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堅持抓干部就是為了抓發展,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為標準,自覺涵養大我、忘我、無我三種境界,不斷提振銳意改革的精氣神,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胸懷“大我”,堅定理想信念。要有“守初心、立大志、謀長遠”的格局。濱城區作為濱州市主城區,是正在建設的京滬高鐵二線、濟濱高鐵的交匯樞紐,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優勢明顯。為發揮好這一優勢,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須心系“國之大者”,用長遠眼光把握改革的目標方向,一張藍圖繪到底。要有“顧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謀略。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謀劃,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從一地一域、一時一事中跳出來,認清大勢、看清局勢、善于乘勢,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扎實做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要有“挑大梁、勇爭先、立新功”的擔當。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更須將改革的宏偉藍圖轉化為施工圖、實景圖,立足中心城區,輻射市域發展,高水平交出經濟、生態、民生、安全、黨建“五張答卷”,勇于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當先鋒、做標兵。
奮斗“忘我”,發揚斗爭精神。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闖”的精神推動變革。進一步變革服務模式,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濱周到·城心辦”品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進一步變革轉型路徑,推動工業企業“智改數轉”,用創新提升投資效益。進一步變革治理效能,聚力“高效辦成一件事”,不斷推出走在前列的改革經驗。用“創”的勁頭推動創新。擦亮生態底色,有序推進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三大改造”,抓實治水、治氣、治亂“三項重點”,讓市民生活舒心、居住安心、創業順心。增進民生福祉,統籌推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改革,放大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創建成效,抓實“心安城市”建設。打造品牌特色,實施“金鐮刀·共富”“頭雁領航”工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百聯工程”“共富合伙人”行動,探索具有濱城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靠“干”的作風推動發展。推動“工業強區、產業富區”,筑牢發展根基。推動高新區認定和化工園區建設工作,打通發展堵點。推動片區功能躍升、要素集聚、輻射帶動,提升城市能級。
功成“無我”,踐行使命擔當。涵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既要善出“功成”之力,甘于做鋪墊之事、抓未成之事,既重顯績又重潛績,讓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固根本的好事惠及民生;又要不求“功成”之譽,時刻保持清醒、強化紀律規矩、守牢紅線底線,專心、專注、專業跑好手中這一棒,甘當成功的基石。增強抗腐拒變“免疫力”。堅持黨建統領,將黨建有機融入發展、融入服務、融入治理、融入民生,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摒棄工作中的小算盤、小聰明,在自警自省中正心明德、在大是大非上堅定立場、在小事小節中嚴以修身。強化過程管控“監督力”。緊抓全省紀檢監察專責監督與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契機,把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融入好、落實好,加強對關鍵人群、重點領域的監督,注重發揮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將監督觸角延伸到“八小時”之外,切實增強自我約束的意識。用好嚴管厚愛“組合拳”。精準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建立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堅持盡職免責、失職追責,讓干部獲得正向激勵,敢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積極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作者系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