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與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市正式簽署條約,接受其加入俄聯邦,并組建新的聯邦主體。由此,歐盟和美國拉開了對俄制裁的大幕。烏克蘭危機有何引起,會向何處發展?克里米亞獨立并加入俄羅斯會不會引起東烏克蘭其他親俄地區的連鎖反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能否取得預期目的?中國應該持何立場?就此,光明網記者約請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教授,請他就克里米亞局勢問題做權威解讀。
文化是民族關系和沖突的決定因素,也是烏克蘭危機的核心
這次的烏克蘭危機,內部原因應該是主要因素。烏克蘭獨立以后,以西烏克蘭為代表的民族情緒一直在發展。東西烏克蘭以第聶伯河為分界線,第聶伯河以東受俄羅斯文化的影響更多;第聶伯河以西,即西烏克蘭在文化、語言、歷史等方面同東烏克蘭的差異相當大,在文化和政治上是親歐洲的。特別是西烏克蘭的西部,直到二戰時期才加入蘇聯,并沒有真正融入俄羅斯,對俄羅斯文化也缺乏認同感。
西烏克蘭人有著強烈的烏克蘭民族情緒和文化優越感,認為烏克蘭文化是他們保留下來的,東烏克蘭人保留的是俄羅斯-烏克蘭文化,而非真正的烏克蘭文化。盡管西烏克蘭人數較少,但從文化的角度而言,他們在文化上卻保留了更多烏克蘭特色的文化和傳統。
在民族關系和沖突中,起決定作用的往往并不是政治因素,也不是經濟因素,而是文化因素。因為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化是最難改變的,如果沒有多代人的努力是不可能的。而且文化關系各個階層,不管是領導人、精英,還是普通百姓,全體人口都要參與其中。因而,文化因素才是造成烏克蘭危機的核心因素。西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缺乏認同感,在文化和政治上要求加入歐盟的情緒特別強烈,烏克蘭獨立后的20多年來,西烏克蘭人已經鬧過幾次入歐的高潮。我對烏克蘭的判斷更多是從文化特征來得出的。
政權更迭是烏克蘭兩種文化勢力不斷較量的結果,短期內東西烏克蘭之間的矛盾難以化解
這次烏克蘭危機的直接刺激因素是烏克蘭政府決定暫停有關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的準備工作。當然,在這其中,俄羅斯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提供烏克蘭150億美元的貸款。俄羅斯的這一舉措實際上推遲了烏克蘭入歐的進程,激化了與以西烏克蘭人為代表的入歐政治力量之間的矛盾。
事實上,從庫奇馬到尤先科,從季莫申科到亞努科維奇,政權的不斷更迭都與文化因素相關,是烏克蘭兩種文化勢力不斷較量的結果。這種文化上的較量在政治上的一個表現是國內實行什么樣的體制,到底是應該選擇歐洲式的體制,還是俄羅斯式的體制?另外一個表現是烏克蘭究竟是應該往西走,還是往東走?這同烏克蘭實行什么樣的政治體制相互交織,是影響烏克蘭局勢發展的又一重要內部因素。
不過,東西烏克蘭之間的矛盾短期內將難以化解,甚至有變得越來越激化的可能。比如,亞努科維奇的下臺就是親歐勢力的作用結果。與此相對的是,現在的烏克蘭政府、議會親歐的傾向明顯增加。
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已經不可逆轉,但烏克蘭東部其他親俄地區獨立的可能性不大
我認為,克里米亞并入到俄羅斯已經不可逆轉。雖然外有西方國家的抵制,內有部分俄羅斯人的反對,但俄羅斯已沒辦法后退。普京已經同克里米亞領導人簽署了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一部分的條約,并獲議會全票通過,這已無法改變。
克里米亞公投的示范效應目前實際上已經表現出來。在俄羅斯人占多數的東部地區大概有四個州,但其獨立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這牽扯因素更多,在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人也未必贊同這一行為。另外,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歷史上畢竟是融合程度非常高的國家,極端措施并不符合雙方的利益。特別是有些地方對烏克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1919年至1934年還曾經是烏克蘭的首都,在烏克蘭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同的地位。所以,烏克蘭東部其他地區獨立的可能性不大,俄羅斯也不會讓其加入俄羅斯,但這些親俄地區的獨立運動可能還會繼續鬧騰一陣。
至于烏克蘭獨立以來的轉型是否成功暫時還難以判斷,不能妄下結論,更不能用簡單的數字來衡量?,F在烏克蘭最大問題是國內的政治勢力的斗爭和民族內部的分裂情緒,而不是政治制度轉型是否成功的問題。
歐盟對烏克蘭危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也缺乏制裁俄羅斯的有效手段
實際上,這次局勢的演變和動亂,歐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歐盟參與,甚至是主持下,反對派與亞努科維奇簽署了緩和局勢的協議。但協議剛一簽署,反對派在歐盟支持、或者默許下,就鬧起來了。這其中難道歐盟就沒有責任嗎?協議剛一簽完就鬧,這個責任由誰承擔?這是反對派鬧起來的,不是亞努科維奇!
