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嘉賓:
張來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彭華崗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國資委原黨委委員、秘書長
王一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遲福林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彭國華 人民論壇雜志社總編輯
姜海洋 明源云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
張來明:堅定不移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是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課題。進入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國資國企廣大干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力量”的定位要求,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在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事實有力地證明,國資國企的發展壯大,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鞏固社會主義政權、保障人民福祉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我國發展進入了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自己的事情”可謂千頭萬緒,其中的頭等大事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包括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以辦好頭等大事的歷史自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堅定不移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第一,要抓好創新發展這個戰略重點。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具體到國資國企的創新發展,重中之重就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能力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全球產業、企業都是一次大的洗禮,也是一次大的考驗。就產業競爭而言,市場需要、市場選擇是“試金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真功夫”。國資國企要在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優做大,就必須勇當時代弄潮兒,發揮好自己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要加強技術創新投入,優化技術創新布局,加大對重大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的投資;另一方面,要加快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提升國有企業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聚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重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第二,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事業發展出題目,深化改革做文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國資國企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改革為根本動力,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抓好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各項任務和舉措的落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圍繞國民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深化國企改革主要是在三個層面下功夫:一是在宏觀層面,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部門的戰略協同;二是在企業層面,進一步明晰不同國有企業的定位,明確主責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在制度層面,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推進國企改革的關鍵在于鼓勵企業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同時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政企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第三,要練好治理這個基本功。企業治理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功,企業的發展能力和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企業治理能力和水平。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國資國企現代治理道路。一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制度保證,我們要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發揮好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是要著力培養壯大企業家隊伍。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其中,“關鍵在人”具體到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上,突出體現為企業家。企業家精神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我們要高度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弘揚企業家精神。廣大企業家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切實做到“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團結帶領廣大干部職工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三是要充分激發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職工是企業的主人,辦好國有企業離不開廣大職工主人翁精神的發揮。要廣泛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創造潛能,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發揮好勞模工匠示范引領作用;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四是要學習借鑒他國的有益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把國有企業治理好,我們就要繼續虛心學習國有企業治理的有益經驗。
彭華崗: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打造現代化新型國有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和重要任務。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成功探索出一條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成功之路。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大背景下,我國構建了“1+N”政策體系,開展了十項改革試點,推動了“雙百行動”“科改行動”等國企改革專項行動,實施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在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國有企業在改革進程中不斷進化蛻變,已經成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新型國有企業。
黨的二十大對新征程上的國有企業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在二十大之后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深入闡述了新征程上國企改革的方向和重點,部署實施了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局,進行了系統的部署。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有幾點體會:一是始終強調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總體目標,要求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更加重視發揮國有企業的功能作用,要求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三是更加重視體制機制建設,要求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推進國有企業原始創新制度安排,促進國有企業進一步按市場化機制運營。這些都為我們打造現代新國企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在原有基礎上,將“新國企”置于“現代化”背景下去理解。現代新國企是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并為之提供關鍵支撐的,創新領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型國有企業。
現代新國企不僅能夠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而且能夠引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現代新國企應該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主導者,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的推動者,可靠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該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合格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高,模范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應該是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引領戰略性前瞻性產業發展,在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應該是應對市場失靈的“穩定器”,改善供給需求、引導要素流動、彌補市場失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最優結合;應該是安全發展的“壓艙石”,應對重大斗爭,化解重大風險,筑牢經濟社會發展基石;應該是共同富裕的“支撐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領域有效供給,更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更廣泛惠及人民群眾。
