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時,來到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優做強茶產業,推動茶產業集群發展,不斷打牢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基礎,以茶產業帶動文旅融合發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以“三茶”統籌促鄉村振興。做活茶文化。挖掘保護和活化利用茶文化,融入新時代鄉村旅游、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建設之中。做大茶產業。堅持內培外引、做優扶強,精準引進茶包裝、茶機械、茶器皿、茶食品、茶飲料等茶衍生品企業,促進一產接二連三。做強茶科技。深化“科特派”制度,建設全域生態茶園,對接高校院所打造茶產業創新中心,提高茶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實效性。茶產業一頭連著千萬茶農,一頭連著億萬消費者。武夷山全市100%的鄉鎮、99%的行政村、60%的農戶、近12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以弘揚茶文化、做強茶產業為目標,提升茶科技為支撐,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和美鄉村。2021年以來,全市新增規模以上茶企13家,2023年茶產業稅收突破2億元、增長71%。帶動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8%,全市115個行政村村財增收36.5%。武夷山獲評全國茶業助力鄉村振興示范縣域、茶業百強縣域。
以“三茶”統籌促文旅經濟發展。武夷山是全國唯一既是世界“雙遺產”又是國家公園的城市,享有“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的美譽。用“三茶”統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響大武夷品牌,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如,將茶文化融入旅游六要素,打造“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徑、游有茶園、購有茶禮、娛有茶戲”新場景。與時俱進推出茶鄉療愈、茶徑徒步、采茶制茶、品茗斗茶、圍爐煮茶、茗茶競拍等新業態。利用古茶園以及其他茶文化遺產,運用茶科技打造一批茶莊園、茶空間、茶非遺文創等新體驗。持續打響“為一片葉赴一座城”的茶旅名城品牌。武夷山2022年入選“文旅茶融合打造消費新地標”全國城市旅游優秀案例。《印象大紅袍》入選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和全國演出市場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優秀演出項目。2024年獲福建省縣域文旅經濟工作正向激勵,縣域旅游位列全國百強縣第28位。2024年1—10月,武夷山接待游客2713萬人次,旅游收入208億元。
以“三茶”統籌促開放合作。一杯武夷茶,半部茶葉史。武夷山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萬里茶道”的起點。早在17世紀,“正山小種”紅茶就聞名歐洲,催生了西方流行的下午茶,影響改變了世界茶產業發展進程。要積極主動融入,深化交融互鑒,以茶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一方面,以茶為媒推動中外經貿合作。深化與中華文化促進會、“萬里茶道”沿線城市的合作,加快推進“萬里茶道”申遺,積極“走出去”“請進來”,讓武夷茶走向世界。近年來,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等重大國際多邊場合中武夷茶頻頻被作為獨具中國特質的東方飲品款待各國貴賓;來自以色列的北京大學留學生高佑思擔任科技特派員,用外國人的視角為世界青年講述武夷茶故事,有力推動武夷山打造世界茶文化交流中心。另一方面,以茶為媒深化中外文明互鑒。打響“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品牌,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家外事活動落地,創新對外傳播方式,推動武夷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全面立體對外展現文化多彩、文明開放的嶄新形象。一些重大外交活動在武夷山舉辦,同時還舉辦世界漢學家大會、世界文化遺產交流暨中法“茶酒對話”、“外交官看中國·福建行”等活動,有效促進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以“三茶”統籌促兩岸融合發展。武夷巖茶與臺灣凍頂烏龍淵源深厚,是連接兩岸情感的重要紐帶。武夷山搶抓機遇,進一步發揮優勢、主動作為,著力打造以茶促融先行示范區。以文化促交流。持續辦好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常態化開展萬名臺胞游學大武夷、茶文旅推介等活動。2024年吸引臺胞到武夷山旅游人數達1.5萬人次、同比增長150%。以項目搭平臺。加強與臺灣企業、臺灣五大茶協會等對接合作,推動更多臺灣新茶飲、茶食品等企業落地,兩岸攜手共建中華茶博苑、開發茶園碳匯,打造兩岸“三茶”統籌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
(作者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