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對大力弘揚優良傳統、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提出殷切期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和新型城鎮化的逐步深化,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發生了深刻轉變,傳統地質工作模式面臨困難和挑戰,必須依靠改革的手段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山東省地礦局把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地礦六隊重要回信精神作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問題導向,從“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科技創新、人才機制、黨的建設”五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
貫徹落實重要回信精神,推動發展理念變革
加強系統謀劃,理清發展新思路。圍繞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制定1+6系列文件,對地礦系統改革發展進行全面謀劃布局。堅持以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改革、釋放活力,連續兩年確定6個產業類別208個重點項目,制定重點任務事項清單并定期督查調度。明確轉型方向,探索發展新路徑。跳出傳統思維,創新提出“一個立足、三個面向”工作思路,即立足省內服務發展,面向南方解放思想、面向西部尋求合作、面向境外開拓市場。省內聚焦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公益性、基礎性作用。省外對標南方一流地勘單位,立足山東實際探索沿海地區地質工作高質量發展路徑;發揮比較優勢,深耕西部省區,充分挖掘西部能源資源稟賦。境外加強與國有大型企業的對接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優質地質服務。
重塑地質業務鏈條,推動發展模式轉變
出臺《加快推進新時代地質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確定14個重點服務領域,推動地質產業向全業務鏈發展轉變。創新工作模式,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牽頭成立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等10個單位參加的金礦找礦突破戰略聯盟,打造“事企研學”合作找礦新模式。探索“技術+礦權+資金”找礦機制,創新開展“地質援疆”,服務拓展多元化能源資源供給渠道。新圈定找礦靶區58處,新發現礦產地49處,新增金礦資源量82.9噸、鐵礦石1.32億噸、稀土氧化物28萬噸、氯化鈉礦物量8.82億噸、氯化鉀礦物量7.54億噸。錨定重點領域,打造生態地質新高地。聚焦能源結構調整,成立山東省地熱能源勘查開發研究院,探索集“地質勘查、鉆探、能源站建設、回灌、采礦權辦理、運營維護”于一體的全生命周期“地熱管家”服務模式。聚焦防災減災,建實用好8個省級應急救援地質保障中心,累計完成全省各類地質隱患點排查1449點次、高速公路地災排查近9000公里。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統籌推進生態修復治理,成功探索出“系統修復、自然修復、多元結合”的生態保護修復新路徑。拓展服務空間,塑造工程地質新品牌。建設了5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中心,打造了可復制推廣的“衛星遙感+文物保護”等應用模式。聚焦山東省“一群兩心三圈”建設,參與實施280項省重大項目。承擔了青藏高原等多項科學鉆探項目,著力打造“超深、超斜、超難”小口徑鉆探品牌。
加強地質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完善科研機制,推進實施重大科研項目。出臺《關于加強科技攻關的意見》,每年安排不低于事業收入的3%用于科技創新,極大提升了原始創新能力。六隊“濱海地區金礦勘查評價技術與增儲示范”項目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實現了全國基層地勘單位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項目的歷史性突破。打造重點平臺,孵化提升地質科技成果。圍繞深部找礦、地熱資源探測理論技術研究等方面,建設科技平臺44個,其中省部級14個。連續3年開展科研平臺績效評估,形成創建、評估、提升閉環管理工作機制。以創新平臺為支撐,承擔了多項國家、省重點科技項目,獲省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自然資源部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強化數字賦能,夯實創新發展大數據支撐。加強數據開發利用,動態匯聚水資源、地質災害等海量觀測監測數據,建設了3個省級政務數字化平臺,為自然資源綜合管理和城市更新提供了數據基底。加快推廣應用高光譜、多光譜、微波等遙感技術,構建了現代化地質調查監測觀測探測裝備體系,推動傳統野外地質工作模式實現升級變革。
深化人才機制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堅持引育并舉,持續壯大人才隊伍。充分用好人才引進政策,對管理人才、專業人才、技能人才分類進行培訓。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4名,其中,博士9名、碩士243名;自主培養博士8名、碩士23名。目前,全局專業技術人員占比73.7%,高級職稱人員占比42.1%。深化機制創新,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出臺《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實施方案》,完善人才管理、使用、評價、激勵、流動機制。開展崗位設置改革,大幅提高高層次專業人才崗位和工勤高級崗位設置比例,拓寬人才崗位晉升渠道。健全黨委聯系服務專家機制,為60名高層次人才申辦了“惠才卡”,指定了服務專員。強化平臺支撐,厚植人才資源優勢。依托省部級實驗室和創新中心等高端科研平臺,構筑起“平臺+人才+項目”科技創新體系。3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山東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獲泰山學者特聘專家稱號,6人入選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
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奮力書寫新篇章
推進黨建業務融合,著力打造黨建品牌。堅持以黨建破難題促發展,加強黨建理念思路創新、方式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打造“1+15+N”黨建品牌矩陣。創新基層組織工作模式,以野外項目為聯結點,深化“黨支部+項目部”標準化建設,全面激發活力。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奮力建設一流隊伍。在全國地礦系統率先提出新時代英雄地質隊創建的10條標準,牽頭成立沿黃九?。▍^)新時代英雄地質隊創建聯盟,建成新時代英雄地質隊精神展館,召開新時代英雄地質隊支部圓桌會和先鋒對話會400余場。對標全國一流地質隊伍,每年邀請10家功勛地質隊到山東地礦六隊,召開新時代英雄地質隊先鋒對話會,共話地質系統改革發展大計,合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
(作者系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