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承載著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任。構建基層治理網格,不僅是對社會治理體系的精細化打磨,更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能感受到幸福與滿足。我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愿景變為現實,將每一張“網”都連接起千家萬戶的幸福與安寧,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更加靈敏有力,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深入調查研究,織密社情民意“信息網”。要解決基層的矛盾和問題,關鍵在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拜群眾為師,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實踐證明,只有充分調查,才能覓得問題之源;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探索解決之道;只有研以致用,才能謀求破題之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社情民意信息的線索無處不在,它可能隱藏在國家大事的宏觀脈絡中,也可能體現在生活小事的細微之處。因此,我們要善于做有心之人,在耳聞目睹中多動腦筋,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見別人所未見、想別人所未想、察別人所未察,及時記錄整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可能蘊含重要價值的信息,真正發現解決老百姓實際民生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我們要創新調研方式和方法,既要發揮傳統調研方式的優勢,如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又要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監測等,拓寬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處理效率,為構建上下貫通、密切協作的社情民意信息體系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數據基礎。
堅持人民至上,筑牢基層治理“平安網”。基層治理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形成推動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我們要積極發揮社區治理組織的自主能動作用,通過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把各級資源向基層傾斜,確保基層有足夠的能力和手段為群眾提供高效的服務和管理。同時,我們還要緊跟時代步伐,利用好現代科技手段,積極探索數智化建設,將數字應用體系與網格管理進行深度融合,以科技賦能基層治理,為居民群眾提供更為精準的人性化服務,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繡出”基層社會治理的精細化藍圖。
強化隊伍建設,構建民生保障“服務網”。無論是教育、醫療、養老,還是住房、就業、社保,每一項民生服務都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亟需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扎實的基層鐵軍,確保各項民生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定期培訓、專家講座、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基層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成為人民群眾心中的“貼心人”,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將隊伍建設的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服務實踐,堅持“小切口、大民生”,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變化與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黨建辦 馮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