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作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關鍵手段。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擴大,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的安全隱患日益凸顯,包括隱私泄露、網絡攻擊、數據濫用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個人隱私構成威脅,更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當前,我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在國際標準制定、產品安全防護、核心技術研發及輿論應對方面仍面臨風險與挑戰。為此,需加強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構建完善的全流程智能安全監控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與完善,建立系統化的輿情預警處理機制。此外,還需通過不斷優化和提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的安全防護水平,確保其在服務社會治理的同時,有效抵御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
【關鍵詞】國家安全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 數字化安全治理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部署中,安全始終處于首要地位。①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理手段,不僅在公共安全維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更是直接關乎更大范圍和更根本意義上的國家安全。所謂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是指利用視頻圖像設備及技術,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圖像信息進行數據化采集和處理的系統。②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經歷了從全模擬閉路電視到數字視頻監控系統的轉變歷程,以網絡視頻服務器為代表的遠程網絡視頻監控系統逐漸占據主流。③數字化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涉及對圖像信息等電子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與處理等活動,其巨大的便利之后隱藏著不容忽視的安全風險隱患。
全球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應用的市場增長趨勢不可逆轉。根據《財富商業觀察》的數據,2022年到2029年預測期內市場規模將呈現16.8%的復合年增長率。伴隨高市場占有率和高利潤率而來的是較高的安全風險。攝像頭主要應用在交通管理、執法、刑事調查等公共安全場景,許多中小企業依靠監控攝像頭維持秩序、維護安全和進行適當的業務管理。然而,這也為犯罪分子利用監控錄像進行敲詐勒索、個人信息非法交易等網絡和信息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此外,小型企業在應用監控攝像頭的過程中,數據泄露和數據被竊取的風險也日益加大。正是由于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領域涉及的一系列數據泄露、網絡安全、隱私安全風險,各國都高度重視其涉及的國家安全問題。2015年5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央綜治辦、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個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聯網應用確立為新形勢下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預防和打擊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關乎公共安全治理、數據、網絡等多個國家重要領域的安全保障體系。當前相關研究多從以下視角展開:一是探討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作為一種對私權的影響,重點是對公民隱私權的影響,以及由此展開以協調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權利為核心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法治化路徑探討。④二是對國外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法律考察,尤其以美國為典型,以期對我國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行為規制提供啟示。⑤本研究在借鑒和考察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將中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布局置于國際局勢中,思考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與風險挑戰,并提出完善我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的對策建議。
我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的布局
國內規劃布局現狀。根據《中國監控攝像頭線上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2024年5月,中國監控攝像頭線上市場銷量為214萬臺,同比增長15.7%,環比增長11.9%;銷額為5.0億元,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24.7%。我國視頻監控市場相對集中,重點企業包括??低暋⒋笕A股份、千方科技、同為股份、英飛拓、漢王科技等,其中??低暫痛笕A股份占有較大市場份額,頭部廠商的規模效應日益顯著。
