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止精神病患危害安全,應跳出“加強管理”的窠臼,給予更多社會支持
購物廣場附近行兇、連鎖超市持刀傷人……近日,從北京到廣西,連續發生多起精神病患暴力攻擊事件,造成多名無辜者死傷,甚至包括年僅兩歲半的孩子。29日,深圳再次傳來消息,一男子精神病發作,揮刀上路,造成3死5傷。這些慘劇,讓公眾對精神病患危害公共安全的擔憂再度增加。
遺憾的是,精神病患引來關注,往往是在產生嚴重危害之時。事過境遷,關注被更新的熱點淹沒,問題卻沒能得到解決。精神病患雖然可能有暴力之舉,但作為整體,他們在社會中處于弱勢。要防止精神病患危害安全,應該跳出“加強管理”的窠臼,從政府、社區和家庭等多個方面入手,給予更多社會支持。
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過1600萬。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精神疾病醫療資源的不足。截至2010年底,我國精神科開放床位只有22.8萬張。很多精神病患甚至常年處于被鎖在床上、關在屋里的境況。
精神病醫院只是精神病患康復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完善的社區康復中心同樣不可或缺。患者出院后進入社區康復中心,專人督促服藥,定期組織參與社會活動,培訓職業技能,幫助患者盡快康復并回歸社會。這在我國還處于摸索階段,目前在社區登記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只有300多萬人。
與一般的疾病不同,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康復不僅要依靠醫療體系,還需要整個社會的包容接納。社會上對精神病患的恐懼、嘲笑甚至侮辱并不少見,一個城市的精神病院所在地,經常會被當地居民視為畏途。而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家中有人患上精神疾病,往往會背上沉重包袱,甚至給全家帶來“滅頂之災”。月初,廣西藤縣42名精神病患強行出走,其中一位患者是因危害他人安全而幾次出院后都被送回,他的母親接受采訪時聲淚俱下,令人動容。的確,倘若失去了社會支持,精神病患生存尚難,康復就更艱了。
在醫學上,精神疾病并非不治之癥,只是過程復雜漫長,更離不開社區和家庭的積極配合。數學家約翰·納什年僅30歲就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癥,妻子雖與其離婚卻仍繼續照料他,普林斯頓大學師生也接納了這位“幽靈天才”。社會和家人的幫助,加上積極的治療,終于使納什在30年后恢復正常,并于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納什的傳記后來被改編成電影《美麗心靈》,充滿人性的溫度。
當然,不是每個精神病患都有納什的幸運。但如果,從家庭到社區、從醫院到政府,都能給予盡量多的幫助和支持,那么,就可以讓更多精神病患走出陰影,也有利于減少公共安全的隱患,讓整個社會更為和諧穩定。欣慰的是,經過艱難的立法過程,精神衛生法已開始實施,其中對于增加醫療資源、精神病患權利保障、社會力量參與精神衛生服務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后續就有待相關部門積極落實了。
納什在諾貝爾獎答謝辭中說,只有在神秘的“愛的方程式”中,才能找到生活的邏輯和生命的理由。這“愛的方程式”中,政府、司法、醫療、社會、家庭、媒體、個人……都是重要變量。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讓更多精神病患找回自己的“美麗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