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追求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或局部區域中呈多發甚至高發趨勢,問題較為嚴重。如何有效遏制國有企業的腐敗現象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文章總結了國企腐敗表現、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腐機制創新路徑。
【關鍵詞】國有企業 防腐 研究 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條件下,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腐敗。對此,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國家和政府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從根本上消除國有企業的腐敗現象。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在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經常抓、長期抓,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一些國企中存在的高管腐敗不僅社會影響惡劣,而且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損害了公眾利益。國企腐敗的解決要與國企改革相結合,減少國企的行政壟斷權,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治理結構,讓國企運行更加透明。
國有企業腐敗是指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濫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權為自己或利益相關者謀取私利,進而招致公共利益受損的行為。只要國家存在,公權就存在,同時,權力越集中,腐敗可能越嚴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與權力的高度集中存在必然的聯系。國有企業的防腐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需要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的問題。如何從源頭上杜絕國有企業的腐敗現象,解決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國有企業腐敗的主要危害
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85.37萬億,但因種種原因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每年達數百億元。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加大了社會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平,容易引發社會問題。一方面少數人利用控制國有企業資產運營和國有資產轉讓的權力,使國有資產流入自己的腰包,積累起個人原始資本,建立私人企業,反過來雇傭工人進一步獲得利潤,個人財富不斷增長和膨脹;另一方面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企業陷入虧損或破產的邊緣,職工被迫下崗失業,收入水平下降。一邊是財富在少數人手中的積累,一邊是貧困在普通工人身上的加劇,造成社會貧富差距不合理,影響社會的穩定。
加大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企業的腐敗本身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和企業創造價值,它依存于企業生產之中,依靠高價購進設備設施和原材料,低價處置國有資產,貪污和挪用企業資金等,中飽私囊,假公濟私,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上升,產品質量下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加劇政治腐敗。國企腐敗是腐敗分子對國有企業經濟利益的非法占有,是離間黨和員工群眾關系的主要矛盾。它的本質是權錢交易,官員必須有權,才有機會和企業進行交易,才能夠形成官商勾結。為了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部分官員要不惜血本買官、跑官。從企業流入官員手中的資財也就形成了官僚資本,形成了官員的原始積累,這種經濟的腐敗加劇了政治腐敗,對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他們的所作所為讓廣大員工群眾深惡痛絕,使黨在群眾中的形象扭曲、威信下降,嚴重削弱和破壞著黨的執政基礎。
毒害企業員工的思想和社會風氣。腐敗造成整個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素質的下降,它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危害,比造成的物質損失更為嚴重。國有企業的腐敗,一樣毒害著員工群眾的思想,形成了不論做什么事都首先考慮運用法律、政策、制度和規定之外的潛規則,用金錢去尋求某種特殊的關系和權力,無論大事小情都得找“路子”、“托人情”、送禮金。于是,掌權者的腐敗行為產生了,權力集體的窩案串案產生了。因此,國企腐敗嚴重污染著人們的思想文化,污染社會風氣。
國有企業腐敗的表現
治理國有企業腐敗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解決腐敗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國有企業腐敗的主要表現。
