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解讀:理性、傳承與融合
從表面上看,澳大利亞的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可謂是緩慢的,難覓具有標志性的突變事件,它的任何變化都需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觀察才能有所發現,但是,它的發展和變革則是深刻的。回首這200多年的歷史,澳大利亞在一個又一個不顯眼的漸變中,發生了一個接一個的質變,形成一個連一個的飛躍,從而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狀態。所以,從實質上看,澳大利亞的發展又是迅速的,它用20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用了更長的時間還未走完的路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澳大利亞民族是一個脫胎于英吉利民族的年輕民族,英吉利民族的民族精神對澳大利亞民族的影響深遠而重大。作為現代化先驅民族國家的一種“精神產品”,英國的“紳士風度”在澳洲得以移植、繼承與本土化,表現為澳大利亞人在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及行為準則等方面與英國人如出一轍。而注重平等與公正、講究理性主義、崇尚穩重與平和、厭惡暴力,則是澳大利亞人尤為注重的內容。這種文明的傳承對澳大利亞現代化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它可以順利具備現代化發展必備條件的一大因素。
第二,澳大利亞社會發展是在穩扎穩打中進行的,沒有出現在別國常見的大起大落,表現出較強的持續發展能力和可觀的發展前景。無論是19世紀的“牧羊業大潮”和“淘金熱”,還是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都使澳大利亞在經濟領域出現驚人的“大起”,然而,事后卻沒有出現可怕的“大落”,反而是在“大起”基礎上的再繼續發展,從而使澳大利亞大受其益。平穩與協調使社會變化所導致的社會損失微乎其微,幾近可被忽略。澳大利亞的仲裁制度“涉及范圍之廣,為任何國家前所未有”,它的移植、建立與完善已歷時百余年,各屆政府對其態度大致相同。這一連續性使因制度變革所造成的損失僅表現為少數人在心理上的一時不適應。
第三,澳大利亞的發展不是在封閉的環境里進行的,它從一開始就因英國而面向世界,并愈加融于全球化。這在客觀上使澳大利亞有條件鑒別、篩選、借鑒和汲取其他國家的經驗與教訓,在很短的時間里移植別國的成功舉措和成熟體制,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和方式,從而大大加快了澳大利亞社會發展的速度。例如,在建立福利制度問題上,澳大利亞人目睹西方工業化中嚴重的社會分化而迫切要求背上這“文明的包袱”。聯邦總理迪金在1906年寫道:美國的效率是以“人們體質和生命的駭人犧牲作為代價換取的”,決不能使澳大利亞人“陷入這種可憐而絕望的境地”。在福利制度的建設過程中,澳大利亞人并沒有著力創建有關理論,而是借鑒英國人耗費了“幾乎半個世紀的光陰”而探索出的理論,經過本土化改造,建立起了適合澳大利亞社會的福利制度。
(本文系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社會轉型問題研究:以澳大利亞為范例”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09YJA770045)
注釋
1 至二戰結束前,因受種族主義的影響,社會觀念與社會制度使澳洲社會分為由白人構成的主流社會與由土著和有色人種構成的非主流社會。戰后,隨著種族主義的蛻化,土著和有色人種的權益逐步得到認可與尊重,這一社會界限逐漸消失。文中所論述的戰前澳洲社會為主流社會。
2 W. J. Hudson & M.P.Sharp, Australian Independence, Carlton: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88, p.1.
3 [澳]斯·麥金泰爾:《澳大利亞史》,潘興明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48頁。
4 Ann-Mai Jordens, Redefining Australians, Sydney: Hale&Iremonger Pty Ltd, 1995, p.57.
5 L. Trainor, British Imperialism and Australian Nation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16.
6 G. Dish, Australia Then&No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192.
7 朱慶芳:“從三項國家評估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學研究》,1998年第5期。
8 錢乘旦:“社會變革的和平方式:英國的范例”,《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6期。
9 R.Ward, A Nation for A Continent, Richmond: Heinmann Educational Australia Pty Ltd, 1981, p.401.
10 F. Crowley,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 Melbourne: William Heinenann Australia Pty Ltd, 1974, p.42.
11 M. Mckenna, The Captive Republ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190-192.
12 J. Baker, For Queen or Country? Carlton: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94, p.59.
13 《人民日報》,1998年2月15日。
14 王宇博、汪詩明、朱建君:《世界現代化進程·大洋洲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4頁。
15 16 王宇博:《澳大利亞——在移植中再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78、279頁。
17 18[澳]戈登·格林伍德:《澳大利亞政治社會史》,北京翻譯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年,第232、289~290頁。
參考文獻
W. J. Hudson & M. P. Sharp, Australian Independence, Carlton: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88.
[澳]斯·麥金泰爾:《澳大利亞史》,潘興明譯,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年。
Ann-Mai Jordens, Redefining Australians, Sydney: Hale&Iremonger Pty Ltd, 1995.
L.Trainor, British Imperialism and Australian Nation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G. Dish, Australia Then&No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R.Ward, A Nation for A Continent, Richmond: Heinmann Educational Australia Pty Ltd, 1981.
F. Crowley,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 Melbourne: William Heinenann Australia Pty Ltd, 1974.
M. Mckenna, The Captive Republ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J. Baker, For Queen or Country? Carlton: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94.
王宇博、汪詩明、朱建君:《世界現代化進程·大洋洲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王宇博:《澳大利亞——在移植中再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澳]戈登·格林伍德:《澳大利亞政治社會史》,北京翻譯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年。
A Calm and Profound Social and Political Reform
—Study on Australia's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Mode
Wang Yubo
Abstract: The "Australian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mode" i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modes of the world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ver the past 200 years, the Australian modern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d by social prosperity,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enormous and profound. It has evolved in a natural and steady state and manifested itself with the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of a variety of social mechanisms and the repeated qualitative changes in development with relatively low losses. Compared to other countries and peoples, social changes in Australia do not lie in remarkable inventions or profou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but result from their pragmatic and specific efforts to improve and innovate parts of or even a minimum of exotic things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needs and situations.
Keywords: Australia, modernization mode, localization, peaceful environment,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作者簡介】
王宇博,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英聯邦國家歷史、澳大利亞現代化問題。
主要著作:《澳大利亞——在移植中再造》、《移植與本土化——大洋洲文明之路》、《漸進中的轉型——聯邦運動與澳大利亞民族國家的形成》、《世界現代化歷程·大洋洲卷》(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