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獻策映初心,履職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匯聚民智、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是展現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的重要平臺。一條條建議、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務書”,更是擘畫藍圖的“施工圖”。進入兩會時間,人民論壇網特別推出“兩會國是廳”專欄,聚焦兩會熱點,聆聽代表委員聲音,展現新時代代表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曹縣磐石街道五里墩行政村黨支部書記 王銀香(圖片由代表獨家提供)
互聯網快速發展,我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4年上半年,網絡購物用戶超9億人,全國網上零售額7.1萬億元,同比增長9.8%。2014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七天無理由退貨”,極大促進了電商發展。但電商平臺在售后規則執行中過度偏向消費者,導致部分消費者濫用退貨權利,“惡意退貨”頻發,破壞市場公平交易原則,擾亂電商經營秩序。
“惡意退貨”危害大。對商家,造成經濟損失,影響店鋪經營指標,還可能引發商家降低產品質量、提高價格等不當行為;對消費者,會使購物成本增加,退貨條件變嚴,購物體驗變差,甚至引發不良消費風氣;對市場,破壞信任機制,增加交易成本,降低市場效率,阻礙資源合理配置。
為遏制“惡意退貨”,規范電商市場秩序,建議:
完善法律法規。立法部門明確“商品完好”判斷標準,細化消費者權利行使條件和程序,制定對權利濫用的處罰措施,填補法律空白。
加強平臺監管。電商平臺優化“僅退款”規則,建立嚴格審核機制,審查退款申請;加強對消費者退貨行為的監測管理,對多次惡意退貨的消費者限制購買、降低信用評級。
提高商家維權能力。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加強對商家的培訓指導,建立電商維權服務平臺,提供法律咨詢、證據保全、糾紛調解等服務,降低商家維權成本。
加強宣傳教育。通過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渠道,宣傳誠信消費理念,提高消費者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引導樹立正確消費觀念。
規范電商市場、遏制“惡意退貨”,需要政府、平臺、商家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營造公平、公正、誠信、有序的電商市場環境,推動電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