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誠信”)發布報告稱,中鋼股份主體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10中鋼債”的債項信用等級維持AA-。“此次評級調整的原因為近期媒體關于中鋼股份及中鋼集團的負面報道可能會導致公司融資環境的變化,并對公司流動性產生負面影響。”中誠信稱。
針對上述中鋼拖欠貸款的傳聞,路透社分析稱,中鋼債務事件可能不會是信用風險的觸爆點,“但一向以資金實力著稱的央企被卷入債務危機的紛爭,側面折射出資本密集型的鋼鐵行業所面臨的資金窘境,中鋼集團債務事件將令鋼鐵業的融資環境雪上加霜”。
對此,與多個大型企業打交道的浙江某中小銀行信貸部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鋼鐵和光伏行業“我們是不怎么會去碰的”,且現在的整體形勢放在這兒,“無論是帶有國資背景的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我們原則上都會很謹慎”。同時,她還對記者透露,目前長三角一家頗為有名的大型民營鋼鐵企業還拖欠該銀行億元以上的授信。
“這件事確實給我們一些警示。一旦涉及到目前的產能過剩行業,哪怕是央企,在貸款審核上可能也會更謹慎一些。”一家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上市的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稍早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
傳聞再現
放在10年前,很難想象,一家被認為“大而不倒”的央企,現在會出現生存上的壓力。2008年初,中鋼集團時任總裁黃天文曾意氣風發地表示,2008年,中鋼集團有望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行列。他當時稱,“2007年中鋼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112.4億元,同比增長83.03%;利潤實現同比大幅增長,集團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真正進入世界500強行列,還是在2009年。當年,該公司首次進入全球500強,位列372位;2010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31億元;2011年,中鋼集團位列美國《財富》雜志發布的全球500強排行榜第354位。
短暫的輝煌后,迎來的卻是中鋼隨后長期面臨的“大討論”。其中,中鋼集團的負債成為關注焦點。據公開數據,截至2013年末,中鋼集團資產總額為1101億元,負債總額為1033億元,負債率為93.87%;所有者權益僅為67.5億元,未分配利潤為-109.93億元,經營性利潤虧損15.95億元。
“一家經營有善的公司,公司負債率不會太高,更不會超過70%至80%。當然,即使超過了也沒關系,只要主業好,也可以支撐。但現在,中鋼集團的相關條件似乎都不怎么符合。”一位民營企業的財務副總監10月9日上午在與《國際金融報》記者交流時坦言。
從2010年到2012年間,因為受鋼鐵業下滑的影響,中鋼集團凈利連續3年虧損。也就是說,截至去年年底,中鋼集團的業績連續4年沒有大的改觀。
事實上,縱使是高調期的2008年,中鋼集團都未擺脫市場的質疑。2008年年底,就有媒體稱,中鋼集團發生的巨額虧損已導致該公司與力拓合資的恰那鐵礦被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