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推動新時代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激勵大學生立志高遠,并提升其綜合能力。這一實踐引領著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方向,為培育具有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可靠路徑。本文從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和愛國意蘊出發,深入探討將其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以期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啟示。
一、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和愛國意蘊
科學家精神是老一輩科學家在長期科研實踐中的精神凝聚,蘊含愛國奉獻、創新求實、淡泊名利等價值觀念,是新時代推動國家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的驅動力。愛國主義精神作為核心動力,彰顯了科學家個人成就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深層擔當;創新精 神則驅動科學家不斷突破現有知識框架,向未知領域探索;求實精神要求科學家嚴謹治學、追求真理,確??蒲谐晒恼鎸嵭耘c 可靠性;奉獻精神則表現為科學家舍棄名利、專注研究的高尚品質,始終將國家與社會需求置于個人利益之上;協同精神是團隊 合作的關鍵,特別是在大科學時代,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是科學發展的必然之舉;育人精神表現為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科學家 通過科研不斷培養新生力量,推動科學家精神的傳遞。這些精神內涵構成了科學家精神的完整體系,為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資源。
科學家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緊密交織、相輔相成。愛國主義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核心所在,貫穿其思想、實踐的各個維度?;仡欀袊萍及l展歷程,科學家精神的塑造深受科學家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使命驅動。這種深厚的愛國情懷,使得科學家即便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仍然堅持科研不輟,為國家的科技進步與人民生活的改善盡心竭力。
二、科學家精神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
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需從多層面、多維度進行設計。本文將從高校的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具體實踐三個層面深入探索,助力大學生從認知到實踐全面理解和內化科學家精神。
(一)將科學家精神融入高校課程教學全過程
高校課程教學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和接受思想熏陶的主要場地。將科學家精神巧妙融入多樣化的高校課程教學,不僅能提升大學生的學術修養,還能激發他們的家國情懷??茖W家精神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傳遞,可以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專業課程以及通識課程等多重路徑實現。
思想政治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關鍵環節,而科學家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契合。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述科學家在艱難險阻中以行動表達愛國情懷的事例,可以引導大學生深入理解科學家在民族利益面前的大無畏精神。例如,“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奮斗經歷,展示了科學家不計個人得失,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的家國情懷。這不僅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課程目標,還能夠引導大學生對科學家精神產生深刻的共鳴。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科學家精神也富有教育意義。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帶領大學生探究本領域科學家的奮斗歷程和學術貢獻,可以激發大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熱情。例如,在物理學課程中,教師可以介紹楊振寧等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并結合我國科學家在相關領域的突破,展現科學研究的無窮魅力;在醫學課程中,可以引入鐘南山、李蘭娟等醫學專家的事跡,引導學生認識在醫學領域踐行科學家精神的現實意義。
此外,高??砷_設科技主題的通識課程,以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及其成就為核心內容,引導大學生深入理解科技創新對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通識課程作為面向不同專業大學生的課程,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普及科學家精神。教師可展示中國從古至今的科技成就,彰顯中國科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卓越貢獻,增強大學生對科技發展的認知,加強大學生對科學家精神的認同和對國家科技使命的理解,使他們的理想與國家需求相契合。
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專業課程及通識課程的層層推進,科學家精神可在高校課程教學中全方位滲透。這不僅能助推大學生愛 國意識的形成,也可幫助其在學術研究與職業理想中找到方向。
(二)將科學家精神厚植于校園文化建設中
