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衛通)是航天科技所屬從事通信衛星運營服務的核心專業子公司,是航天科技首家在A股整體上市的二級企業。中國衛通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優化公司治理、豐富業務形態,持續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2024年1-9月,中國衛通實現營業收入17.58億元,利潤總額6.5億元。
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技術創新
一是篤行創新驅動增強核心能力。圍繞網絡、平臺、端的全鏈路核心競爭力,統籌布局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推進數字化載荷管控等關鍵網絡技術研究。增強數字化平臺服務能力,實現業務與數據相貫通。打通應用堵點,自主開發填補市場空白的高通量衛星通信(比常規通信衛星傳輸能力高出數倍以上的大容量通信衛星)終端產品,支持產業鏈終端應用接口開放,豐富應用端產品創新。二是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以“中星27號”通信衛星為抓手,組織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開展衛星載荷設計方案優化論證,牽引我國靈活載荷通信能力上臺階,推動衛星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緊緊圍繞用戶需求,推動衛星設計向運營端延伸,加強終端、基帶研制與運營需求的結合,提高全系統創新迭代能力。拓展應急領域應用場景,推出Ka頻段無人機標準化終端產品。三是大幅提升產品服務能力。針對我國基帶系統還未能完全滿足用戶端靈活管控需求的情況,中國衛通聯合航天五院等兄弟單位,以及國家實驗室、高校等優勢單位,制定新一代基帶系統發展策略,狠抓數字化靈活載荷應用、星地協同設計,有效提升星地網絡效能,為構建開放融合、自主可控的衛星網絡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資本運作優化治理結構,推進業務布局
一是募集社會資本,加快星地一體化資源建設。中國衛通自2019年上市以來先后2次募集社會資本,累計達32.42億元。募集資金投入中星6D、中星6E和中星26號等衛星研發建造中,加速推進以新一代高通量衛星網絡為代表的星地一體化資源建設布局。目前在軌星隊規模達18顆,覆蓋東南亞、南亞、中東、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中星16號、中星19號和中星26號高通量衛星相繼成功發射,中國衛通已初步建成首張完整覆蓋我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重點區域的高軌衛星互聯網。預計到“十四五”末期,高通量衛星總容量將超過500Gbps。二是引入積極股東,優化股權結構。中國衛通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為契機,組織多場路演活動,向投資者高效傳遞公司投資價值,成功引入國家產業基金、中央企業投資平臺、公募基金等積極股東參與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借力資本運作持續優化股權結構,新引入股東以股東大會為途徑,積極行使股東權利,在公司重大事項決策中充分發表意見,為公司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三是強化投資者回報,共享發展紅利。中國衛通密切關注資本市場對公司價值的評價,積極提升投資者回報能力和水平,豐富投資者回報手段。自上市以來,累計以現金形式向股東分配紅利4.92億元,累計現金分紅總額占歸母凈利潤比例超過20%。2024年,中國衛通結合資金使用安排和經營發展需要,從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和投資者回報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將分紅比例提高至30%,合計派發現金紅利1.05億元,與全體股東共享公司高質量發展成果。
做強做優主業主動開拓市場,加速業務轉型
一是堅守底線防風險保障通信服務。中國衛通始終秉承“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安播責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推動構建通信業務動態備份體系,全面提升運營服務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化解風險能力。圓滿完成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全國兩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等重要會議和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重大賽事活動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和通信保障任務,為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確保通信暢通作出了積極貢獻。二是創新商業模式拓寬市場空間。中國衛通轉變“賣帶寬、賣流量”思維,加快推進商業模式轉型。持續完善高通量衛星、大波束衛星和廣播衛星構建的多頻段、公專網融合的天地一體化衛星互聯網,充分發揮其全域覆蓋、安全可控、全時通信等特點,面向用戶提供多種接口形態和協議的網絡入口,打造應用豐富的端系統,滿足隨遇接入、按需使用、海量應用需求,賦能行業用戶。在邊境巡防領域,通過集成應用衛星通信終端、視頻監控、偵查無人機,有效提升邊防監控與科技護邊水平;在林草監測領域,通過接入高通量衛星網絡應對地面網絡覆蓋的不足,增強防火監測與救援通信保障能力。三是以數字化、平臺化推進運營提質增效。通過不斷迭代優化由1個營銷平臺、3個運營服務平臺和N個行業應用平臺構成的“1+3+N”數字化平臺,建立跨平臺協同的業務流程,推動市場營銷、業務運營、財務運營的數據貫通與流程融合,構建從市場到業務、從業務到運營、從運營到交付、從交付到回款完整鏈路,以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促進手持訂單量、自有用戶量和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