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亂麻般復合型矛盾面前,美國政治體制難以展現“同舟共濟”的行動力,孤掌難鳴的底特律仍在不斷失血的惡性循環中掙扎
近日,曾被認為是美國經濟發展引擎的“汽車之城”底特律市,向法院申請地方政府破產保護。這個曾經的美國“第四大城市”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難以挽回的衰敗局面?
產業轉型升級、制造業整體衰落、迷信市場自發調節、勞資矛盾難以調和、種族關系緊張、貧富懸殊加劇等都是底特律申請破產保護的重要原因,然而美國政治制度內在的結構性弊端難逃其責。
底特律背上巨額債務負擔,與美國黨派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在“錢主政治”主導的選舉制度下,為贏得選票,政客們一方面以金錢開路“買票”,另一方面許諾并實行諸多無法持續的福利政策,以討好選民。既然“忠誠”是購買而來,那就意味著福利政策一旦實行就難以停止,只能增,不能減。年復一年累積疊加,福利開支對地方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面對剛性的福利支出,政府經常選擇拆東墻補西墻,削減用于市政建設和公共服務的資金,首當其沖的往往是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在許多情況下,即便政府通過提高稅率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投在市政和公共服務的資金依然不斷減少。高昂的稅收、衰敗的市政和公共服務,這一加一減自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吸引力。居民和企業“用腳投票”,使得稅源和稅基縮水,地方財政進一步惡化,而金融危機的持續發酵更是讓地方財政雪上加霜。底特律終于跌入債務深谷,再也不能自拔。
在是否對底特律施與援手這個關鍵問題上,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無視民眾福祉,為各自私利不斷爭吵、互相推諉。人們普遍認為,底特律最終申請破產保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市所在的密歇根州共和黨州長與民主黨市長之爭。底特律處于財政危難之時,共和黨州長以及由農村和郊區議員占主導地位的州議會拒絕向底特律伸出援手。顯然,民眾福祉在政客們看來沒有黨派歧見顯得重要。
遺憾的是,底特律的困境,在聯邦層面也沒能激起波瀾。既缺少資源,也缺乏兩黨共識支持的奧巴馬政府幾乎毫無作為。想當初,奧巴馬政府上臺后,曾對總部位于底特律的美國三大汽車企業給予救助措施,此后又將此作為政績在2012年大選中不斷渲染。為了贏得選票,美國政客們曾屢屢現身底特律,做出種種此后從未兌現的承諾。冷熱鮮明的反差引得美國媒體評說,底特律申請破產保護清楚地提醒人們,美國的城市問題早已不再是總統競選活動或華盛頓政策辯論的焦點。看來,民眾福祉是否重要,還需“遵循”政治周期的規律。
底特律衰敗是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但在這種一團亂麻般復合型矛盾面前,美國政治體制難以展現“同舟共濟”的行動力,孤掌難鳴的底特律仍在不斷失血的惡性循環中掙扎。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類似底特律在巨額債務下掙扎的城市不在少數。由于寅吃卯糧的惡性循環,美國由巨額債務引發的體制性危機有難以自拔之勢。跌入谷底的底特律再一次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