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說
當前,科技創新能力逐漸成為一般企業與卓越企業的分水嶺。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國資央企如何轉變利潤結構、增長結構,開啟增長的“第二曲線”?科技創新不失為一項最優解。《國資報告》雜志2024年12月刊卷首語《以科技創新引領央企跨入“第二曲線”》從理性面對風險、增強協同能力、堅持問題導向三個方面,深入分析科技創新與“第二曲線”的內在邏輯、促進作用。小新為您全文分享——
以科技創新引領央企跨入“第二曲線”
不久前,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央企應積極轉變利潤結構、增長結構,開啟增長的“第二曲線”。
“第二曲線”是1996年美國未來學院院長揚·莫里森在同名暢銷書中提出的概念,其核心觀點是強調企業在處于“第一曲線”(即熟悉的傳統業務發展周期)時,就應積極應對未來新技術、新消費者和新市場所帶來的全面變革,由此展開全新企業生命周期即“第二曲線”。
“第二曲線”本是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但是對傳統主業規模龐大、責任重大的央企來說,確實是相當艱巨的挑戰。幾十年來,央企在主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可謂碩果累累,但是像蘋果、微軟、華為、比亞迪那樣,一次次開啟“第二曲線”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見。歷史上央企也曾多次通過投資并購橫向跨界新領域,實現規模擴張、效益增長,但這還不是典型的創新驅動的“第二曲線”。
不過,面對開啟“第二曲線”的困難,央企也不必妄自菲薄。在當前形勢下,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在央企中早已形成共識。在此背景下,憑借深厚的技術、人才儲備,審時度勢、理性布局、協同推進,假以時日,相信會有一批央企相繼開啟增長的“第二曲線”。
理性面對風險,加快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央企科技創新工作面臨著嚴峻復雜的挑戰。長期以來,央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創新成果,但受歷史發展階段的限制,不少是基于已有知識的擴展,或是模仿基礎上的創新。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的被動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隨著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科技斜率越來越大,更新迭代速度從以十年計到以年計再到以月計。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后發優勢可能會日漸失靈,起步越晚就越難趕上。在此背景下,必須增強緊迫意識,進一步提升央企原始創新能力,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應以長遠眼光理性看待科技創新中的風險。如今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特別是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有可能會對沿襲了幾百年的創新思路帶來巨大沖擊。這就導致企業的創新活動常常因各種主客觀因素而陷入困境,也令企業家在面臨科技創新重大決策時容易舉棋不定。同時也要看到,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創新固然可能面臨失敗,不創新則必然出局。只有敢于面對風險,坦然接受失敗,才有可能從千百次的跌倒中,找到基于底層邏輯、基礎理論的正向創新路徑。在這種形勢下,央企必須在科學研判、理性審視的同時,直面風險、擁抱挑戰,不必過度在乎短期效益,持續加大原始創新投入力度,在激烈競爭中贏得先手。
增強協同能力,更好提升科技攻關效能。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僅僅依靠科研人員和本單位“單打獨斗”,難以高效開展研發工作。比如,科研院所轉制央企往往人才儲備多、技術實力強,但資金不夠雄厚,缺乏應用場景;產業類央企處于市場最前沿,更洞悉用戶需求,技術牽引和成果轉化優勢更加明顯,但原創技術供給能力不足。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兄弟央企合作,已經日益成為共識,也涌現出一大批創新成果。不過,目前仍然存在同業央企之間在科技創新方面競爭有余、協同不足的問題,同一央企內部兄弟企業之間在創新布局上重復投資的案例也時有發生。如何進一步凝聚央企內部創新合力、提升同業央企之間協同水平,是提升央企科技攻關成效的重要抓手。統籌央企內部力量的同時,應更好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匯聚外部力量為我所用的同時,應增強央企創新工作的輻射帶動作用。
堅持問題導向,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當前,央企大部分資產仍處于依靠傳統要素驅動的傳統領域、重資產行業,相關產業基于人口紅利帶來的邊際效應日益減弱,一些行業已經陷入周期性波動。要想推動央企穿越經濟周期、始終處于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上,必須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當務之急就是要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發力戰新產業,不能一哄而上、各自為戰。在加強頂層設計和有效引導的同時,央企也要選擇自身更具技術優勢的方向、領域,否則,“第二曲線”會和傳統產業一樣陷入“低端內卷”的境地。有了技術優勢,是否就能立刻轉化為產業成果?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之間、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之間,存在著所謂的“死亡之谷”。前沿技術與市場需求之間時間錯配、資源扭曲;中試熟化和概念驗證環節力量薄弱;國有創投基金管理考核機制與科技創新規律融合緩慢;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對發明人激勵不足——比如,已在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面開展的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在央企落地時還面臨著“國有資產流失”的質疑聲音等等。這都是橫亙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之間的“攔路虎”。近年來,相關央企進行了大膽探索,探索了建立創新中心、培養技術經理人等方式,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對此,國務院國資委提出,要加強中試驗證平臺建設,主動開放市場和應用場景,幫助真正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新技術脫穎而出;要打造適應創新發展要求的產業投融資體系,研究打造定位精準、高度協同、優勢互補的產業投融資平臺,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科創孵化平臺。
當前,科技創新能力逐漸成為一般企業與卓越企業的分水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央企應加快以科技創新推動企業加速開啟增長“第二曲線”,真正實現脫胎換骨、轉型升級,為建設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