貪污。在國有企業的腐敗現象中,貪污是腐敗的一個重要表現,是指國有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不同性質的國有企業中的貪污人員群體也不同,但有貪污行為的主要是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相關管理財物的人員。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方式上主要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進行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國有企業中的貪污現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可根據貪污行為的特質,可以很快排查出相關貪污人員,因此,在國有企業的管理中,應該加強對這些人員的管理和監控,在源頭上杜絕貪污行為的發生。
收取賄賂。賄賂是建立在給予或接受賄賂人的直接財產或其他特權基礎上的非法利益,或得到其他人的同意但并非合法的要求。收取賄賂也是國有企業中常見的一種腐敗現象。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權方便,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從而損害企業利益。在國有企業中,收取賄賂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企業在做相關決定時,例如企業招標、廣告招標、代理商評定等,企業員工利用職權方便,收取賄賂,引導企業做出不合利益的決策來滿足私人利益;二是高價購買不正當商品,例如名酒名煙,企業員工進行索賄或收受商家財物;三是企業員工利用職權方便非法為他人擔保,損害企業聲譽和信用;四是企業員工利用職權方便,收取賄賂,招聘不合企業法規的員工等。
收受回扣?;乜凼侵纲u方從買方支付的商品款項中按一定比例返還給買方的價款。收受回扣最開始是公司或者企業激勵員工的一種激勵機制和銷售策略,能夠激發代理員工的工作熱情,但是發展到今天,收受回扣的方式越來越多,很多收受回扣的行為不再遵循企業規定,常常損害企業利益。這里所說的收受回扣就是這種不在企業規定范圍內的一種腐敗行為。國有企業中非法收受回扣的行為往往不容易被人發覺,是一種常見的腐敗行為。
公款不正當消費。國有企業中的高層管理人員,常常需要代表企業進行各種人事活動,包括宴請、出差、外出考察等行為,這些行為的費用一般由企業擔負,即企業員工進行了公款消費。公款消費在一定范圍內是合理的,但是許多國有企業的員工常常利用公款進行不正當消費,包括鋪張浪費的酒宴、豪華的酒店住宿、豪華用車、虛假的外出考察等行為,相關企業員工利用職務方便,利用企業公款進行各種不正當的消費,敗壞企業風氣,影響企業形象和聲譽。
其他形式的腐敗現象。除上述常見的國有企業腐敗現象,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腐敗現象。例如,某些國有企業高管為自己支付超高的工資、擅自挪用企業資金、私吞股東利益等。在其位謀其事,從廣義來說,某些國有企業的高管擔當不能勝任的職位,或者是沒有盡職盡責,都是企業管理的腐敗行為。
國有企業腐敗產生的原因
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是一個長久的問題,有歷史方面的原因,也有我國新階段的原因。
思想道德滑坡。思想道德滑坡是國有企業產生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追求個人權利是合法的行為,但是在損害他人利益基礎下的追求個人利益行為是不合法的行為,也是個人思想道德敗壞的一種表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更多,甚至于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這是一種扭曲的理念。當今社會,過分強調經濟利益,而忽視了人們素質的培養,這在根本上導致了人們思想道德的腐化。
資源分配不合理。我國的國有企業與政府的關系過為密切,甚至一些國有企業成為了政府的附屬部門,導致國有企業的職責不明,資源分配不合理等各種問題。一些國有企業只追求完成政府下達的指標,而不是把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作為目標,從而導致企業利益損失、發展緩慢。企業應當由市場來進行資源分配,但是我國的國有企業很多資源仍由政府來分配,而行政部門由于私利等原因并沒有按照市場需求來進行資源分配,導致資源分配的不合理,損害企業利益。更嚴重的是,行政部門某些職員長期利用職務便利來謀取私利,進一步導致國有企業腐敗現象惡化。
法規制度不健全。我國企業的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相關的法規制度滯后,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節奏,這導致了國有企業管理松散、漏洞百出的局面,也給某些員工制造了腐敗的機會。規范的法規制度是國有企業管理工作的支架,是國有企業良好運行的保障。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法規制度都還不夠健全,沒有完善的法規制度和成熟的管理模式,這就導致企業內部管理松散,對員工的監督約束等也較為松散,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內部腐敗現象的產生。
監督機制不完善。我國國有企業內部腐敗問題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督機制不完善。一些國有企業的監督部門力量薄弱,沒有對企業員工做到有力的監督和制約,這也導致一些員工做出腐敗行為,謀取私利。監督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民眾監督缺失,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權力過于集中,民眾沒有被賦予監督高層的權利;二是相互監督缺失,許多企業員工為了私利而合伙謀取私利,導致員工之間的相互監督效果較差;三是上級對于下級的約束不力,國有企業上級領導對下級員工監管缺乏力度,沒有對下級員工進行適當的約束,這也導致了下級員工容易產生腐敗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