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典型經驗 > 正文

青海互助縣:“七張名片”賦能高質量發展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作為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人口大縣、農業大縣、旅游資源大縣、生態大縣,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

近年來,互助縣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主動融入全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布局,緊扣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和群眾發展意愿,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整合特色旅游品牌、特色農業品牌、特色勞務品牌等各種分散的品牌資源,高水平加強頂層設計、高質量編制目標規劃,聚力打造“鄉土先鋒、太陽花開、彩虹故鄉、七彩農業、土族盤繡、青稞美酒、互助家政”七張名片,走出了一條具有互助自身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黨建引領。互助縣以打造“鄉土先鋒”黨建品牌為引領,依托全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雙樹村黨支部和“幸福班彥”紅色展館,夯實“抓點突破、整體推進、全面出彩”舉措,構建基層黨建“一體十化”工作體系,深入實施“三強三優三提升”行動,創新開展“五聚焦五提升”、“十佳黨建品牌”評選及“三亮雙幫三評”等活動,推動黨組織在產業發展、生態治理等領域發揮核心作用。2024年,打造“兩新”領域黨建示范點3個,實施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新顏工程”31個,組織體系更加緊密牢固。

產業興帶動百業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互助縣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堅持守正創新,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著力提質效、補鏈條、促融合,通過做強特色產業延鏈增效、擴大產業發展優勢,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壯大,因地制宜推動現代農業、工業、文旅等領域同步發力,促進“農體文旅商”融合發展,擦亮了“彩虹故鄉、七彩農業、土族盤繡、互助家政、青稞美酒”等文旅、農業、非遺、勞務、工業產業品牌。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39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億元,成功入選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100強榜單;“互助家政”帶動就業1.6萬余人,實現勞務收入5.6億元,代表青海省首次參與國家家政行業兩項標準制定,先后被評為青海省勞務品牌、人社部新型勞務品牌,成功入選第一批全國家政勞務品牌典型案例;“土族盤繡”年產值2500萬元,從事盤繡手工技藝的繡戶3000戶,季節性生產繡娘5000余名,年人均增收3800余元;青稞酒年產量達1.5萬噸,實現產值7.8億元,帶動就業3萬余人,互助縣榮獲“世界美酒產區·中國青稞酒鄉·互助”稱號。

全國兩會期間,青海高原冷涼蔬菜備受關注。互助縣依托氣候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打造高原冷涼蔬菜產業集群,30余種高原冷涼蔬菜亮相青海—香港經貿交流合作推介會、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大型展會,通過冷鏈物流實現高原鮮蔬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同時,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互助八眉豬,憑借肉質鮮美、無公害等特性,首次被端上全國兩會餐桌,標志著高原特色農牧產品正以品牌化、高端化路徑融入全國市場,“七彩農業”品牌越擦越亮。目前,全縣輸出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超45萬噸,銷售額達17億元;冷涼蔬菜種植面積達7.5萬畝,產量17萬噸以上,產值約7.6億元,聯農帶農超50萬人次。

互助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創建新一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提出打造“太陽花開”名片,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工作思路,深入實施“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行動,聚力引導各族群眾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民生事業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工作,形成“多元一體、美美與共”的發展格局。每年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以上。2024年,爭取少數民族發展項目資金3267.5萬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項目17項,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互助縣將以“七張名片”為紐帶,堅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文化資源變成富民產業,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讓每張名片都成為互助高質量發展的亮麗標識,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作出互助貢獻。(譚軒文)

[責任編輯:李瑋琦]
  • <dfn id="3kwm1"></dfn>
    <dfn id="3kwm1"><div id="3kwm1"><label id="3kwm1"></label></div></dfn>

      <abbr id="3kwm1"></abbr>

      1. <menu id="3kwm1"><nobr id="3kwm1"></nob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