳統零售業相對落后,消費者面臨“買不到”、“買到貴”、“貨不正”等問題,而隨著電商進農村、物流到村,農民們的消費潛力將被挖掘出來,電商將成為拉動農村消費的新引擎。
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解決農民“買難”的問題,還解決“賣難”的問題。電商的發展使傳統農業產業鏈增加了電商這個新的鏈主,其對大數據的應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孟州市以羊剪絨加工為特色的桑坡村,近年來,通過產業升級由加工皮毛到生產媽媽鞋、雪地靴、汽車座套等成品,網上銷售成為其重要銷售渠道。截至2014年底,全村通過淘寶、天貓等網上交易商家達到了220多戶,網上交易額達到了2億元。
目前,孟州市已有400多家電商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3億元。孟州還整合了生產當地特色商品的線下企業,重塑了農業產業鏈,基本形成了“公司+農戶+種植+加工+線上銷售+線下體驗”電商產業鏈。
孟州市市長李英杰說,未來電商不僅解決農村“買難賣難”問題,還將服務于城鄉一體化,比如公共交通、教育、醫療、環衛等公共服務均等化,供水、天然氣到農村等都可以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的方法來解決。
配送弱經營散成桎梏
長期以來,農村物流落后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障礙,解決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成為發展農村電商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
27歲的申鵬是博愛縣孝敬鎮東界溝村的剪紙藝人,他家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做剪紙。2012年,申鵬試著在淘寶網開了自己的店鋪,去年網上銷售額達到了15萬。
但給申鵬帶來麻煩的是物流,據他介紹,現在大多數物流公司在縣里設點,一小部分在鎮上設點,但價格差別很大,“大的訂單我都開車送到縣里的宅急送,那里一公斤以內是6或8元,超出的根據距離遠近每公斤加1元或2元;訂單小的、要的急的,我就送到鎮上的申通服務店,1公斤以內10元,如果是陌生客戶是15元,每超出1公斤增加5元,差別還是挺大的。”申鵬說。
記者在河南孟州、博愛、鄢陵三縣調研時同樣發現了上述問題,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企業在鄉鎮上設有點,有的是專門店面,有的依托超市,他們一般不往村子里送,因為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