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鑫琦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文明村、中華孝善模范村后八里溝村的全資集體企業。自2012年整合全村資源成立集團公司以來,認真貫徹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股權治理結構,堅持推動村民主人翁地位與責任意識的有機統一,圍繞“黨建統領、孝德育人、產業惠民”的發展思路,凝聚發展合力,將一個一盤散沙的窮村亂村落后村發展成為集體資產過百億元、村民及員工共同富裕、活力旺盛的新型集體經濟產業集團。
重塑合理股權結構,為村民和員工建立企業主人翁地位
鑫琦集團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因為它是從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凝聚全村人的心血,歷經千辛萬苦破土而出的鮮花。2004年12月,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的后八里溝村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機,退伍后自主創業致富年僅30歲的宋偉,被黨員、村民請回來擔任村莊致富帶頭人,望著全票通過的村主任計票板和鄉親們期盼的眼光,宋偉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太沉重了,他毅然放棄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重回這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窮山溝,與鄉親們投入到脫貧攻堅的新戰場上來。他與新班子成員通過調查研究,反復征求群眾意見,確立了“黨建統領、孝德育人、產業惠民”的發展思路,從小作坊、小預制件廠做起,發展集體經濟,將發展成果用于解決拖欠賬務、五保老人新蓋住房、部分村民就業等,讓全體村民看到了宋偉一班人為民謀利的決心,增強了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
2008年,宋偉抓住反復爭取來的新農村改造機遇,帶頭入股集體房地產企業300萬元,向全體村民承諾,如果企業辦砸了就虧自己的錢,絕不讓村民吃虧,在他的帶動下,全體村民籌資140萬元,但是村民仍顧慮集體經濟的前途,作為借款,算是對新班子為民發展的支持。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盡管起步資金較少,困難重重,軍人出身的宋偉,以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職,拿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奮斗勇氣,利用自己在創業過程中建立的各種關系賒借磨,不知流了多少淚和汗,硬是用400多萬元的資金在一年內干成了2億元的大工程,不僅讓全村512戶村民免費搬進了新樓房,還通過集體地產開發盈利3600萬元,一舉拔掉了窮根,為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入新時代,宋偉一班人緊跟鄉村振興步伐,整合資金3億元,成立鑫琦集團,全面推進商貿物流、地產開發、建筑安裝、教育培訓、醫養康養、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到2017年企業資產就達到35億元。為了解決企業歸屬問題,增強企業發展動力,他們在全省率先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全體村民、員工配發股份,將村民、員工連結成命運共同體,平均每戶家庭分得400-500萬元股份,黨委書記宋偉將自己應得的13億元股權收益和全部股權無償捐贈給全體村民和員工。村民變股民,年年有分紅,極大激發了共同發展的活力。
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為企業發展鍛造生力軍
沒有人才的振興,就沒有企業的振興。為破解集體企業只用本村人的瓶頸,建強企業發展根基,集團結合實際創新建立了一系列選人用人機制。
實施村民當家做主選好領頭雁。村集體企業主要負責人均由村民選舉的村兩委負責人兼任,讓集體企業的發展方向、管理機制、分配方式始終體現村民意志,讓全體村民作為股東參與到集體經濟的經營與管理中來,凡涉及村民利益經營管理制度的出臺,均需黨員、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有效的執行了民主集中制。
海納百川廣泛吸納人才。堅持“不論家庭出身、不論容貌、不論學歷、不論男女,只論忠誠、只論道德、只論能力”,堅持“想干的給機會、能干的給平臺、干好的給榮譽”,不斷提拔和重用思想素質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員工。集團黨委班子5人中,有4人為外聘大學生,村集體在崗員工1500余人,多人獲得“齊魯鄉村之星”、勞模、鄒城市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省市級榮譽,以本村村民宋海霞和外村青年楊瑞霞、桑魯、曹敏擔任村集體企業法定代表人和業務骨干為代表的人才團隊,讓“熱愛鑫琦、奉獻鑫琦”成為人才作為的主旋律。
以優厚待遇留住人才。為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下,在取得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給員工增加待遇。新入職大學生同期工資超過公務員工資的三分之一,視貢獻大小每年享受8-10萬元年終獎,重大項目攻堅額外獎勵。為員工購買保險,買車、買房補助首付款,為貢獻員工配車;選派優秀員工赴高等院校學習深造;對畢業后回村就業的大學生給予在校期間的生活費、學雜費全額報銷,對考上本科以上的學子給予1-2萬元獎勵,全面激活了后八里溝村的人才活水,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建立獎罰分明機制,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鑫琦集團作為集體傳統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的代表,其在破解吃大鍋飯、出工不出力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機制創新,有效將分散的人力、物力和外部資金人才全部以企業組織化的方式,統一到企業的經營發展中來,不斷推進管理創新和效率變革。