打造現代新國企,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大國有資本在戰略性產業投資力度,以市場化方式推進整合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加快未來產業布局。充分發揮國有龍頭企業在產業鏈循環暢通中的支撐帶動作用,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積極參與優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塑造國際產業競合新優勢。
二是完善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機制,成為可靠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的制度安排,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從技術供給和需求牽引雙向發力,促進產學研的有效貫通,實現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應用,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鼓勵開展高風險、高價值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國有企業深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三是強化國有企業對重點領域的保障功能,支撐國家戰略安全。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戰略安全作為國有企業重大使命責任。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有效維護國家產業和能源資源安全,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四是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使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推動不同層級、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持續完善董事會運行機制,更廣更深落實三項制度改革。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國有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履行社會責任,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五是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健全經營性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深化分類改革。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
王一鳴:科技創新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強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創新,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在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國有企業科技創新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全球爭奪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國有企業加強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凸顯。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當前,人工智能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從AlphaGo到ChatGPT,從Sora再到GPT-4o,大數據、大模型、大算力深度融合,重塑創新生態,催生產業變革,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推動眾多產業領域的深刻變革和創新。對國有企業而言,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加快轉變傳統增長模式,才能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取得新突破。
全球爭奪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美國視中國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不惜成本和代價對我國進行圍堵打壓。為確保在關鍵戰略科技領域的絕對競爭優勢,美國砌筑“小院高墻”,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劃定邊界,采取更嚴密更大力度的對華搞“脫鉤斷鏈”。國有企業大多處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實現國家戰略意圖、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中堅力量,在推進科技創新、打破美國技術封鎖中負有特殊使命,應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更好發揮科技創新中堅力量作用。
我國高質量發展對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提出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2022年以來中央企業每年研發投入連續突破萬億元,約占全國研發總投入的三分之一,擁有科技人才174萬人,國內研發機構5000余個,國家級研發平臺400余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北斗導航、5G應用、核電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國資央企圍繞“卡脖子”技術大力開展科技攻關,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有力維護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同時,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科技創新仍存在短板弱項,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重大原創成果偏少、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迫切要求把創新放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地位,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新路徑
科技創新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在創新模式、創新路徑和創新政策上都要有新思路新舉措。
首先,在創新模式上從跟隨型轉向引領型。過去一個時期,我國產業技術處在追趕階段,技術進步路徑主要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種在發達國家后面追趕的跟隨式創新,可以大幅降低技術路線選擇成本和風險,但這種模式只能縮小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難以實現對先進技術的超越。隨著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國已難以像過去那樣依靠跟隨追趕加快科技進步,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部分領域實現超越。國有企業有條件有能力在部分既有較好技術基礎、又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領域實現超越。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模式從跟蹤型轉向引領型,構建局部領先優勢,才能形成非對稱反制,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其次,在創新路徑上從終端產品創新轉向中間品創新。我國部分終端產品已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比如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百萬千瓦水輪機、高鐵、工程機械、通信設備等。與此同時,承載關鍵核心技術的高端芯片、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工業軟件等中間品仍是短板,進口依存度較高。不同于終端產品的集成創新,中間品的科技含量高,產品迭代快,產業生態復雜,蘊含更多的隱性知識,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創新難度比終端產品更大更復雜。中間品采購方是千千萬萬市場主體,還要有商業可行性。要發揮國有企業的龍頭作用,形成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創新生態,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體系,推動中間品創新取得新突破。
再次,在創新政策上要從鼓勵集成創新轉向鼓勵原始創新。無論是構筑局部領先優勢,還是加強中間品創新,都需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實基礎。原始創新離不開基礎研究,隨著新科技革命下科學研究范式的深刻變革,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國有企業要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需求,推進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提高基礎研究對產業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以基礎研究的突破帶動引領性原創成果、戰略性技術產品的重大突破。
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對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作出新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好各項改革任務,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更好地履行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責任使命。
第一,支持國有企業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項目,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成為原創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重要主體。
第二,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提升原創技術研發投入占比,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鼓勵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從跟蹤型向引領型轉變。
第三,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完善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合作機制,推進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第四,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力度。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
第五,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
第六,優化企業創新生態。著力培養造就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
