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歐洲外交——“多層和多邊機制”與“新三環外交”
從上述歐洲與美國的不同社會結構和社會利益來看,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考察它們在外交方面的差異。打開歐洲聯盟關于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網站,我們看到,從機制的角度來看,歐洲聯盟有兩個層次的外交。一個層次是成員國,另一個層次是歐洲聯盟的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這兩個層面上的外交方式不同,但是彼此相關互動,多方面地反映了歐洲人社會生活的基本情況,并且以一種復雜,而不是簡單化的方式代表著歐洲人的根本利益和生存方式。這種多層次的利益和利益表達方式也是中世紀開始出現的。
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是政府間多邊平等的合作機制——歐洲聯盟在外交政策的實施和范圍等方面都缺乏獨立制訂政策的能力,需要經過政府間多邊協商達成一致行動協議,或者達成不一致行動協議。但是,歐洲聯盟的對外交往遠遠不止于在民族國家的政府層面進行。德國的一些國際關系和政治學者就曾經提出過多層網絡治理理論,認為在國際交往中,國家作為行為主體,追求整個社會的共同的“國家利益”,并且在所有的問題上實行命令與控制;但是越來越多地,國家和多個利益集團與政黨共同出面,有時干脆由利益集團或各功能協會直接出面進行交往,國家只充當仲裁人或調停者的角色,由具有共同相關利益的各國人士和組織共同解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跨國性專門問題(例如關系到歐洲人生活質量的環境保護問題,關系到歐洲產品競爭力的勞工標準問題等),或次國家專門問題,或具體的跨國功能性、前沿性問題上,國家甚至退居后位,推動多邊的利益相關者直接地進行多邊協商,以促使各方立場的接近。 由于歐洲大陸的社會生活模式本身制約了國家軍事力量的發展,又由于歐洲的國家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一體化過程中形成了協商的習慣和多邊的程序,所以歐洲在國際政治領域里的比較優勢就不表現在軍事力量,而表現為多層和多邊外交的力量。
根據這樣一種多層和多邊機制的世界觀,世界上的各種力量就不是,或者不再是像摩根索所說的那樣,都聚合為軍事實力,而是可以分割為多種力量。在全球化的時代,在相對和平的情況下,這種力量橫切面分割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全球化推動著國與國之間交往層面和渠道的增加,代表國家的中央政府有時不能精確地計算國家的整體利益,同時又使每一個參與國際交往的國民都用一個聲音說話。雖然以國家為單位的各種協調機制應運而生,“主流觀念”也不斷產生,但是這些“主流觀念”并不總是一個國家的產物,它的產生凝聚了跨國的努力。有些國家積極地參與“主流觀念”的塑造,從而使某些“主流觀念”符合該國的國家利益??偠灾跊]有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條件下,歐洲人的上述多層機制會繼續地以西歐歐洲國家為核心向外部世界發展。歐洲人可以利用自身在不同層次上的不同優勢,在世界上擴張自己的制度理念,尋求歐洲社會生活模式延續和發展。在歐洲聯盟的新一輪擴大中,這種態勢尤為明顯。
