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生產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根本原因與現實途徑
馬克思在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后,進一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規律,并指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矛盾性,從而尋找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根本原因與現實途徑。
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根本原因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的矛盾性。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從15世紀開始經過簡單協作、工廠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這三個階段,逐漸將社會的生產資料從分散的個體勞動者手中加以集中起來,把這些個人的生產資料變成社會性質的、由一批人共同使用的生產資料,從而變成強大的社會生產力。于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生產本身從一系列的個人行為轉變成社會行為,產品也從個人的產品變成社會的產品。但是生產資料卻歸資本家所有,以社會生產力形式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歸生產者所有,而是歸資本家所占有。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這一內在矛盾在社會中以不同的形式而表現出來,并最終成為瓦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一個剩余價值生產與社會階級關系生產二重性的生產過程。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也是通過這一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諸規律發生作用的,具體支配資本主義的生產而使得資本主義社會走向瓦解。
首先,資本家要進行擴大再生產,必然要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進行資本的積累,這就要求在工人的勞動中,無償勞動的比例被不斷地提高,而盡量減少工人的有償勞動的比例。進而,資本家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必然采用越來越多地機器來取代工人,因此,資本的有機構成便呈現出越來越高的趨勢。同時,越來越多的工人被排擠出了生產領域,形成失業的人口,這一產業后備軍的存在反過來壓低了生產領域中工人的報酬,以保證資本主義生產能夠以最低的成本雇傭到勞動力保障資本主義再生產的過程。
其次,資本有機構成與資本積累的變動,使等量資本更少地吸收勞動力與增量資本吸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二者共同存在。但是總資本的可變組成部分的相對減少隨著總資本的增長而加快,而且較總資本的增長速度要更快。“工人人口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程人口的異化手段,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規律”。
再次,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進而同被推動的總資本相比會相對地減少,由此產生的直接結果:在剝削程度不變甚至提高時,剩余價值率會表現為一個不斷下降的一般利潤率。這種下降不是以絕對的形式,而是以不斷下降的趨勢表現出來。
因此,“資本主義生產規律可以簡單歸結如下:資本積累同工資率之間的關系,不外是轉化為資本的無酬勞動和為推動追加資本所必需的追加勞動之間的關系,因此這歸根到底只是同一工人人口提供的無酬勞動和有酬勞動之間的關系。”這樣就“徹底弄清了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換句話說,就是揭示了現代社會內在現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是怎樣進行的。”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指出利潤率的下降和資本積累的加速,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個方面。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就是生產剩余價值,而不是為了社會消費而進行的生產。剩余價值在生產領域的取得會隨著資本的積累增大而迅速擴大,但是僅僅在生產領域生產出來,并不代表能夠實現,即實現剝削的條件(也就是剩余價值實現的條件)不同于生產條件。剩余價值的實現取決于不同生產部門的比例和社會消費能力,而社會消費能力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并不取決于生產能力,而是取決于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資本主義生產在發展巨大生產力同時,也造成大量的無產階級與產業的后備軍,使得作為有償勞動代表的工人報酬與無償勞動代表的剩余價值相比越來越小。從而基于追求剩余價值為目的,絕對生產力在擴大;而基于對抗性分配關系基礎上的社會消費力卻是相對不足的,因為這種分配關系使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消費縮小到只能在相當狹小的界限內變動的最低限度。這樣一方面是大量產品的堆積;另一方面大量的人群由于缺乏購買能力而使得社會需求不足。資本家無法通過產品銷售而獲得利潤,就會停止生產,“產生生產資料和產品過剩與工人過剩的矛盾,使得生產和社會福利這二杠桿不能有效結合。除非生產力和產品先轉變為資本,否則,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是不允許生產力發揮作用并促使產品有效流通的;反之,生產力和產品過剩將阻礙這種轉變。”造成這一狀況原因便在于生產不是為了人的需要而生產,而是為了資本家的利潤而生產,資本主義生產不是在社會需要的滿足要求停頓時候停頓,而是在利潤的生產和實現要求停頓的時候停頓。因此,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的存在,大量的生產資料與社會勞動力無法有效結合,進而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無法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從而無法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只能通過破壞現有的生產力來維持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平衡。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規律支配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促進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之后,也使自身走到生命周期的盡頭。總之,正是在揭示資本主義生產規律的基礎上,馬克思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本身的內在矛盾性。
無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揚棄是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現實途徑。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現實途徑就是通過生產資料的社會化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全社會的占有,而推動這一進程的現實力量就是無產階級。以經濟危機表現出來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缺陷使得資本家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性,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大型的股份公司等形式使得生產資料社會化,但也同時表明了自己成為多余的階級。無產階級是伴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作為資產階級的對立面產生而來,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社會表現之一就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作為生產者與生產資料而分離,只有作為雇傭勞動者才能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而生存。資本主義社會把社會一切福利賦予了資產階級,而把社會的一切苦難和不幸加在了無產階級的頭上,因此,無產階級是最具有革命性的階級。無產階級只有解放了自身,才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的解放,在無產階級自我解放的過程中也改造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是生產資料全社會共同占有的實現過程。具體而言,“無產階級利用其取得的公共權力來將脫離資產階級掌控的社會生產資料變為公共財產,生產資料也因此擺脫了所具有的資本屬性,從而促使他們自由而充分地實現其社會性。因此,社會主義生產便成為可能。生產的發展使不同社會階級的繼續存在成為時代的錯誤。”也就是說,無產階級通過取得公共權力而使得生產資料實現社會的公共占有,解放自身,消滅一切階級的存在以及國家的政治功能,從而實現人的真正的自由。自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資本主義國家也在這一過程中隨之滅亡了,這就是資本主義滅亡的現實途徑和現實力量。
總之,馬克思從現實的人出發,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指出了資本主義產生、存在與滅亡的現實基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了詳盡分析,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規律及其內在矛盾性,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根本原因、實現路徑與力量,并形成了馬克思自己的理論體系。如果否定馬克思揭示的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就是抽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石。
(作者分別為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法學博士研究生、貴州廣播電視大學教授,河南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講師)
【注釋】
①③⑥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5頁,第337頁,第334頁,第336頁,第337頁,第759頁,第759~760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55頁。
④⑩《德意志意識形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1頁,第94頁。
⑤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頁,第33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42頁。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6頁,第249頁。
責編/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