遲福林:發揮國有資本在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總需求不足既有短期市場預期不穩的制約,更有中長期結構性矛盾與結構性失衡的掣肘。解決這一突出矛盾,需要有效發揮國有資本在創造新需求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在補齊公共服務短板上、在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中的特殊作用。
城市化是投資于人的主要載體,既能集聚效益,又能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總的看,我國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進程。為此,要加大國有資本在城市化建設、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加大國有資本投資城市化建設力度。202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48.3%,兩者相差約18個百分點。據相關測算,城鎮化率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拉動投資需求超過1萬億元,新增2000億元的消費需求。為此,建議將投資于人的城市化建設作為發揮國有資本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任務,加大對城市群、都市圈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使國有資本成為創造新需求的“發動機”。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未來5到10年,我國人口城市化所帶來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巨大。有數據指出,預計2025—2030年,需改造的城市燃氣、供排水、供熱管網等總投資需求4萬億元人民幣;進一步估算,城市化進程中的硬件投資最保守估計需要20萬億到30萬億元。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套,要盡快形成國有資本支持城市公用事業等重大項目投入的長效機制。
加大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的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爭取將基礎研究投入占比由目前的6%提升至15%作為部分央企國資的約束性指標。發揮央企在能源資源、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加大對數據、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打造開放式基礎設施平臺體系。深化央企內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賦予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在股權激勵、分紅激勵、員工持股、超額利潤分享、虛擬股權等領域實現制度創新的重要突破。
彭國華:奮力譜寫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今年是《國家治理》雜志創刊十周年,也是“國家治理高峰論壇”舉辦的第十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對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作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等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為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定不移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本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在深化去年高峰論壇成果的基礎上,再次聚焦“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作為“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首要內容,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國有企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需要牢記初心使命,心懷“國之大者”,錨定“首要任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作表率、扛重擔、挑大梁,更好發揮“穩定器”“壓艙石”“頂梁柱”作用,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國企國資力量,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為使本屆高峰論壇取得豐碩成果,人民論壇雜志社充分發揮政論智庫全媒體平臺優勢,6月份組織啟動了“國資國企高質量課題研究”,并開展“2024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創新經驗案例征集”活動,得到各方積極響應。據統計,課題組共收到各類經驗與案例材料2200余份,其中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案例材料800余份。
“國資國企高質量課題研究”啟動以來,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深入9個省份、13個城市、59家國資國企單位開展調研,聚焦國資國企改革重點、創新難點和發展要點,聚焦講好新時代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故事,聚焦國企黨建、國企改革深化提升等十大主題,系統全面調查研究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優秀經驗,加強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深度研究和權威宣傳,形成2024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課題調研成果,并將相關典型經驗成果在人民論壇、國家治理全媒體平臺刊發推介,生動展現新時代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和輝煌成就。
本次論壇峰會,我們邀請政產學研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國資國企深化改革”“新形勢下國有資產盤活的契機與路徑”“深化國有資本投資與運營改革”“激活數字新動能壯大國資國企新質生產力”等多個議題設置主旨演講和主題研討環節,深入研討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匯聚共識,為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總結,更好助力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雜志社作為黨的創新理論重要傳播陣地、黨中央機關報智庫功能作用發揮的重要平臺,在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建設現代新國企上理應展現更大擔當作為。我們將更好發揮智庫研究和理論傳播優勢,加強和創新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講好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故事,奮力譜寫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第一,彰顯思想理論期刊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的優勢,努力講清楚黨的創新理論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學好用好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思想保障、智力支持。
第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優良學風,繼續深入各地國資國企單位開展調研工作,持續擦亮“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這一廣受基層干部群眾歡迎的知名智庫品牌,努力促進黨的創新理論和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實踐有機結合、互促共進。
第三,推動傳播方式創新、媒體融合發展,以全媒體思維、融媒體思路、新媒體技術,將國資國企品牌聲量傳播得更遠,進一步擴大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故事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第四,進一步提高智庫研究質量和創新水平,深入探索新質生產力助推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邏輯、“十五五”規劃關于國資國企前瞻布局等重大課題研究,努力以高質量智庫研究成果更好服務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姜海洋:“五高并舉”成為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需要國企與民企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國家智庫與社會智庫的緊密攜手。
今天全國600多位代表在這里共同探討交流國資國企深化改革、激活數字動能、國有資本投資與產業發展、國企資產盤活等主題。在此之前,作為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課題單位以及專業民間智庫,明源云一直致力于在國企改革、城市建設、產業發展、資產盤活等領域的研究和數字化工作,并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近年來,我們陸續走進數十個地市國資委,開展國資大講堂。尤其今年,我們與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走進18家國資國企進行高質量發展課題調研,學習他們的改革成果、洞悉他們的發展思路、聆聽他們的創新故事。從這些國資國企發展的成功經驗中,我們總結認識到,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五高并舉”:
一是在市場化方面,很多國資國企都實現了非常重要的轉型,包括人才引進的市場化、激勵機制的市場化、運營機制的市場化,從而實現了制度建設高質量發展。
二是降低債務方面,很多國資國企通過債權融資到股權融資的轉變,積極推進健康發展,實現國有資本投資高質量發展。
三是資產盤活方面,我們走訪的很多國企都勇于創新實踐,堅信“一切皆資源”“一切皆資產”,真正從資源挖掘到資產盤活再到資本增值,實現存量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四是產業發展方面,一些地方國企構建起了從原來單一的不動產產業投資,到不動產投資和產業投資的良性雙輪驅動,借助科技手段實現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是在從數字化賦能到人工智能與國資國企業務融合上,很多國企開始抓住豐富的業務場景和數據積累優勢,極大推動了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改良了傳統的生產關系,并且孵化出新的業務模式。
“五高并舉”正成為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次峰會,我們也邀請到了本輪課題調研的國資國企代表,從以上幾個方面分享他們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所思、所悟、所行,希望能為與會領導及同仁帶來參考與啟示。
明源云也將繼續專注于課題支持單位之角色,努力深耕實踐之沃土,承擔賦能高質量發展之責任,一手抓專業智庫,一手抓數字服務,貫穿理論與實踐。我們將恒心堅守、決心前行、細心布局、耐心深耕、信心滿懷,加速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責編:周素麗/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