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有助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 漸內化科學家精神。
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高??梢酝ㄟ^立體化的展示手段,讓科學家精神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校園中可放置科學家雕像、 設置科學家紀念區,或以科學家名字命名實驗室。放置科學家雕像可以使大學生在日常行走中無意間接觸到這些偉大的科研人物, 從而激發其對科學家的敬意;在科學家紀念區陳列科學家手稿、實驗設備,可以呈現科研的探索歷程和取得的成就,為大學生提 供更具象的理解空間,加深大學生對科學家精神的認知深度;以科學家名字命名實驗室,尤其是以那些為國奉獻的科學家名字命 名,可潛移默化地激勵大學生在科研過程中銘記科學歷史故事和踐行這些科學家精神。
校園精神文化的塑造通常依賴教師的示范。教師可在潛移默化中將校園精神文化滲透至大學生思想深處,影響他們的價值觀 念。作為知識的引路人和科學研究方面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能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可講述個人科研中 的挫折與突破,讓大學生觸碰到探索科學的真實感覺,加深大學生對求實精神的理解,讓創新的張力變得可感可觸。
校園的整體文化氛圍為科學家精神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學??赏ㄟ^校園媒體、宣傳欄以及數字化平臺等渠道,多 形式展現科學家精神。在宣傳欄的一角,懸掛一句簡短的科學格言;在電子屏幕滾動的畫面中, 投放一段講述科研歷程的視頻 … … 這些小小的片段將匯聚成一股無聲卻強烈的思想力量,不斷激勵著大學生踐行科學家精神。此外,高校還可借助新媒體平臺,定 期發布科學家的傳記與研究故事,甚至以短視頻的形式再現他們科研工作中的關鍵時刻。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接觸形式可以 使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在不經意間深入大學生內心,成為他們行為習慣中的一部分。
校園活動則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茖W家紀念展、科研成就分享會、奮斗故事講述會 等活動,以其生動的形式讓科學家精神內涵從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的現實。例如,回顧“兩彈一星”元勛的艱苦奮斗歷程,能讓 大學生感受到無私奉獻與創新突破的交織;聆聽醫學專家的科研故事,能讓大學生感受到責任與科學的力量結合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邀請科學家走進校園,通過講座或交流的方式可將一線科研的真實情況呈現在大學生面前。這種面對面的接觸常常能在大學 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記,引發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敬仰。
如此,在校園物質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的浸潤下,高校將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將科學家精神內化于心。
(三)引導大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內化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的內化并非單靠理論傳授,而需在具體實踐中深刻體悟。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將親身接觸科學家精神的實踐運用, 逐步將其轉化為自我的行為準則與價值理念。對此,高校應當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如專業科研、社會調研、線上學習等,助 力大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深刻體驗科學家精神。
專業科研實踐有助于大學生在真實的科研環境中磨煉意志。高??梢砸龑Т髮W生參與課題研究、科技競賽、創新實驗等活動, 幫助他們在科研探索中體會科學家精神。例如, 組織大學生參加“挑戰杯”科技競賽, 讓大學生在設計、實施、反復調整的過程中, 直面科研的挑戰與艱難,這不僅有助于大學生積累寶貴的科研經驗,而且可促使其在困境中學習科學家堅韌不拔的精神,并將之 逐漸融入自己的日常行為中。
高校還可組織參觀科研機構、走訪科技企業、探訪科學家紀念館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親身感受科學家的工作環境與奮 斗歷程。大學生在參觀科學家故居或紀念館時, 可直觀了解科研工作背后的艱辛與執著, 從而對科學家精神的內涵有更深刻的體悟, 并激發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利用數字化平臺和網絡資源傳播科學家精神也成為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有效手段。 高??梢酝ㄟ^網絡媒體發布與科學家精神相關的內容,如科普視頻、科學家傳記等,以便大學生在閑暇時間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科 學家精神。高校還可以制作短視頻生動呈現科學家的科研事跡,還可開設線上論壇,或組織線上講座,讓大學生有機會直接與科 研工作者互動,進一步加深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通過實踐活動,大學生可在真實環境中感知科學家精神,并逐漸將其內化為自身行動準則和價值觀念,進而使其真正成為自 身未來科研道路上的動力源泉和前行指引。
結語
高校在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建設和實踐活動中融入科學家精神,可幫助大學生將愛國情懷與科學素養相結合,為建設科技強 國貢獻青春與智慧。未來,高校要將科學家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深度融合,以豐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拓寬新時 代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作者:黃一凡,成都理工大學產業發展研究院)【據新華網學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