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企業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就在于不斷于創新。二十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不斷的變化,國外品牌的涌入也為民族品牌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激烈的競爭。為了應對這一現實情況,就要求民族企業必須具有四種能力。第一是造物能力。這種造物能力不僅僅是簡單的創造好的商品,做全球的世界工廠,而是能為世界創造“凈價值”,能引領世界的潮流,依文集團的成功也就在于具備了這種造物能力,能夠依托中國工藝、中國文化去贏得世界消費者的尊敬。第二是造勢的能力,簡單說就是賣東西的能力。夏華董事長和她的依文集團打破了傳統的產品——商家——客戶的營銷模式,直接走進了消費者家里,為消費者量身訂造的服務“管家服務”、“著裝顧問”真正打動了消費者的心坎,為疑問贏得了大批忠實的客戶。第三是造事的能力,即講好企業、產品自身的故事。事實上,中國品牌最弱的能力就是它講故事的能力。這些年來,依文集團通過倫敦奧運會、各大世界時裝周的大型時裝秀向世界宣講中國民族服裝品牌的故事,讓世界為之矚目,為中國民族企業贏得了世界的贊譽。第四是造人的能力,企業非常重要的能力是造人的能力,企業就是人的游戲,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這個人靠“挖”是來不及的。依文在很多年前成立了自己的商學院,就是培養內部人才的,這也為依文集團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正是這四種能力讓依文集團二十年來不斷前行,也為中國民族品牌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驗。
在講到顛覆和創新的時候,夏華董事長分享了依文集團成長過程中的兩個故事,第一個是產品創新、第二個是理念顛覆。1994年夏華女士從中國政法大學的一名教師辭職成為了一名創業者。她從一個售貨員開始思考改變90年代中國男性服裝市場灰藍黑的色彩格局,第一個引入了色彩亮麗的格子西裝,也成為中國西裝史上的一次顛覆。第二個故事則發生在八年前。依文集團打破了原有的服裝——商場——消費者的傳統消費模式,推出了“管家服務”。依文集團的服務模式顛覆了傳統和自身的服務形式,在中國民族品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商品化、價值化是民族工藝保護的新路徑
“十年前,我開始了民族工藝和民族手工業的保護和發展”,夏華說。她進一步解釋說,企業家講品牌都是企業發展十年后的事情,因為前十年都是硝煙彌漫的戰爭,面對生存的壓力企業家根本無力顧及其它,但是當企業步入正軌的時候,一個企業家最大的思考就是企業要做成什么樣的,目標是什么。夏華認為,品牌的歷史文化以及它受到的尊重才是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
翻開歷史,我們可能不能談中國一百年的時尚史、服裝史,但是我們悠久的五千年傳統文化足以讓每一個民族企業找到自己的價值支撐。依文集團通過將中國傳統的手工業和現代服飾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品牌模式,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夏華指出,我們對傳統手工藝的保護不在于給予多少金錢的支持而在于能否將中國傳統文化、民族工藝商品化、價值化,只有通過商品化途徑才能從根源上解決中國傳統文化保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