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人天地 > 學者情懷 > 正文

果殼網CEO姬十三:與讀者坐下來聊聊科學

“讓圈子之外的讀者聽到科學的聲音”

姬十三這個名字,籠罩著不少光環——知名科普作家、科學松鼠會發起人、果殼網創始者……相形之下,他的本名嵇曉華就要“低調”得多了,如同他給人的感覺,謙和而不張揚。

姬十三先后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2007年獲得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按常軌,大多數同學都會進入研究所,姬十三卻做了科學的“逃兵”,成為一名科普寫手。

踏上這條路,源于他讀碩士期間的嘗試。因為從小受科普書熏陶,學的雖然是理科,姬十三卻挺愛寫點東西。2004年,他開始嘗試給媒體投遞自己寫的科普文章。

“由于投稿無門,我只能群發一堆郵件。”姬十三說,有一次,他意外收到《牛頓科學世界》主編唐云江先生的回信,鼓勵他將投遞的稿子修改。

不久后,姬十三這篇關于時間感知的5000多字長文,發表在《牛頓科學世界》上。這是他第一次嘗到科學寫作的成就感。

“當時科普雜志不多,選擇很有限。”姬十三覺得只在科普雜志上寫東西,太不過癮。為此,他認真研究了《三聯生活周刊》、《周末畫報》等專欄風格,經過一陣子嘗試,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三聯生活周刊》生活圓桌的常客。

理科生從事文字工作,會不會很艱難?姬十三并沒有這種困擾。他稱自己是憑著一股科研工作者的勁頭去搭配“文字原料”,一輪輪地做實驗,樂此不疲,甚至會刻意在不同的專欄里嘗試不同風格,從中獲得樂趣。

高峰時期,姬十三每周大約寫三篇稿子,這些科學小文章迅速為他贏得一大批粉絲,也有了相對可觀的收入。

2007年夏天,姬十三像所有畢業生一樣面臨著就業選擇。寫了3年的科學專欄讓他難以割舍,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繼續做自由撰稿人。“這大概跟我的性格有關。”姬十三解釋,“我喜歡新鮮、變化的生活。”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對科學知識、科學文化傳播的摯愛。在姬十三看來,科學應該是文化領域里的重要元素。然而當時,科學在大眾媒體傳播里還是“稀客”。

“媒體上出現得少,主要是因為稿件不合適。”姬十三認為,當時科學寫作方式不靈活、比較枯燥,與電影評論、網絡BBS寫作等比起來,就像一潭死水。他嘗試以自己的努力慢慢改變這種狀況,讓一些從來不發表科學文章的媒體開始關注科學,讓圈子之外的讀者聽到科學的聲音。

成為一流科學寫作者,一度成為他的人生目標。“這不是‘科普’,我更愿意把這叫做‘科學寫作’,”采訪中,姬十三強調了好幾次,“‘科普’這個詞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布道者的感覺,我不喜歡。”他笑著說,“我只是一個知識的分享者,想要的感覺是與讀者坐下來聊聊天。”

而寫作者這種從以“我”為主到平等交流的氛圍,與互聯網用戶體驗不謀而合,也為果殼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為科學寫作提供更多豐富的可能性”

2008年4月,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姬十三集合一群科學愛好者,發起了科學松鼠會,從此由“自己寫”變成“聚集大伙一起寫”。

他認為,科學就像堅果,內核美味而有營養,外殼卻難以剝開,“松鼠們”的工作就是剝開科學的堅果,將“果仁”帶給大家。“讓科學流行起來”,是這群“松鼠們”的口號。可不久姬十三便感到了松鼠會的局限。協會的主要作用還是組織人員關系,通過搭建圈子促進作者的交流成長,而在科學傳播上助力不大。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常妍(實習)]
標簽: 科學   作家   果殼網創始者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