目前我國視頻監控行業的發展趨勢表現為:一是行業應用的廣泛普及。視頻監控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覆蓋了多個重要領域。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重大項目的推動下,視頻監控系統在安保、交通、行政等領域的應用已成為常態。例如,通過在交通要道和公共場所安裝監控設備,可以實時監控交通流量和人群動態,有效減少交通事故和突發事件的發生。二是聯網化和智能化的深入發展。現代視頻監控系統不僅局限于簡單的圖像記錄和存儲,而且具備了遠程監控、智能分析等高級功能。例如,智能分析技術可以通過對視頻數據的實時分析,識別異常行為和潛在威脅,從而及時預警和干預。此外,遠程監控功能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訪問監控視頻,實現對監控區域的全方位掌控。三是安全問題日益成為視頻監控行業的焦點。隱私保護、數據泄露、人臉識別等問題,成為視頻監控行業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如何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時,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視頻監控系統收集和存儲了大量的圖像和視頻數據,這些數據一旦泄露,將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諸多安全隱患。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雖然提高了監控系統的智能化程度,但也引發了廣泛的社會爭議。如何規范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平衡安全和隱私的關系,是視頻監控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國際規劃建設狀況。根據2024年2月DataProt公布的數據,目前在國際市場方面,北美是全球使用閉路電視最多的地區。北美國家(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擁有28.5%的全球市場份額,通過使用安全攝像頭打擊道路暴力行為、監控交通、防止故意破壞并解決其他公共安全問題。美國的人均監控攝像頭數量最多,每100名美國人擁有15.28臺。歐洲以18.3%位居第二,同時也使用IP攝像頭維護用于執法和監控的云網絡。英國16個主要城市有628975個攝像頭,每10000人就有600萬個攝像頭和大約618臺閉路電視在監視,監控攝像頭被證明對英國的交通監控、犯罪預防、家庭和商業安全以及工業應用最有利。
近年來,中國監控攝像頭在全球范圍迅速擴展,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中國監控攝像頭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布局,體現出其強大的市場擴展能力和技術優勢。中國公司在全球監控設備市場中占據了重要份額。特別是在亞非拉等新興市場,中國監控攝像頭以其高性價比和先進技術,迅速贏得了大量訂單。第二,中國監控攝像頭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巨大,形成了顯著的技術優勢。例如,應用在視頻監控領域的智能分析技術,可以實現人臉識別、車輛識別、行為分析等高級功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了更為先進的監控解決方案。第三,通過積極的市場推廣和國際合作,中國監控攝像頭品牌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低?、大華股份等品牌已經成為全球安防領域的知名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參加國際展會、與國外企業合作、建立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擴大了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中國企業也需要積極應對安全與隱私方面的爭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國際信任度。
我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面臨的風險及挑戰
標準端: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有待增強,國內標準有待完善。在立法層面,歐美的相關立法更加完善,具體表現在立法一旦出臺就配套相應的監管部分進行執行,因此其法律的實施效果較好。在行業標準層面,一方面,當前相關國際組織仍然是以歐美為主導,歐美成員居多,盡管如??低暤绕髽I也曾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但話語權仍然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國際行業標準的設定也較為嚴謹,普及程度高,認證體系較為完善。
目前,我國推行的國內標準仍處于發展階段,尚未成熟。一是國內標準中附加的有關視頻編解碼的行業標準存在知識產權爭議;二是國內標準與當前行業通用的國際編解碼標準存在不互通和不兼容的問題,導致當前我國所推行的行業標準實際執行情況并不樂觀。
產品端:歷史產品網絡安全防護等級有待提高,易受攻擊。目前視頻監控行業的產品所面臨的網絡安全防護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網絡攻擊事件頻發且瑣碎,處理過程耗費精力大;二是被攻擊點多且較為隱蔽,發現漏洞及彌補的成本高;三是存量設備及系統的帶漏洞工作問題較為突出。
存量設備安全防護等級低以及易受網絡攻擊的問題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行業較為顯著。原因在于視頻監控企業一旦售出設備就脫離了對設備的控制,用戶出于慣性或者成本考慮,對于企業的網絡安全升級防護通知“視而不見”,這導致該類歷時性設備漏洞明顯,極易受到網絡或黑客攻擊。這也是視頻監控企業難以應對和解決的難題。
技術端:過度重視產品市場擴展,缺乏對核心技術的攻關。當前我國一些視頻監控企業在技術端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過度重視市場占有率與產品開發。這種過度關注市場擴展的策略,導致一些企業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不足。第二,核心技術依賴外部供應商。一些視頻監控企業的核心技術如芯片和云端加密技術,仍主要依賴于其他企業。這種技術依賴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第三,云端平臺和加密芯片技術的缺失。在數據隱私和信息安全日益受到關注的背景下,企業必須加強對云端平臺和加密芯片技術的研發投入,以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術自主能力。
輿論端:面臨一定的輿情壓力和國際媒體的扭曲與質疑。目前我國的視頻監控企業在國內外均面臨著較大的輿情壓力。國內輿情壓力主要源于網絡自媒體對企業網絡安全漏洞的大規模傳播。這種傳播不僅迅速擴大了漏洞的曝光范圍,還壓縮了企業處理漏洞的時間,增加了數據泄露和勒索攻擊的風險。國外輿情壓力則主要來自一些國際媒體對中國視頻監控企業的關注和質疑。一些西方媒體常常針對中國企業進行負面報道。這些報道不僅在國際上引發了對中國視頻監控企業的安全質疑,也對中國的國際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這些惡意抹黑和安全質疑,既是對企業信譽的挑戰,也是對我國國家形象的污蔑。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趨勢及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視頻監控行業的應用日益深入,顯著提升了安防領域的技術水平和實際效能。其中,“以圖搜圖”技術的應用,使得通過圖像識別進行目標搜索變得更加高效和準確。從傳統后端處理到前端設備,AI攝像頭的廣泛應用代表了視頻監控行業的發展趨勢?,F今的攝像頭不僅能夠實時捕捉高質量的圖像,還具備智能分析和識別功能,大幅提高了安防系統的效率和精度。特別是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從二維照片升級到三維立體圖像,技術的進步使得人臉識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極大提升,通過捕捉面部的深度信息和立體結構,能夠更準確地識別人臉,即使在光線變化或角度偏差較大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較高的識別率。然而,這種技術進步同時也引發了更高的安全風險。
