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三問”探路,在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中把群眾反映的訴求找出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用起來、把群眾滿意的標準立起來,真正交出群眾滿意的答卷。
主動邁出“步伐”,于“問需于民”之際聆聽百姓心聲。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問需于民方知民之所盼。問需于民是政策的“源頭活水”,唯有深入群眾,方能找準工作的著力點與方向標。廣大黨員干部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基層,以真心換真話,問出群眾的真需求。民之所向,政之所行,問需于民,才能讓我們的工作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
大方敞開“庭戶”,于“問計于民”之時博采眾家灼見。曉舟行處是波瀾,曉策優者在閭閻,問計于民始曉計之所出。問計于民是智慧的“錦囊妙計”,唯有廣納賢言,方能拓寬決策的視野與思路。廣大黨員干部要敞開胸懷、豎起耳朵,深入民眾,以虛心換灼見,問出群眾的金點子。民之所謀,政之所納,問計于民,才能讓我們的規劃真正契合民意。
垂下耳廓“連情”,于“問效于民”之中探得實際真彰。品樂章者在眾耳,品政善者在群黎,問效于民才品效之所成。問效于民是政績的“評判標尺”,唯有貼近民眾,方能校準施政的精準度與契合度。廣大黨員干部要摒棄官氣、沉下身心,貼近黎民,以誠心換實話,驗出政績的真水平。民之所感,政之所省,問效于民,才能讓我們的作為真正獲得民眾認可。(昭通市昭陽區盤河鎮黨委 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