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幸福安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社會工作一定要加強,對這些年出現的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從業人員等,在管理服務上要跟上,填補好這個空白。”今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做好新時代社會工作,必須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精神,以創新為驅動,向改革要效能,以高質量社會工作助力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明確發力領域,全面推進社會工作改革創新。新時代的社會工作指涉的是廣義社會工作。從作用域看,它主要聚焦社會領域;從覆蓋面看,幾乎囊括整個社會領域,而非其中的某一項工作或某一類社會群體。綜合政策安排和理論研究看,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觀背景下推進新時代社會工作改革創新,一是需著力社會領域的黨建,重點聚焦如何進一步提高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這“兩企三新”的黨建工作質量;二是需著力社會領域的民主政治建設,重點聚焦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民信訪和人民建議征集等工作的質量;三是需著力社會領域的治理和建設,重點聚焦如何進一步提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志愿服務等工作的質量;四是需著力社會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重點聚焦如何進一步提高社會工作者的綜合素能。
加強體制機制系統集成,積極推進社會工作改革創新。廣義社會工作幾乎覆蓋整個社會領域,需要一套系統集成的體制機制與之相適配。各級社會工作部門的陸續成立,為解決社會領域的“九龍治水”難題創造了歷史機遇,為加強對改革的整體謀劃和系統布局提供了“實戰”平臺。綜合社會工作部門的職能定位和具體工作實際看,推進系統集成,一需進一步厘清社會工作部門與組織部門、政法部門、民政部門、群團組織等各類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提高橫向整合程度;二需進一步處理好各級社會工作部門間的關系,提高縱向協作水平;三需處理好黨群關系和政社關系,加強斜向整合,提高科學規范運用社會力量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還需因事制宜追求更復雜的相互配合與協同高效。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幾乎涉及所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兩新組織”乃至新就業群體,故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創設一套高層級的系統化體制機制,勢在必行。
突出新興領域黨建,科學推進社會工作改革創新。加強新興領域黨建是新時代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兩企三新”開展黨建工作,有利于強化政治引領,促進該領域自身的健康發展;有利于保障服務供給,維護該領域廣大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增進新興社會階層的歸屬感和凝聚力,進而提升國家與社會的互動質效,夯實和拓展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推進新興領域黨建是個嶄新課題,需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秉持科學態度。從當前實踐看,一是堅持分類指導,根據“兩企三新”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并將新就業群體黨建列為重點攻關課題;二是堅持循序漸進,遵循從“黨員個體嵌入”到“黨的工作覆蓋”,再到“黨的組織覆蓋”的進路;三是堅持服務先行,全面構建綜合服務體系,持續開展專項服務行動,以服務贏得信任支持,在信任支持基礎上推進“兩個覆蓋”;四是踐行“主客同體”理念,新興領域從業人員既是服務對象,也是治理主體,應創設線上線下平臺機制,逐步發揮該群體參與社會治理的獨特作用,并有計劃地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素養,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深化目標追求,有效推進社會工作改革創新。在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確保社會井然有序,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定的社會環境,是新時代社會工作的首要目標。但站在新征程新起點上,僅僅錨定秩序的形成和維系是不夠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新時代社會工作需朝著構建充滿活力的社會發力,充分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活力,積極引導他們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在此基礎上,把增進社會的和諧擺在重要位置,讓群眾訴求與服務供給借助信息化新技術更及時精準地匹配起來,將鄰里之家、友好社區、首善之地建設等工作有條不紊地做起來,推動個體與集體、局部與整體、短期與長遠利益走向統一,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增強社會的和諧度與團結力,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磅礴能量。社會領域實現秩序、活力、團結的有機統一,是衡量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指標。(作者:王紅艷,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政治學所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