目前,歐盟并沒有太大影響力,它對俄羅斯的制裁實際上也缺乏有效手段,難有實際影響。俄羅斯和歐盟的貿易總量是3000多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俄羅斯向歐盟出口的能源,特別是天然氣。俄羅斯并不缺乏反制手段,如果俄羅斯停止向歐洲供氣,對俄羅斯影響大還是對歐盟大?雖然現在歐盟對俄羅斯幾個人領導人停止簽證,但又能有多大意義?這些俄羅斯人本來就不打算去歐洲,停止簽證的意義當然不大。所以,制裁更大程度上是政治姿態上的表達,做個樣子說說而已。歐盟對俄羅斯軍事上的制裁和打擊就更不可能。
烏克蘭不可能走中間路線,向西走是大勢所趨,但能否加入北約取決于大國博弈和事態的具體發展
烏克蘭地處地緣政治對抗的前沿,加上受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不可能走中間路線,奉行中立外交。如果說以前烏克蘭在外交取向上還有選擇、還有猶豫,那末現在可以預見,克里米亞危機后,烏克蘭會一邊倒地投入歐洲懷抱,加快融入歐洲的步伐。
至于烏克蘭會不會進一步加入北約?現在的問題首先不是烏克蘭愿不愿意加入的問題,而是歐盟考慮到其他因素,在遲滯這一過程。在此之前,北約明確表示不再擴張,也就是說北約擴張的過程終止了。這次危機之后,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愿望會更強,歐盟也會在修正它的觀點,北約、歐盟的相關政策都會隨之調整。實際上,這一政策調整在安全意義上對俄羅斯的影響比對俄羅斯制裁更大。
但烏克蘭加入北約也肯定會挑戰俄羅斯的底線,這是俄羅斯所不能接受的?,F在只能說,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說,烏克蘭下一步加入歐盟是大勢所趨,但是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還有待于各方力量的博弈。
對于俄羅斯而言,現在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亞事件之后,各方如何反應?克里米亞有200萬人口,除了俄羅斯人,主要還包括烏克蘭人,韃靼人等,他們會怎么反應,動蕩局勢是否會在烏克蘭延續,如果延續,俄羅斯會怎么辦?俄羅斯應該先把這個問題看明白。雖然克里米亞地緣政治地位重要,但缺乏資源,除了氣候條件較好外,工業、農業基礎薄弱,淡水也比較缺乏,經濟自給能力比較弱。所以,克里米亞的未來取決于下一步俄羅斯會怎么做。
短期內,烏克蘭不可能走出政權更迭和東西對抗的怪圈,也不會引發俄羅斯與西方的冷戰
至少短期來看,烏克蘭走出政權更迭的怪圈不可能??死锩讈喪录院螅瑸蹩颂m國內在外交取向選擇方面的矛盾會更大,而且近期也不可能改進。與此同時,外部力量對烏克蘭的作用可能會進一步突出。
至于烏克蘭危機是否會引起局部冷戰?總的來講,烏克蘭危機引發俄羅斯和歐盟“冷戰”對抗的可能性不存在。另外, 20世紀的冷戰是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發生的,但現在歐盟不是一個超級大國,而是國家集團,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也缺乏冷戰對抗的條件。即使雙方關系的緊張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則是處于對抗前沿的烏克蘭,這并不符合烏克蘭的利益。
俄羅斯違反了自己簽署的國際條約,合并克里米亞是弊大還是利大還有待判斷
克里米亞公投是否違反聯合國憲章難以判斷。因為聯合國憲章里沒有類似表達,沒有關于公投決定主權地位的具體表述。俄羅斯錯在何處?我們說俄羅斯違約指的是違反了《阿拉木圖宣言》。蘇聯解體前,俄羅斯和其他11國(波羅的海3國和格魯吉亞除外)共同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宣言確立了互相承認并尊重領土完整及現有邊界不可侵犯的原則??死锩讈喌墓逗图尤攵砹_斯肯定改變了既有邊界,違反了《阿拉木圖宣言》。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只考慮中俄關系,還特別要考慮與中亞國家的關系。中亞這些伙伴國對我們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亞國家沒有一國表態支持俄羅斯。納扎爾巴耶夫在和普京通話時指出,我們作為戰略伙伴,理解和支持俄羅斯保護在烏克蘭少數和安全的立場,但希望所有利益相關方能夠保持克制,并采取預先措施,盡快談判,以實現局勢正?;?。納扎爾巴耶夫表示,必須在保持主權完整和遵循國際法準則的基礎上解決烏克蘭危機。納扎爾巴耶夫在和默克爾、奧巴馬通話時也有相同表態,他說,反對相互威脅和使用最后通牒式的手段。
總的來說,俄羅斯支持克里米亞公投并合并克里米亞,最終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現在還不好判斷。
中國在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應該是:低調、中立、不介入
對于烏克蘭危機,中國的立場應該是:低調、中立、不介入。實際上,中國并沒有能力介入,也沒有必要介入烏克蘭危機。一方面,我們和俄羅斯是戰略伙伴關系;另一方面,中國也面臨著臺灣、西藏、新疆等地區分裂主義勢力的問題。
實際上,這次俄羅斯的做法是應該加以指責的。盡管起因是由烏克蘭和親西方勢力引起的。但俄羅斯支持克里米亞公投,并將其納入俄羅斯國土,這個做法中國是應該明確反對的。為什么?中國是世界上受分裂主義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死锩讈喒?,從定義上來講,就是一次分裂活動。我們現在說內憂外患,最大的內憂是什么?就是分裂主義。中俄關系再重要,也不會重于我們的內政。所以,對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地區,以公投的形式決定其法律地位的做法,我們都要堅決反對,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主義。
外交為內政服務是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則。從事國際關系研究必須要了解國情,這是基本前提。反分裂是我們中亞所的重要研究任務,中亞、分裂主義、反恐是我們的主要研究方向,對此我們作了很多工作,深知分裂主義對中國的重要危害。
對于克里米亞公投,中國不應該在聯合國棄權,應公開表達我們的反對態度,但可以向俄羅斯作解釋,俄羅斯也會理解。因為他們也面臨分裂主義的威脅。所以,我們不能說“尊重人民選擇”,只能講“尊重領土主權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