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經濟,不僅是解決群眾就業問題和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也是促進消費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機制。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小店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承載著城市的繁榮與活力,是社會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供給過剩、消費低迷、預期轉弱、宏觀經濟下行的多重壓力下,浙江小店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境:經營成本高昂、營利能力低下、數字化轉型困難等。
為推動小店經濟繁榮發展,讓小店經濟在浙江大地活起來、紅起來和火起來,2024年12月12日,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潮新聞·錢江晚報、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在杭州聯合舉辦公共政策第182期學術沙龍。會議由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教授主持,來自浙江省社科院、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單位的19位行政立法、投資管理等多領域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一、主持人介紹會議情況及參會嘉賓
范柏乃教授介紹本次會議情況并對與會嘉賓表示歡迎。主持人強調,會議的主題為“浙江如何以系統性政策推進小店經濟繁榮發展”,旨在探討浙江省如何通過制定綜合性政策和措施,促進小店經濟的健康和持續發展,提升小店在區域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近年來小店經濟在浙江省迅速發展,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和社區經濟興起的背景下,小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力,本次會議正是一個全方位的討論平臺,通過專家、學者和小店經營者的共同參與,凝聚智慧、形成共識,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推動浙江小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二、小店和企業代表介紹經營困境、主要經驗及政策需求
省人大代表、旭瑞生物合伙人徐玲玲指出,近年來網絡電商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給小店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針對如何鼓勵和支持小店經濟發展,徐玲玲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打造個性化的口碑和標簽,提升服務附加值;二是構建差異化管理模式,針對不同類型的小店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三是推動小店經濟集聚化發展,培育小店經濟示范區,放寬小店經濟集聚區準入條件;四是提高政策供給的力度和效度,用媒體等方式提高政策知曉度,打通政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五是加強小店店主的主體培育和規范引領;六是通過金融普惠政策等解決小店融資難問題。
杭州中嘉瑞管理合伙企業合伙人孟德詩分享了他們的小店發展措施:一是“降本增效”,優化人員結構,集中于研發和營銷兩個方面;二是保穩求精;三是“修煉內功”,對人員進行“送出去、請進來”的培訓;四是“隨遠取近”,優化科研項目,對于近兩三年的項目優先投入資金。對于如何推動小店經濟發展,孟德詩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一是政府加大稅收支持力度;二是對于新開辦的企業,主管部門要優化服務,為企業在申報注冊等方面排憂解難;三是政府拓展融資渠道,給予小店經濟貸款補貼。
浙江省康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省四川商會副會長楊帆提出,小店經濟面對供給過剩問題,受到融資難融資貴等因素等限制,存在經營成本上升、數字化經營能力不足、線上市場競爭壓力、消費者習慣改變等發展困境,并結合上海和連云港的經驗,針對這些困境提出了六方面的措施:一是政府加大財稅支持,如稅收減免、創業補貼等;二是降低融資成本,加大對個人貸款和小店貸款的支持力度;三是不斷升級供應鏈金融服務;四是加快小店數字化升級,加強數字平臺技術支持;五是創新經營模式,鼓勵特色經營;六是加大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對接力度。
浙江省郵電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高其指出,面對國內外復雜環境以及電商沖擊,許多小微企業和小店經營困難,為助其渡過難關,需從財稅、金融等多方面提供紓困支持:通過減稅降費、延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延緩稅費繳納等財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加大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并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優化融資環境;推動公平競爭,完善小店平臺生態建設,保障雇主合法權益;同時,銀行應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避免抽貸、斷貸,政府性擔保機構和供應鏈核心企業可合作提供信用貸款,確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之江度假區元川餐飲店經理錢旭東表示,小店,尤其是小餐飲行業必須具備充分認識到熱愛、聚焦與敬畏的重要性。小店連著千家萬戶,餐飲關系社會民生,高回頭率和顧客的忠實度是小店是否能持續向好經營的關鍵,必須聚焦產品研發,用熱愛克服工作中的繁瑣,以敬畏之心保持高質量產品服務,不斷打磨提升餐品獨特性和競爭力,才能在行業中行穩致遠。
