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研發出一種工具,讓高壓電纜剝皮做頭更省時省力?”
“怎樣排除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連日來,在潞安化工集團常村煤礦的生產車間里,常村煤礦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始人劉美芝,不斷與工作室成員們圍繞“高壓電纜快速剝皮”這一技術難題,在機床前熱烈討論、反復試驗。
潞安化工集團常村煤礦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主要承擔礦井機電設備檢修、相關領域技術支持、創新創效、成果轉化以及技能傳承等工作。成立8年來,工作室成果豐碩,先后完成43項創新項目,其中9項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今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工作室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
工作室由8名女性技術骨干組成,她們都是潞安女工中的佼佼者,在各自領域獨當一面。一直以來,她們全力攻克制約礦井高效發展的難題,牽頭開展眾多極具價值的精益管理和修舊利廢項目,有力地推動效率與效益雙提升。
以《淘汰80A、120A磁力啟動器內部配件的修理復用》項目來說,自2020年起,礦上陸續淘汰700余臺磁力啟動器。雖然設備報廢,但內部的真空接觸器、變壓器、繼電器、按鈕等零件仍能用于其他設備。于是,工作室聯合機修廠女職工對啟動器進行拆卸,并對拆卸下來的零部件逐一進行性能測試,合格的零部件便投入生產檢修工作中復用。針對修理復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零部件安裝尺寸不匹配問題,她們秉持“性能相同、改造使用”的原則,安排技術人員協助重新改制,確保零部件復用安裝順利進行。
結合精益管理理念,工作室積極推進節支降耗、修舊利廢工作,共推廣轉化7項創新項目,累計創造間接經濟效益480余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常村煤礦的“老師傅”,劉美芝深知技術傳承的重要性。工作室將“師帶徒”“開小灶”納入常態化工作制度,并長期堅持嚴格執行。
在劉美芝、賈春瓜、武小青、高一芳等技術骨干的引領下,傳幫帶活動積極開展。她們技術精湛、態度謙和、指導耐心,深受工友們信賴。通過面對面、手把手傳授機電設備、儀器儀表檢修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大家逐步從“會用”轉變為“會查”“會修”,人人都練就了“快、穩、平、準”的過硬本領。
“在平凡中爭創佳績,在崗位上成就自我”。潞安化工集團常村煤礦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團隊將技術創新融入日常,憑借專業與堅韌,把每次挑戰當作成長的機遇,用勤奮和智慧化解一個個難題,用實際行動詮釋巾幗擔當。(長治日報見習記者 李志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