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治理的概念和理論,超過七成的受訪者最想了解“中外國家治理概念和理論的異同點”。
在“全球治理與國家治理”、“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政府治理與市場治理”、“國家治理與市場治理”這四個基本關系中,公眾對“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的關系感到最為困惑。
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明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衡量標準”至關重要。
當前,“教育”(31.3%)、“房地產”(24.1%)、“醫療”(21.7%)是公眾更期待治理能力提升的三個行業;“社會民生”(51.8%)是公眾更期待治理能力提升的領域。
調查時間:2014年7月20日-8月10日。
調查樣本:面向社會公眾發放調查問卷共8913份,回收有效問卷8828份。
問卷發放方式:互聯網發布、公眾微信平臺推送和紙質問卷調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后,“國家治理”愈加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從“管理”,到“治理”,表面上僅一字之差,實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于執政規律的又一次提升和飛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和突破,其背后隱含著全新的國家治理理念和更為成熟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因為此,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關于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學術界關于國家治理的理論研討,基層一線關于國家治理的具體實踐,成為各大媒體持續跟進、社會公眾密切關注的重點對象。
雖然西方學界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治理”的概念,但是在中國的理論與實踐語境中,治理、國家治理,特別是國家治理現代化,仍屬一個全新的、具有開創意義的領域。一方面,中央不斷進行國家治理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專家、學者則圍繞國家治理展開理論層面的探討和論述;另一方面,關于國家治理,公眾又有很多期待系統、深入了解的問題。在這樣一種現實背景下,如何以公眾的現實需求為導向,并以此為基礎來推進國家層面的規劃設計、理論層面的研究討論與公眾最需要了解和解決的問題準確對接,無疑顯得非常重要且緊迫。
有鑒于此,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公眾更希望了解國家治理的哪些問題”大型問卷調查,通過互聯網發布、公眾微信平臺推送和紙質問卷調查等多種渠道發放問卷8913份,共回收有效問卷8828份。以此為樣本,我們圍繞公眾最期望了解的國家治理相關問題進行了統計分析,希望藉此更為系統、有序地促進國家治理相關政策的制定、理論層面的研究及實踐層面的探索。本次調查問卷的設計、發放和統計分析工作,均由民智市場調查有限責任公司完成。
74.6%的受訪者最希望了解“中外國家治理概念和理論的異同點”
當問及“關于‘國家治理’的概念、理論等,您當前最想了解哪一方面”時,有74.6%的受訪者選擇了“中外國家治理概念和理論的異同點”;排在第2位的是“治理、國家治理等基本概念”,選擇此項的受訪者占到了受訪者總人數的16.1%;余下9.3%的受訪者選擇了“與國家治理有關的基本理論”。這一調查結果說明,對于公眾而言,并非僅僅滿足于對國外有關國家治理的概念和理論的了解。相比之下,更多的公眾希望能夠了解到中國的國家治理概念和理論體系。這就意味著,建立屬于中國的國家治理概念和理論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外國家治理的有關概念和理論展開全面比較,應成為我國廣大理論工作者重點關注和研究的一個方向。
公眾對“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的關系感到最為困惑
國家治理的內涵非常廣泛,涉及社會治理、市場治理、政府治理等多個方面。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之間、政府治理與市場治理之間,既存在密切聯系,又有一定的區別和不同。只有弄明白這些聯系和區別,才能對國家治理體系及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形成準確、全面的認識。而從國際視角來看,國家治理又與全球治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們請受訪者分別對“全球治理與國家治理”、“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政府治理與市場治理”、“國家治理與市場治理”這四個當前網絡上討論較多的基本關系的了解程度進行選擇,并將受訪者的了解程度界定為“非常了解”、“比較了解”、 “一般”、“不太了解”、 “不了解”五個等級,按照此等級的由高到低,受訪者選擇從5到1進行打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受訪者對于這四個關系了解程度的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全球治理與國家治理”(3.23分,介于一般和比較了解之間)、“政府治理與市場治理”(3.19分,介于一般和比較了解之間)、“國家治理與市場治理”(2.81分,介于不太了解和一般之間)、“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2.75分,介于不太了解和一般之間)(見圖1)。這一結果說明,目前大多數公眾對“國家治理與市場治理”的關系,特別是對“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的關系更為困惑。
圖1 受訪者對國家治理有關的四個基本關系的理解程度