用上述多層和多邊機制來考察歐洲的外交,我們可以看到,歐洲外交的擴張呈現出濃度不同的輻射態勢。這種輻射有至少三個環。這個“新三環外交”的第一環由歐洲聯盟的核心國家組成,采取一種十分獨特和相對平等的決策程序。這些國家在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制度方面非常相象。在它們之間不僅形成了共同的市場,產生了共同的貨幣,實現了貨物的自由流通,人員的自由流動,而且為了這些流動的資本、貨物、服務和人員,在國與國之間建立起了許多共同的或互惠的機制,這些機制從國家的層面,一直延伸到社會日常生活的層面。例如歐洲聯盟內部通過結構基金和團結基金,進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財政轉移,又通過“社會標準化”工程,使得歐洲聯盟成員國之間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擴大了歐盟國家的產品的市場,提高了歐盟的競爭力,同時維護了歐洲特有的社會模式和生活方式。
歐洲聯盟“新三環外交”的第二環是歐盟與鄰國之間的外交,在這種外交中歐盟起主導作用。為了進一步擴大歐洲聯盟的繁榮與穩定成果,歐盟必須使它的基本制度整體擴大,而不是僅僅滿足于資本的擴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使鄰居更像我們,并分享我們的判斷與社會價值,”從而造就一個“新的、復雜的、超越歐盟的建筑。”(歐盟駐華大使語)進行第二環外交的工具都是以改造鄰居為目的的,如歐盟為中東歐入盟候選國規定的“哥本哈根標準”:即加入歐盟必須通過的政治標準(民主、人權、法制和保護少數民族),經濟標準(市場經濟),和法律標準(歐盟法系中的公共法、規則和政策);再如歐盟為了幫助候選國達到“哥本哈根標準”而提供的《法爾計劃》以及通過“歐洲重建與發展銀行”轉移的資金。
歐洲聯盟“新三環外交”的第三環是廣闊的外部世界,特別是與歐盟有經濟貿易關系的國家。對于這些國家,歐盟分別通過政治和經濟貿易的渠道施加影響。政治工具主要是多邊組織(如聯合國),目的在于維護符合歐洲經濟貿易利益的和平環境。經貿工具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歐盟在世界貿易組織中制訂游戲規則的權力,另一個是對外發展援助。自2006年起,歐盟將每年增加70億美元的對外發展援助。目前,歐盟把對中東援助的50%給了巴勒斯坦,60%的俄羅斯及前蘇聯共和國的外援、40%的波黑地區外援來自于歐盟。這些資金的轉移都可以成為歐盟,主要是歐洲大陸經濟社會模式傳播的工具。歐盟力圖用經濟和貿易工具影響并改變在外部世界的貿易伙伴,使競爭不會損害歐盟的生活方式。
歐盟的“新三環外交”中,美國既是合作的伙伴,也是被影響的對象。冷戰結束以后,歐洲大陸的安全已經不再系于美國的保護,而歐洲(這里主要指核心歐洲國家,或所謂“古老的歐洲”國家)的生活方式則需要得到認真的保護,并在保護中改革。倘若整個世界卷入戰爭,歐洲繁榮與穩定的生活方式則會受到巨大的沖擊。歐洲所希望于美國的是以歐洲標準進行的貿易和投資,是和平條件下的政治合作。在戰爭的狀態下,美國的軍事優勢最能夠發揮號令和威懾作用。如果沒有戰爭,歐盟在其它方面的實力就會顯示出力量,影響并制約美國,也影響并制約世界。由于歐盟沒有軍事實力,所以用非軍事的手段解決國際上的爭端對歐洲聯盟的發展最為有利。
在上述三個環中,歐洲聯盟(特別是核心歐洲)的外交戰略目標大體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護歐洲人的社會生活方式:穩定、繁榮與團結。但是英國作為歐洲聯盟的成員國卻每每顯示出獨特性。不僅是英國,一些艷羨英美繁榮方式的一些歐洲小國,也并不能理解法德等國內部的“社會團結”的真實利益構成,不能理解核心歐洲國家對過于強大,而且不惜使用強力的美國的憂慮,不能理解歐洲聯盟戰略家們的遠見。因此,我們看到了核心歐洲國家之間的多重合作,也看到它們之間的分歧與分別行動。為了統一歐洲內部的認識,在歐洲聯盟新一輪擴大的過程中,歐洲組成了由各種利益和各界人士參加的歐洲制憲籌備會議,籌備會將從“歐洲公民”的角度出發,制訂更加具有規范性意義的“基本條約”,以集中地體現歐盟的目標、權力和政策手段。用上屆歐盟輪值主席國丹麥首相拉斯姆森的話說:這樣的擴大將對歐洲人的“后代的生活和機會產生關鍵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