興蘭家宴經理胡志堅指出目前小店經濟發展存在的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市場競爭激烈,一片區域內小店經濟同質化嚴重;二是人才管理難,招工難,招好工更難,且管理體制不健全;三是市場營銷方面,電子平臺收費高、抽成高;四是原材料運輸成本高,小店食材大部分來自家鄉,體量不大,但兩地來回頻繁,運輸成本高;五是小店融資難,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降低融資難度,增加信貸金額。
熱爺餐飲公司人事總監張琳表示,疫情結束以來,經濟持續下行低迷和電商沖擊、同行價格內卷惡性競爭等問題對實體小店經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身邊合作的小店多見短期內關門、轉讓等情況,呼吁要從國家層面制定政策平衡實體經濟與電商經濟之間的關系,切實提升實體小店競爭力,同時打擊惡意競爭和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合法經營企業權益。最后,張琳強調實體小店自身也應主動作為,做到服務好質量佳,不斷推進企業品牌建設和實體+互聯網轉型等工作,以積極的姿態順應時代發展變革。
電商產業研發員王環指出,“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對小店經濟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高透明度帶來了價格內卷,引致利潤降低,運營壓力增大,小店更應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積極擁抱新技術,開拓多元化銷售渠道,乘數字化浪潮之勢,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政策,破繭成蝶。
浙商銀行杭州分行機構客戶部副總經理張愛嬌介紹了浙商銀行在支持小店經濟方面的創新舉措,特別是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上采取的積極措施。銀行通過推出工業金融、場景金融、信用貸款等產品,幫助小店解決資金瓶頸,并通過與大企業合作、支持核心供應鏈企業來提升小店發展機會。此外,浙商銀行還推出了“人才銀行”,為有潛力的小店員工提供貸款支持,助力提升個人和企業的競爭力。在未來,希望能在美食行業等領域進行金融服務創新,繼續致力于推動小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專家學者談如何促進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藍蔚青指出,首先,管理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幸福作為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政策和完善優化管理的出發點落腳點。其次,小店經濟并不等同于“低小散”,在不斷學習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種新技術的同時,其完全可以適應當代互聯網經濟和知識經濟。此外,小店經濟的創業門檻較低,且模式種類多樣,解決的就業面會更廣,同時可以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藍蔚青老師從兩個方面談了他對小店經濟的看法:一是在政策支持方面,要避免小店因規模不大而成為扶持政策遺忘的角度。無論是從擴大就業還是推動消費的角度來講,小店經濟都是聚沙成塔,影響極大的。要加強對小店的規范培訓,避免惡性競爭。此外,因小店的政策感知能力較弱,要加強政策的宣傳,簡化流程手續。二是在小店治理方面,要避免只做表面文章的管理和治理,避免為了面子犧牲理智的形式主義,防止“治亂”成為“亂治”。治理的目的是引導小店健康成長,懲罰措施必須謹慎有度。同時要加強黨建引領,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基層黨組織和服務平臺的引領作用和服務作用,推動小店協調互助,共建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
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省社會主義學院原巡視員隗斌賢首先總結了小店經濟的五個作用:一是市場與消費之間的重要紐帶,二是經濟循環的基礎部分,三是傳遞市場信息,四是體現城市的煙火氣和人情味,五是城市的文化傳承載體。同時提出了小店經濟的四個特點:一是小而不易,需要滿足個性化需求并應對市場競爭;二是小而見大,店面雖小,卻能體現市場經濟活力;三是小而不低,小店并非低端經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四是小而至善,彰顯了浙商文化的創新精神和服務理念,體現為民情懷與城市溫暖。針對如何促進小店經濟發展,隗斌賢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提高對小店經濟的認識與重視,從經濟發展、創新創業等方面進行系統規劃;二是優化金融支持機構,研發普惠性金融產品,降低融資成本,提供精準服務;三是改善法治和市場環境,依法清理小店的違規收費項目,同時整治城管亂罰款、亂收費、亂抓人等行為,規范房租市場,保障小店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新華社浙江分社寧波支社社長方益波提出在小店經濟平穩向好發展的同時,要正視小店發展困境的存在,提升政務服務水平,讓政策可感可及。