一方面,人臉、虹膜等生物特征數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一旦這些數據被泄露,將會帶來極大的危害。例如,生物特征數據一旦被黑客獲取,不僅個人隱私面臨嚴重威脅,而且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身份盜用、金融詐騙等犯罪活動。相比于傳統的密碼或身份證明,生物特征一旦被泄露,難以更改或恢復,這使得安全保護變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視頻監控中的應用還面臨“算法對抗”的挑戰。算法對抗指惡意攻擊者通過獲取算法模型,細微修改輸入數據,使得算法模型在接受該數據后錯誤分類,并進一步作出錯誤判斷。⑥例如,對人臉識別算法進行干擾會導致系統無法正確識別或錯誤識別目標。這種攻擊方式隱蔽性高,難以被發現和防范,給安全防護帶來了極大挑戰。
我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的優化建議
針對我國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領域的現狀及挑戰,可以按照“針對性解決安全防護難題,總體上維護企業積極性”的總體思路,促進企業積極承擔國家安全責任。
統籌推進國際標準的參與及國內標準的完善。面對以歐美國家主導的嚴密國際標準制定網絡,首先,應積極培養并輸送相關人才至國際組織,在此過程中,將人才培養與產業實踐相結合。例如,組織外語類國際組織人才在校期間前往視頻監控企業實習和接受管理培訓,以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其次,加大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在國內標準制定過程中,組織多方主體進行充分論證,促進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有效對接,從而提升我國標準的國際認可度。最后,加強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定期舉辦相關領域的國際會議。在這些會議上,設定與視頻監控安全相關的議題,積極邀請國際組織代表及海外學者參與討論,通過形成共識性文件或成果,實現國際性發布。
構建高效的全流程智能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維護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的安全,不僅需要視頻監控企業內部建立強有力的網絡安全防護團隊,還應從產品端出發,構建包括安全生產、留痕銷售、后期維護與升級在內的全流程智能公共安全監控體系。
針對視頻監控企業存在的存量產品帶漏洞運行問題,首先,對于公安、交通、消防等重要領域,視頻監控企業應主動提供售后產品升級提醒服務,確保這些關鍵領域的設備始終處于安全狀態。其次,對于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視頻監控企業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組織填寫“意愿單”,提供“免費以舊換新”或“產品安全升級”等選擇。這不僅進一步促進了產品安全維護,也提升了用戶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體系的整體安全性,確保各類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得到全面的安全保障。
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培育和開發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命脈。為此,應積極鼓勵和支持以視頻監控為主要業務的企業進行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或聯合研發。首先,鼓勵企業搭建行業或企業獨立的云端系統,避免因依賴外部云端而受到攻擊。在此過程中,應注重云端數據的質量管理、數據分類以及定期的數據清理,確保數據的安全與可靠性。其次,鼓勵企業在芯片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方面進行深入開發,建立健全的研發體系,投入更多資源用于技術創新。盡管目前我國企業在視頻監控領域已占據較大的國際市場份額,但需特別關注美國在智能家居閉路電視系統、基礎設施監控、醫療保健監控以及交通和執法系統等領域的技術進步,這可能會在未來改變市場規則。
建立體系化的國內國際輿情預警處理機制。為了應對當前碎片化輿情處理和應急響應不及時的問題,建議搭建全國統一的視頻監控輿情預警提示及風險處理平臺??梢越梃b網絡安全預警平臺或數據平臺的模式,聚焦于視頻監控領域,整合其他領域輿情處理成功的經驗和方案,形成一個系統化、層級化的輿情應對機制。具體來說,該平臺以視頻監控為核心垂直領域,以國內輿情和國際輿情為橫向關注面,構建“企業—地方政府—中央部門”的縱向輿情信息共享體系。通過這一體系,各級機構可以在最短時間獲取相關輿情信息,并以最高效的方式聯合制定綜合考慮各方利益的輿情應急處理方案。
在應用部署和研究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時,國家安全始終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盡管視頻監控技術在提升社會治理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風險。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數據泄露、黑客攻擊等安全風險日益突出。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在技術研發、國際標準制定參與、輿情預警機制建設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未來,只有通過提升核心技術自主能力、構建高效的全流程安全體系以及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才能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同時,為國家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博導,國際戰略與法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注釋】
①程樂:《“數字人本主義”視域下的通用人工智能規制鑒衡》,《政法論叢》,2024年第3期。
②歐元軍:《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立法問題研究》,《科技與法律》,2018年第2期。
③李曉明:《論公共視頻監控系統對公民隱私權的影響》,《法學雜志》,2010年第11期。
④程樂、劉秀麗:《數字弱勢群體權益法治保障研究》,《思想理論戰線》,2024年第3期。
⑤張瀲瀚、馬靜華:《美國公共視頻監控中的隱私權保護——司法、行政與立法之困局》,《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7年第1期。
⑥陳晉音、周嘉俊、沈詩婧等:《深度學習人臉識別系統的對抗攻擊算法研究》,《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19年第8期。
責編/靳佳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