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非常感謝論壇的邀請,我謹代表福建地方國企、民航業國企分享探索新動能轉換的經驗。
首先介紹一下翔業集團。翔業集團扎根于民航業,是廈門市屬國企,定位為現代化、國際化、綜合性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其核心功能涵蓋:國際航空樞紐打造、區域產業發展賦能和機場城市建設發展。
翔業集團從民航業起步,圍繞機場樞紐建設運營,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格局,目前布局的產業包括機場管理、片區開發運營、物流與供應鏈、文旅、產業投資等。
翔業集團成立于1983年。廈門經濟特區是1980年11月正式批準設立的,所以我們跟特區是共同成長起來,見證了廈門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全過程。
翔業集團在民航業內創下多項第一,被業內譽為“廈門機場現象”:廈門機場是國內首個下放地方實行企業化管理的機場;也是首個運用外國貸款建設的機場;還是首個自籌資金建設的機場(在1988年在資金特別緊缺的情況下,我們自籌資金建設機場);更是國內首個上市的機場公司,我們在1996年就上市了;還是第一個與臺資合資成立貨站的機場。
諸多領先的探索,見證了翔業集團的改革奮進一直在路上。經過41年發展,翔業集團仍保持著國內最繁忙單跑道機場的記錄。
我們在業內也保持著較高的品牌美譽度。特別要指出的是,2020年翔業集團受中國民航局機場司委托,編制了《人文機場建設指南》,這個指南傾注了翔業集團很多精力,目前作為民航業的行業標準,在全國機場參照執行。
廈門機場已連續十年蟬聯CAPSE年度最佳機場獎(千萬級),相信在座很多領導只要去過廈門,應該都感受過我們的服務。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也榮獲了2023年度截載時間最佳機場獎(千萬級)。這背后得益于我們在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安全運行方面的大力投入。
從經營效益角度看,翔業集團非航空性收入占比已超過80%。非航產業占比是考驗民航企業在多元化經營方面的能力指標。我們對民航以外業務的探索從未止步:旗下廈門機場是全國唯一連續31年盈利的機場,;福州長樂機場在同量級機場CAPSE綜合服務排名前茅。
上世紀90年代,翔業集團的酒店板塊起步,現在也走向全國各地,布局了17個省共 31 個項目,在中國飯店集團排名第 53 位。
前面幾位嘉賓都提到國資國企正大力布局片區業務和產城板塊,翔業集團也期待與大家有更多合作機會。
2022年6月翔業集團獲批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作為廈門市國資委批準的四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之一,我們也肩負著進一步改革開放創新的使命。
按照國際航空樞紐打造和港產城一體化目標,翔業集團進入全新發展期。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翔業集團會根據國資委對于地方國企的要求以及戰略定位,圍繞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貢獻我們翔業集團的力量。
我們的改革思路主要圍繞兩條主線:
一是改革開放。因為廈門是經濟特區,同時也是金融創新基地,還承載著兩岸融合先行區橋頭堡的作用,所以改革使命將貫穿于集團改革主線中。
二是轉型提升。經過41年的發展,集團的底蘊深厚,特別是機場以及機場城市周邊的飛行產業的拓展上有非常深厚的積累。但怎樣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來助推新的發展,在這些方面我們仍面臨挑戰。
對此,我們的主要目標聚焦于三個點,一是國際航空樞紐打造,二是區域產業發展賦能,三是機場城市建設發展,簡稱港產城。邏輯關系是以港促產、依港建城、以產興城、產城強港,重點挖掘機場流量、產業資源和城市要素。
福廈兩個機場所在都市圈 GDP 達 4.6 萬億,人口超3000萬,發展潛力巨大。
在國際航空樞紐打造方面,我們緊緊抓住三個點:一是國際航空樞紐的打造,二是國家空港型物流樞紐的建設,三是綜合交通樞紐的打造。