方益波強調,要發展好小店經濟,一是要把握好工作的藝術性和政策的剛性之間的關系;二是要完善政策布局的系統性全局性,實現綜合全面發展;三是要為小店經濟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將提升小店經濟的重視程度這一工作落細落實。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曉露基于長期從事政府與經濟研究的經驗,充分肯定了浙江省在推動小店經濟方面出臺的政策,尤其是“大企幫小店”和“行企會”平臺的創新性和實踐意義,指出這些政策在促進小店經濟發展、優化供應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支持小型零售商提升競爭力和服務水平方面具有積極影響。同時,吳曉露強調,小店經濟應被視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微觀空間,政策應更加注重如何通過精確引導和資源整合,提升政策的知曉度和可觸及性,幫助小店更好地融入現代商業生態。在此過程中,必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思維模式,通過政府、企業與社會的合作,推動小店經濟與民生消費領域的深度融合,實現城鎮社區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
浙江衛視高級記者姚會峰回顧了小店經濟發展歷程,充分認同小店經濟在涵養城市經濟、厚植民生民本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但在采訪中發現,小店經濟仍面對成本增加、需求不足、政策支持不夠等困境。姚會峰指出,在宏觀層面,政府應為小店創立經營提供全流程全覆蓋的政策支持,作為“協調者”和“搭臺人”,為經營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和更權威的平臺,聚焦文化融合和內部互助,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智慧性和創造性;在微觀層面,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等可以借助交易過程中的原始數據形成用戶的個性化畫像,為小微企業個性化營銷提供前提條件,并通過社區形成團購、共享經濟等模式的合作,擴展消費人群,共享技術紅利。
蘭溪市美食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品牌建設科科長周樹新以蘭溪美食發展為背景,深度剖析美食文旅商貿深度融合如何助力小店經濟高質量發展,總結了本地小店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同質程度高、產業規模小、行業人才少等共性問題,依托蘭溪經驗舉措。他指出,首先,要提供要素保障,通過設置財政補貼、推出融資支持、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中小型餐飲企業的積極性和生命力;其次,政府制定以“美食共富一類事”等服務標準,為小店經營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重視規范品牌發展,以行業協會等形式建立交流合作平臺,不斷提升小店服務質量;最后,鼓勵特色經營,結合蘭溪商埠文化、李漁文化、早茶文化等特色優勢,不斷豐富消費場景、規范技藝標準、創新賣場模式。
浙江工業大學浙商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姚連營以生動的現實案例指出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長數據與微觀經濟感受“溫差”顯著的背景下,小店經濟在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增加社會困難群體收入的重要作用。姚連營圍繞小店經營全鏈路概括了小店經濟發展面臨的四個難點,一是房租剛性,二是行政執法過細過濫,三是平臺過度擠壓,四是轉型升級困難。他強調,其一,要通過規劃引領、政府租金減免補貼、行業協會力量協同,以小店商家消費券發放等有效形式降低小店經營成本。其二,要完善綜合性制度,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管理,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切實增加行政執法的包容性。其三,優化平臺優化服務收費標準,推動“成本+合理利潤”定價方式,關切小微企業,適當讓利小店發展。其四,要引導小店特色化差異化經營,引導小店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增加政府公共平臺供給,為地方特色小店提供對接平臺。
潮新聞編委、錢江晚報副總編輯陳欣分享了新聞媒體機構在助力小店經濟發展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與取得的顯著成果。他們通過持續性的深度走訪與細致調查,深入了解了小店群體的真實生存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多篇具有洞察力的調查報告。為了更有效地支持小店經濟,新聞媒體機構還積極搭建了如“幫幫小店”這樣的幫助平臺,聯動社會力量,為小店提供公益宣傳等多方面的援助,有力促進了小店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最后,陳主任從新聞媒體從業者的獨特視角出發,提出了新聞媒體機構推動小店經濟發展的幾點具體措施:首先,要傳遞社會責任與關注,通過新聞報道提高社會各界對小店問題的認識與重視程度;其次,要深入進行實地調查,為政府提供更加客觀、真實的決策參考樣本;再次,要搭建溝通橋梁,將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力量有效整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為小店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最后,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自身的優勢與作用,積極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與社會保障系統的不斷完善,為小店經濟的持續繁榮保駕護航。