明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衡量標準”至關重要
很多專家和學者曾指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明確三個基本要素: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構成,國家治理能力的測評方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衡量標準。那么這三個要素之中,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是否存在某個要素起到的作用更為關鍵?我們詢問了公眾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當問及“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您認為最應明確什么”這一問題,我們發現,高達66.6%的受訪者選擇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衡量標準”;18.9%的受訪者選擇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構成”;余下14.5%的受訪者選擇了“國家治理能力的測評方法”。這一結果說明,在多數受訪者看來,了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構成、掌握國家治理能力的測評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的前提還是要明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衡量標準,故而自然也為更多的公眾所期待。
“中央關于國家治理的總體構想和規劃”為更多的公眾所關切
從中央關于國家治理的總體戰略構想,到地方圍繞治理展開的具體實踐;從理論界關于國家治理的研究和探討,到國外關于國家治理的基本經驗。關于國家治理的政策、理論和實踐動態,公眾更關切的是哪一個層面?了解這一點,有利于大眾媒體更加有針對性地圍繞國家治理動態開展宣傳報道。為此,我們設計了“您對國家治理動態的哪一方面最關切”這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有43.4%的受訪者選擇了“中央關于國家治理的總體構想和規劃”, 22.9% 的受訪者選擇了“各界圍繞國家、社會治理展開的具體實踐”,14.5%的受訪者選擇了“地方的治理經驗和案例”。除此之外,12.0%和7.2%的受訪者選擇了“理論界關于國家治理的最新研究動態”和“國外的治理經驗和案例”。 可見,在國家治理動態方面,“中央關于國家治理的總體構想和規劃”,為更多的公眾所關切。有關專家學者進一步加強對國家治理頂層設計的解讀,由此也就十分必要了。
“教育”、“房地產”、“醫療”是公眾更期待治理的三個行業
當問及“依您來看,當前最需要治理哪個行業”時,受訪者選擇最多的是教育行業,占到總人數的31.3%,其次,選擇房地產和醫療行業的人數也較多,分別占到了受訪者總人數的24.1%和21.7%。除此之外,有8.4%的受訪者選擇了金融行業,6.0%的受訪者選擇了能源行業,3.6%的受訪者選擇了互聯網行業,4.8%的受訪者選擇了其他行業(見圖2)。近年來,教育領域不斷曝出學術腐敗、高考替考、抬高學費等亂象,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房地產泡沫等問題至今也未能得到妥善解決,而醫患關系一直是公眾關切的熱點問題。我們的調查顯示,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提出后,這些備受公眾關注、也亟待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被提上桌面。
圖2 受訪者對當前最需要治理的行業選擇
醫療、教育、住房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本身就是衡量國家治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依托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和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唯此才能不斷提升公眾對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而繼續加大力度對金融、能源、互聯網等行業的治理,依托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來解決其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的體制和機制等問題,也是今后有關部門應該努力去做的事情。
“社會民生”是公眾更期待治理的領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多個方面。與之相對應,國家治理同樣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當問及“您認為當前最需要治理哪個領域”時,高達51.8%的受訪者都選擇了“社會民生”領域。此外,有26.5%的受訪者選擇了“政治體制”領域,12.1%的受訪者選擇了“生態環境”領域,7.2%的受訪者選擇了“思想文化”領域,2.4%的受訪者選擇了“經濟發展”領域(見圖3)。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城鄉二元結構、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過大等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社會民生熱點問題依舊十分嚴峻。為此,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建設過程中,如何以現代化的國家治理手段,高超的國家治理能力來解決社會民生領域所存在的系列問題,應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又一個重點關注的領域。
圖3 受訪者對當前最需要治理的領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