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思政引領力在“六力”之中居于首位。思政引領力的提出,是對我們黨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弘揚,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經驗總結,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突破,對新征程上實現全面推進教育強國的戰略任務,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為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思政引領力規定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屬性
思政引領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政治屬性的核心體現,規定了思政工作的方向性、原則性和戰略性。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強化思政教育的引領力。
思政引領力彰顯教育的社會主義底色。思政引領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科學內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我們要辦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而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不僅是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政治屬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堅強保證。
思政引領力反映黨對教育全面領導的中國特色。高校要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應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和決策部署在高校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線”。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思政教育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力量支撐。
思政引領力體現教育的立德樹人本色。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是教育強國的中心工作。履行好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辦學之基,而思政引領力不僅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保證,也是高校立德樹人深厚本色的深刻體現。要引導青年學子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做堪當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挺膺擔當的有為青年。
思政引領力領航教育強國建設的前進方向
如期實現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必須堅持以思政引領力為支撐和保障,領航教育強國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和路徑向前推進。
以思政引領力匯聚團結奮進的向心力。高校作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堅強陣地,承擔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歷史任務。思政工作必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導師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科學真理性和實踐偉力,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以思政引領力激發追求卓越的創造力。思政引領力不僅在于凝聚共識,更在于激發創造力。要不斷加強思想引領,激發師生的創新創造活力,為高校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實施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鼓勵支持師生積極探索未知,勇闖新路,多出“大成果”,把論文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把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
以思政引領力唱響催人奮進的合奏曲。高校承載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交流等多重功能,在一體統籌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高校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領域的開拓者、新技術的發明者,引領科技創新與文化發展的方向。要增強思政引領力,引導師生深刻認識新時代高校肩負的光榮使命,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創佳績,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中作表率,推動學科“大交叉”、組建科研“大團隊”、承接應用“大項目”,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科技強國建設、人才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多路并進切實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領力
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引領力,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手段,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打造高素質思政工作隊伍,構建多方協同的思政工作新格局,將思政引領力轉化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和工作成果。
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提升思政引領力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高度出發,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引導青年學子成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數字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模式,豐富教學載體,拓展教學維度,推動思政教育向智能化、個性化方向發展,不斷強化價值引領。注重運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和鮮活實踐,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
打造高素質思政工作隊伍。思政課教師水平的高低關系思政課的質量,要不斷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使思政課教師既作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又成為涵養德行的“人師”。推動建設多元化的思政工作隊伍,高校輔導員要扮演好思想政治“領航者”的角色,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用心、用情、用力、用功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發揮好專家學者、文化名師、英雄模范、道德楷模的作用,共同承擔思政教育引領的重任。
構建多方協同的思政工作新格局。思政教育具有綜合要求高、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形成多方協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凝聚強大合力是增強思政引領力的重要基礎。要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統籌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工作的育人功能,將思政引領力落實到立德樹人全過程和全領域,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動思政引領力提升落地見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者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