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五位一體 > 社會篇 > 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鮮明特質

教育強國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世界教育強國共同特征,更有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這“六大特質”集中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和人民屬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鮮明特征,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1.強大的思政引領力

思政引領力體現教育強國的政治屬性,反映教育的根本性質和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的意識形態屬性決定了新時代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堅持和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時代新人。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保證教育強國的社會主義方向,迫切需要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思政引領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鮮明特征和重要內涵,既體現了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突出了思政引領在推動教育強國建設中的生命線地位,體現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根本要求。

思政引領力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引領力,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應深刻認識思政引領力對于凝聚思想共識、應對風險挑戰的重要意義,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和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發揮黨的思政引領的政治優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從政治、思想、價值、文化等多個維度不斷增強思政引領合力,為教育強國建設把牢政治方向。

2.強大的人才競爭力

人才貢獻是判定教育強國的關鍵指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人才引領驅動”。人才既是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也就擁有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推動生產方式轉變、產業升級和組織變革的同時,也在推動人才素質結構與教育治理方式變革。建設具有強大人才競爭力的教育強國,需要處理好教育滿足個體成長的本體價值和滿足社會需要的工具價值之間的關系,以人的全面發展為觀照,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發展體系,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重點任務,著眼提高人才創新能力,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不斷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以高質量教育賦能人才競爭力的提升,引導人才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事業發展中,培育出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和政治素質過硬的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通過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筑牢人才高地和人才競爭優勢,更好地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3.強大的科技支撐力

建設教育強國,科技是關鍵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長足進步,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與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要求相比,我們的科技實力還不夠強大,科技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夠高。當前,科技創新成為國家競爭的制高點,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科技強則國家強,提升科技支撐力,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應牢牢把握教育強國的創新特性和戰略先導地位,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作為核心使命,準確把握科技發展方向,加強科技創新,尤其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全面提升科技服務國家戰略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4.強大的民生保障力

民生保障力反映了教育強國的民生屬性,突出表現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事關民生福祉,以優質教育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價值旨歸。

我們黨歷來重視教育的人民性和民生屬性,不同歷史階段,都在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新時代以來,立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和國家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我國教育事業在保基本、補短板、提質量、促公平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教育“量”的問題總體解決。人民群眾“有學上”的需求得到滿足后,對“上好學”、接受更好教育和更加多樣化個性化教育的期盼更加強烈。教育直接關系到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建設教育強國,提升民生保障力,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屬性和人民性,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系,推動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民生溫度,不斷增強公平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5.強大的社會協同力

社會協同力既是教育強國的重要內涵,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社會基礎和支撐力量。教育強國建設是一項協同性非常強的系統工程,需要匯聚各方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社會協同力是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協同育人的關鍵衡量指標,強大的社會協同力的形成,需要政府統籌、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支持。政府統籌主要指各級政府、各級婦聯、各級關工委、教育行政部門等,自上而下通過機制、政策等引導學校、家庭、社會開展合作。學校主導主要指由學校發揮組織、牽頭、協調等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共育活動。家庭盡責主要指各部門和學校通過為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務,促進家庭在育人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社會支持主要指以社區、社會教育機構等為主體,整合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利用多種形式,為協同共育有效開展提供資源和平臺。

社會協同實際上是各個協同主體之間建立高效的集體行動機制,針對要解決的社會公共問題聯動互通,其實質是一種系統觀念。建成教育強國,彰顯強大社會協同力,應堅持運用系統觀念,通過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做到系統布局、整體推進、協同發力,全面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破解制約教育強國建設體制機制問題,促進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躍升。

6.強大的國際影響力

國際影響力是教育強國的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中國教育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教育發展也離不開中國,隨著中國與世界聯系的日益緊密,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和合作,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不斷提升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引進來”和“走出去”具有相互依存性,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與國際性的內在統一。新時代對外開放面臨新任務新要求,必須秉持全球視野和中國觀照,在正確處理好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關系的基礎上,支持各國科研人員來華交流合作,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深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多邊機構的合作,在教育援助、教育減貧、教育數字化、教育交流等項目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李德平,系南昌航空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責任編輯:張堯]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