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保生青草藥文化節開幕式啟動儀式現場。(孟江波/供圖)
12月14日、15日,首屆保生青草藥文化節暨慈濟北宮重建30周年和第29屆廈門保生慈濟文化節在海滄溫厝慈濟北宮閩臺青草藥公園舉行。活動吸引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保生大帝宮廟信眾、青草藥傳人等數百人參與,共同探討青草藥的傳承與發展。
領導嘉賓致辭。(孟江波/供圖)
開幕式上,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立峰、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葉細致、馬來西亞僑生公會總會會長顏泳和、新加坡廈門公會會長汪家裕、臺灣中華社區報刊聯合新聞網董事長歐文名以及廈門市保生慈濟文化研究會會長蘇長海、慈濟北宮理事會董事長程水杰等致辭。慈濟北宮理事長、廈門市海滄區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主任程水燃主持開幕式。
領導嘉賓致辭。(孟江波/供圖)
馬來西亞文化藝術旅游部專家埃茲利納(孟江波/供圖)
本次文化節的主題是“青草藥與人的健康”。在國際學術交流論壇環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李志勇帶來國家重點課題研究成果《中國民族民間醫藥的繁榮與發展——以納西醫藥調查為例》,馬來西亞文化藝術旅游部專家埃茲利納則分享了《跨文化交流——馬來草藥醫學與傳統宇宙觀敘事》;馬來西亞中醫總會會務顧問、馬六甲中醫師公會會長楊偉雄教授、廈門市思明區開禾小學校長鐘文等專家學者特邀參加交流座談會。共同為參會者打開了解、學習青草藥的全新視野,共享他者文化之美,提供了傳承創新的新思路。該論壇由廈門市閩南文化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耕主持。
廈門市閩南文化保護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耕(孟江波/供圖)
陳耕表示,中國的傳統醫藥歷來有兩條發展的脈絡,一是治病,一是健康。治病的中醫藥由于各種原因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展。而健康的傳統醫藥卻由于缺乏經濟的效益,散落于民間,大量地流失,急需保護和搶救式地傳承。國家級非遺保生大帝信俗和省級非遺閩臺青草藥就是其中的兩個項目。按文化旅游部非遺1+1的保護指示,我們將這兩個項目融合起來,著力推動其保生健康的文化內涵。保生青草藥文化可歸結為五個字:德,智,診,藥,術。
據主辦方透露,目前廈門正積極推動“閩臺青草藥”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推動由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聯合申報青草藥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馬青草藥文化節也在商討籌辦中,計劃一年在中國辦,一年在馬來西亞辦,新加坡、印尼、印度等國也都可以加入。
馬六甲“送王船”博物館館長蘇文財贈送匾額。(孟江波/供圖)
馬來西亞僑生公會總會會長顏泳和表示,希望借鑒“送王船”經驗,攜手申遺成功。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遺已經有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希望接下來作為閩南文化組成部分的青草藥文化,也能由中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起申遺成功。上個月,馬來西亞邀請了十多個國家,在吉隆坡召開世界傳統醫學大會,青草藥就是大會上的一個重要議題。“在馬來西亞,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直用很多青草藥來解決喉嚨痛、咳嗽、灰指甲等問題。”顏泳和透露,他已經把青草藥帶入馬六甲的校園,也在籌備青草藥園,將與慈濟北宮閩臺青草藥園合作。
新加坡廈門公會會長汪家裕接受媒體采訪。(孟江波/供圖)
“要趕快行動起來,保護傳承好青草藥。”新加坡廈門公會會長汪家裕表示,去年和今年,廈門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和慈濟北宮有關負責人兩次到新加坡廈門公會拜會,并商量探討共同推動兩國青草藥的聯合傳承發展和聯合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強調說,“幾百年前我們的老祖宗把青草藥帶到了南洋,帶到了新加坡,使得青草藥文化在新加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青草藥種植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便宜,降火、祛濕、退癀,甚至還可以做日常三餐的菜肴飲食。可惜,這些年我們沒有好好保護傳承,很多都丟掉了,我們現在需要趕快行動起來,保護傳承好我們的青草藥。”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立峰表示,“我們可以期待,世界青草藥交流互鑒,美美與共,推動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新潮流正在到來。”
主辦方代表慈濟北宮理事會董事長程水杰(孟江波/供圖)
主辦方代表程水杰表示,“此次舉辦保生青草藥文化節,旨在將國家級非遺項目保生大帝信俗和省級非遺項目閩臺青草藥融合起來,著力打造其保生健康的文化內涵。希望通過此次文化節為保生青草藥文化的傳承發展搭建平臺,也為傳統醫藥文化的交流合作提供契機。”
慈濟北宮舉行聯合祭祀典禮現場。(孟江波/供圖)
海內外的保生大帝信眾在慈濟北宮舉行聯合祭祀典禮合影留念。(孟江波/供圖)
15日上午,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保生大帝信眾在慈濟北宮舉行聯合祭祀典禮,并實地觀摩廈門青草藥文化進學校、進社區的試點單位,深入了解青草藥文化在基層的推廣與傳承情況。
廈門市保生慈濟文化研究會“交接旗”儀式。(孟江波/供圖)
廈門海滄華附實驗小學的小講解員講解“青草藥文化”進校園項目。
據了解,廈門海滄溫厝慈濟北宮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1994年6月動工重建。為了推廣青草藥文化,慈濟北宮閩臺青草藥園種植了500多種青草藥,分為草本、木本、藤本、水生、蔭生藥食兩用等六個園區,每個品種都有銘牌,記載學名、俗名、用途等,是閩南地區品種最齊全的青草藥園。還設立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專門用于傳承和科普。(供稿人:孟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