集體企業不養懶人、不養閑人。為了讓集體經濟更穩固和更持久的發展下去,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集團事業發展之中,集團通過廣泛征求全體股東和員工的意見,在股權分紅上不斷改進。2023年,集團規定:“不在集體企業工作的20-45周歲村民不享受股份分紅的年齡提高到20-50周歲”,目的是讓后八里溝村的年輕人杜絕對集體經濟發展漠不關心、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不思進取、貪圖享樂、不愿奉獻的現象,激勵年輕人在奮斗的年紀就應該為村集體盡一份力、擔一份責,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
獎勤罰懶破除吃大鍋飯現象。企業項目建設是資金和智力及責任投放最集中的環節,也是最能體現效率和質量的地方,集團對物資采購、施工配合、質量標準等事項的推進都明確最得力的人員和團隊去落實,一事一責,為創造鑫琦速度、節約開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4年,在建設鄒魯鑫琦中醫康養院過程中,采購團隊嚴格執行采購程序,為集團節約上億元的資金,裝修團隊配合設備進場、主動加班加點,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其他團隊需要半年完成的工作量,共有10多名責任人員受到表彰獎勵2-6萬元。
嚴格監督考核杜絕人浮于事。沒有監督,就沒有更好的落實,集團打造的就是監督全覆蓋。集團黨委經常性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檢視自身在貫徹落實中存在的苗頭性問題,以身作則,以上率下。黨委書記宋偉任職近20年來,沒有一名直系親屬在集團擔任管理崗位,在普通崗位工作的侄子、侄女,也因考核不達標被問責,甚至是除名。其他外村或是曾經離崗又返工的員工只要敬業奉獻、扎實肯干,一樣受表彰,受獎勵。集團成立嚴紀整風打邪辦,專門從事考核工作,不講親疏、不留情面,一視同仁。公正公平的制度和嚴格的執行到位,使集團人、財、物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保障了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創新企業文化鑄魂,為企業員工塑造溫馨的家
多年來,鑫琦集團以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鑫琦特色的心齊文化、孝善文化、紅色文化、志愿文化。
以心齊文化弘業。創新分配體制,實現多勞多得,讓村辦集體企業成為村民、員工共同富裕的新型綜合體。大力弘揚“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起拼”的思想,走集體經濟的路子,發展為民、奮斗靠民、分享于民。為有貢獻的村民、員工配股、配車、配房,既兼顧公平正義,又體現多勞多得,村民就近創業就業,團結互助。2023年春節拍攝的2200多人參加的特別“全家福”被央視連續報道,火遍大江南北、溫暖人間,將“心齊文化”的創新實踐推向新高度。
以孝善文化培元。堅持孝善治企,企業以孝善識人察人,用孝德之人,大力弘揚孝善文化,創作孝德歌,人人傳唱,每年評選孝善之星、敬老模范,每月為員工父母發放孝老愛親工資1200元,讓家中父母親自領取,不允許員工個人領取,為子女入學減免學費,員工每月增加一天帶薪孝老愛親假日陪伴父母,員工父母入住鑫琦中醫康養院給予較大優惠,以此表彰員工的孝心。在發展成果分享上,為每位老人增加營養保健股和醫療救治股,全額報銷大病治療費用。先后榮獲“山東省敬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山東省敬老文明號”“濟寧市尊老敬老模范單位”等榮譽稱號,黨委書記宋偉于2023年被評為“中華慈善楷模”。
以紅色文化立心。弘揚紅色文化,鍛造出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黨員干部隊伍;堅持每周組織員工和村民代表舉行升國旗儀式;黨員每年抄寫黨章;建設鄉村振興展覽館傳承艱苦奮斗精神;每年組織員工和村民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地接受紅色教育。從2007年開始堅持開辦夜校,組織股東和員工準確、全面、及時學習黨的各項理論政策,開辦《鑫琦之聲》,多渠道、多形式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筑牢信仰之基。
以志愿文化鑄魂。發展起來的鑫琦集團,時刻牢記社會責任,不斷為社會做貢獻。每年出資近千萬元慰問因病致貧家庭、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傷殘軍人、英烈家屬等。建設高標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成立九支志愿服務隊伍,600余名黨員、退役軍人、青年擔任志愿奉獻的主力軍,開展轄區治安巡邏、環境衛生清掃、項目攻堅、紅色教育、公益文化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使集團上下處處洋溢著新時代的浩然正氣。
浩然之氣植后八,人和開出幸福花。持續不斷的機制體制創新為鑫琦集團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讓分散的農村資源聚合成強大發展優勢,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跨越發展到質的飛躍,產業從最初的小作坊、小加工廠發展到現在的商貿物流、建筑安裝、地產開發、教育培訓、醫養康養等多類別、多產業,實現年產值20多億元,容納5000余人就業創業,唱響了一曲新時代以企興村、共同富裕的大合唱。
作者簡介:宋偉,全國模范退役軍人、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第十二屆“中華慈善楷模”、山東省鄒城市鋼山街道后八里溝村黨委書記。
據:中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