目前翔業集團正在同時新建擴建兩個大型機場,如何把投建營一體化效果發揮到最大?要從頂層策劃開始做起。
首先是國際航空樞紐打造方面,今年8月23日,民航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根據“3+7+N”樞紐機場體系,廈門機場定位為“加強面向特定區域國際功能”的區域樞紐;我們也將爭取從“區域航空樞紐”向“國際航空樞紐”突破。
二是廈門國家空港型物流樞紐建設方面,我們作為運營主體開展各項工作,并依托貨站優勢全力做大做強物流板塊;
三是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打造方面,我們將推動現代化機場與高鐵、地鐵、BRT、軌道線緊密相連,并作為綜合交通樞紐運營商,充分發揮綜合交通數據的價值效用。
這是目前我們在廈門和福州同時建的兩個大型機場,總投資超600億,圍繞機場樞紐建設,后續不管產業發展,還是綜合物流園區、綜合體酒店、產業園,或是未來低空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產業導入需求都非常強勁。我們會把這作為兩岸融合的示范區來做,未來需要各方資源一起參與片區開發。
區域產業發展賦能方面,除航空樞紐打造外,集團在產業領域已進行先行布局。
這是集團的二次創業,也是一個艱難的征程。我們成立了廈門翔炬投公司開發廈門科學城蓮河片區,目前正全力推進開發建設、培育和招商等工作。
另外我們成立了綜保區公司,圍繞先進制造中心、國際科創中心、國際物流中心開展綜合保稅業務,相關項目已啟動。
我們還組建航空產業投資集團,這使得旗下航空工業、元翔機務、翔業創投、直升機公司及低空經濟等業務實現有效整合,并加快布局低空經濟、機載設備、飛機維修制造、飛機資產處置、發動機租賃、航材交易等航空航天戰略新興產業。
航空工業是現代工業的皇冠,集團目前已先期介入部分項目,包括航空產業園、產業基金、實體制造業,通過綜合利用產業基金、戰略直投、收并購等方式,推動資源向池里面轉。我們是從服務業起家,但在戰略新興產業布局上一直在路上,且會堅定地往前走。
廈門作為國內領先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基地里目前擁有不少龍頭企業,我們既是他們的股東,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同時,我們跟中商飛、中航材、中航工業等都有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
最后強調一下:廈門“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的基礎非常扎實,2023年在這個領域是全國產值第一;廈門也是全國第一大二手飛機租賃和第四大飛機融資租賃的集散地。圖上涉及的產業鏈,我們正在積極布局。
這是集團1011戰略,剛才講到“港”、“產”,第三支箭是——“城”的開發。
簡單介紹一下“1011戰略”,其中“101”是指五通至高崎沿線、廈門大嶝島、翔南片區,就是圍繞我們的廈門新機場展開。兩年之后高崎機場將一夜轉場至大嶝島。新機場終端規劃年旅客吞吐量是8500萬人次,未來這個機場直接面向臺灣金門島,兩岸融合是其一大亮點。
另一個“1”是指福州臨空經濟區,我們結合福州長樂機場周邊布局產業新城。
圍繞“一島”、“一線”、“一片”、“一區”,我們將打造城市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
在機場城市建設發展方面,我們也有完善的產品線、人才隊伍以及產業鏈,在廈門、福州開發的項目,涵蓋了產業綜合、商業會展、酒店、科技園、文創園、汽車城等。除了政府側的文教衛配套外,我們也有自己開發的綜合項目,包括物流園、航空培訓基地、綜保區、科創中心等等都在建設中。
結合前期港產城積累的能力,以及持續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翔業集團希望匯聚全球新質要素,打造國際化新質產業新城,實現從機場城市到臨空經濟區、再到國際機場城市的跨越式發展,在新時代、新經濟背景下,通過港產城的三重開發,服務福建發展,服務兩岸融合,服務國家戰略。
以上是我的分享,翔業集團將持續深化改革,搭建國有資本的投資平臺,踐行機場城市的建設使命,勇擔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