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努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以其強大的創新活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政策持續發力和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民營經濟必將在自主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一
我國的民營企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起來的,幾十年來,民營經濟在推動創新發展方面功不可沒。
民營企業加速提升“中國智造”國際影響力。民營企業是我國外貿的重要支柱,自2019年起,民營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尤其是,民營企業外貿出口的含“新”量不斷上升,高科技產品加速出海,電動汽車、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3.1%、32.8%、45.2%,自主品牌占比提升到21.8%,隨著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國貨潮牌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中國風”。
民營企業助推我國從創新“追趕者”轉向創新“引領者”。民營企業在促進國際科技合作中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從助推全球綠色轉型、電子商務普惠世界用戶,到科技企業的“低成本+高性能+開源”策略吸引全球開發者參與技術迭代等,民營企業逐步從全球“技術應用者”邁向“成果分享者”,助力我國從“技術模仿者”邁向“全球創新策源地”。
民營企業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關鍵作用。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關鍵領域展現了強大創新能力和市場活力,有效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民營企業逐步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這是我國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結果,也是我國經濟韌性與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二
當前,我國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環境愈加良好,具有政策、市場、人才等方面的多重優勢。
政策支持是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優惠貸款、創業扶持等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發展環境。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后,各地各部門一系列政策舉措密集出臺。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改革舉措持續落地見效,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新供給新需求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廣闊成長空間。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4億的強大內需市場,為民營企業技術快速迭代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支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民營企業加快創新升級帶來新機遇,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我國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不斷提升,都為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為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每年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畢業生數量超500萬,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紅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大量的優秀科研人才儲備有力支撐了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
企業家精神強力助推民營企業科技變革。我國的民營企業家具備較強的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他們以敏銳市場洞察力和堅忍不拔、勇于冒險的意識,注重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積極開拓新商業領域,滿足市場的需求,推動市場發展和產業變革,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不斷提升競爭力和對社會的貢獻度。
三
扎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企業更好實現創新發展的工作重點。
為民營企業發展進一步營造良好環境。堅決破除民營企業依法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引導民營經濟組織根據國家戰略需要、行業發展趨勢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開發關鍵核心技術、共性基礎技術和前沿交叉技術,鼓勵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牽頭承擔工業軟件、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基因和細胞醫療、新型儲能等領域的攻關任務。
進一步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健全銀行、保險、擔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健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加強涉企信用信息歸集,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引導非營利性基金依法資助民營經濟組織開展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
加強成果應用推廣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大政府采購創新產品力度,發揮首臺(套)保險補償機制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產品迭代應用。支持民營經濟組織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應用試驗,發揮技術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作用,通過知識產權質押、創業投資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應用推廣。加強對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原始創新保護,依法懲處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和侵犯商業秘密、仿冒混淆等違法行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區域、部門協作,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知識產權多元糾紛解決、維權援助以及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和風險預警等服務。
(作者:張瑾,系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