四、范柏乃教授總結發言
這次學術沙龍共有9位實體企業和小店代表重點介紹了小店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基本經驗和政策需求,9位專家學者提出了全面推進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的政策建議。與會嘉賓都作了認真充分準備,發言質量高,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強。據我初步統計,實體企業和小店代表提出了20條經驗,30項政策需求,專家學者提出了66項對策建議。實體企業和小店經濟發展的政策需求類型多樣,指向明確,內容具體,目標清晰;專家提出的對策建議具有系統性、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次沙龍的研討成果豐富、意義重大,為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全面推進小店經濟繁榮發展的系統性政策和法律法規提供有力支撐。
浙江既要大力培育“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更要著力推進鋪天蓋地小店經濟的繁榮發展,因為小店經濟不僅維系著萬千百姓的就業生計,也關乎整個宏觀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結合實體企業和小店代表、專家學者的發言內容,我再提出全面推進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的六點對策建議。
正確了解和把握小店經濟政策供給特征和實施績效。組織專家學者對浙江小店經濟發展政策進行系統梳理,正確了解我省小店經濟現行政策供給的基本特征和演進規律,采用科學方法對小店經濟政策實施績效進行科學評價,深刻把握小店經濟政策的實施績效,找出現行政策供給的短板和漏洞,深入揭示影響小店經濟政策實施績效的關鍵因素及影響機制。
正確了解和把握小店經濟政策需求的類型、內容、特征和規律。采用深度訪談、座談研討、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實體小店進行大樣本調查,正確了解和把握小店經濟發展政策需求的類型、內容、強度、時序、特征和規律,為制定出臺全面推進小店經濟繁榮發展政策措施提供依據。
建立健全全面推進小店經濟繁榮發展的系統性政策體系。根據政策供需匹配原理,重點圍繞注冊登記、減免租金、銀行貸款、技能培訓、廣告宣傳、品牌建設、權益保護、子女入學、老人照顧和數字賦能等方面,建立健全全面推進小店經濟繁榮發展的政策體系,確保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政策沖突和合成謬誤,形成政策合力,產生政策的疊加效應。
在省級層面制定出臺《浙江省小店經濟發展促進條例》。認真總結全省各地促進小店經濟繁榮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和好政策,在學習借鑒兄弟省市先進經驗基礎上,盡快制定出臺《浙江省小店經濟發展促進條例》,把各地的好做法、好經驗和好政策上升至法律意志層面固化下來,依法保障、規范和推進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
制定實施“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把小店經濟擺在黨和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功能,制定實施“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1122”工程),爭取用五年時間,在全省建立100個億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扶持基金,培育1000個小店經濟知名品牌(每個縣市區平均10個左右品牌),打造200萬家浙江品牌實體小店,再創造2000萬個就業工作崗位。通過實施小店經濟繁榮發展“1122”工程,加快小店經濟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和新消費開發,全面推進浙江小店經濟的數字化、品牌化、標準化、國際化發展,做好做強做優浙江小店經濟這篇大文章,讓浙江小店經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研究發布浙江小店經濟發展指數和藍皮書,加強小店經濟發展的宏觀監測。一家小店背負著普通群眾的一家生計;萬家小店,點亮了浙江大地的萬盞燈火。小店經濟是百姓民生的晴雨表,也是宏觀經濟的助推器,充分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現代數據技術,在全國率先發布浙江小店經濟發展指數和藍皮書,加強小店經濟發展的宏觀監測、分析、預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小店經濟發展面臨的危機風險,以及宏觀政策的不足和短板,全面提升小店經濟宏觀政策措施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和針對性,持續為小店經濟發展排憂解難和注入新動力,全面推進浙江小店經濟繁榮發展。(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