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嘉賓:
王一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李 政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
羅仲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劉 震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副院長
楊瑞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有經濟研究院院長
文宗瑜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一鳴:要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戰略支撐作用,更好肩負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使命
持續深化改革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國有企業持續深化改革,在完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貫徹落實國企改革“1+N”文件,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在公司治理中推動加強黨的領導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加快形成。從制度上進一步厘清了政府與企業的職責邊界,企業獨立經營主體地位得到確立。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積極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破除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增強了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優化結構布局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完善高質量發展的考核機制,先后構建了以“兩利三率”“兩利四率”“一利五率”為主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引導企業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從過去追求規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長轉向聚焦發展質量效率的集約型增長。更加聚焦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深入開展瘦身健體,加快處置不具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全面收官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筑牢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加強科技創新增強高質量發展潛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集成電路、5G通信、高速鐵路、大飛機、燃氣輪機、工業母機、能源電力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施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等一攬子支持政策,推動企業加大創新力度。近年來,中央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拓展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
李政:新時代新征程,國有企業要嚴格遵循自身功能定位與責任,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明方向、找基點,深刻認識肩負的新使命與新任務,在實現自身改革發展、做強做優做大過程中高質量履行國企使命和任務
首先,以自身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所有制企業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要率先實施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做主導和引領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通過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并帶動各種所有制企業協同發展,進而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其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引領和安全控制作用,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國有企業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以產業引領和安全控制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國有企業要在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上發揮主導作用,促進供需平衡暢通國內大循環;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
羅仲偉:我國國有企業的根本屬性和獨特使命,決定了其必須堅定不移、責無旁貸地將高質量發展作為指導思想和行動規范
首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強根鑄魂。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優勢彰顯的根本性因素。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公司治理的全體系、全過程中,動態優化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方式和內容。
其次,著力國家戰略的貫徹落實,全面服務和支撐國家戰略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在發展實體經濟方面,國有企業要加快國家戰略落地實施,并通過率先垂范、導向牽引等方式引領其他經濟體貫徹落實國家戰略。
其三,優化調整布局結構,持續提升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配置效率,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持續深化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加快產業智能化、綠色化和融合化步伐;持續增強國家經濟安全的保障能力以及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抵御能力;率先開展產業格局演進和組織變革創新,為推進整個產業現代化進程提供不斷增強的制度性動力和根源性活力;增強產業控制力和引領力,更好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其四,圍繞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有效發揮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重要作用,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職能。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主動圍繞企業的戰略定位開展關鍵領域重大科技攻關;推進產學研用高效協同和深度融合,彌補創新鏈上的市場失靈缺陷;加快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科技人才培育、評價機制建設。
其五,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完善國資國企制度建設,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制度保障。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進一步定型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監管體制;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強化國有企業獨立經濟主體地位,提升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完善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制度,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
其六,建設新型國有企業企業家隊伍,形成獨特的國有企業企業家精神,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和掌舵人。要對黨忠誠、立場堅定、政治可靠,對國有企業的使命和功能有透徹的理解和認識;要勇于創新、善于開拓,以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引領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具有精湛的經營管理才能,能夠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企業核心功能;要有強烈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要具備國際視野,能夠在新時代帶領國有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劉震:新時代新征程上,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和唯一選項
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做強做優做大”既是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也能為國家經濟安全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做強的目標要求國有企業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做優的目標要求國有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做大意味著國有企業在規模和影響力上的擴展。這不僅僅包括國有企業業務規模的擴大,還包括其全球影響力的提升。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必須立足現實需求,優先解決最緊迫的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化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其他領域的改革也應聚焦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制定有效的改革舉措,實現綱舉目張。國有企業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國家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針對具體問題和挑戰,找準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準確把握改革重點。通過增強國有企業的核心功能,提升其在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應對高質量發展中的挑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強調在經濟活動中優先考慮民眾的利益,這一原則在國企改革中尤為重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強調國有企業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應聚焦于服務全體人民,而不僅僅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在國企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實踐中,不僅追求經濟效益,更要強調社會效益,力求在經濟活動中實現全民共享的發展目標,而不僅僅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國有企業通過提供公共服務和保障民生來體現這一價值取向。國有企業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也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深化國企改革要堅持有破有立、守正創新、系統集成的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5月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強調,“改革有破有立”“要堅持守正創新”“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這些重要論述為深化國企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引。有破有立強調在改革過程中,要打破舊有的體制障礙,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提升,建立新的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和市場經濟規律的新機制。守正創新要求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基礎上,通過創新驅動,實現國企的現代化轉型,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系統集成則注重各項改革措施的協調配合,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對國企改革進行整體設計和謀劃推進,從而提升整體效能。
楊瑞龍:應揚棄傳統的“股東至上”邏輯,遵循“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按照“共同治理”邏輯創新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
處于公益類領域的國有企業通常實行國有國營模式,相應的治理結構應為內部人決策和外部人監督這兩種機制的有機組合。
首先是內部人決策機制。構建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內部人決策機制,公司的董事會雖然由內部人組成,但工人董事應該占有一定的比例,從而確保工人董事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其次,獨立于內部人的外部治理機制。一是有關政府部門負責任免管理層,并決定管理層的薪酬水平和結構;二是有關部門派出獨立的監事,負責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日常監督;三是審計部門對企業進行定期審計;四是企業信息公開,類似上市公司的做法,在指定平臺上定期公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為主的財務信息,法定豁免披露的除外;五是接受利益相關者或者其他社會成員委托國家審計機關或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不定期進行全面審計和專項審計。
文宗瑜:新發展階段,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穩妥探索非公資本增量入股以外的更多國有企業混改方式,有效激發國有企業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效應
激發非公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改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國有企業混改進程緩慢,主要原因是非公資本缺乏參與國有企業混改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國有企業混改吸引非公資本面臨著很多困難。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混改,能夠有效降低非公資本參與的門檻,部分國資出售、轉債權、轉為國有優先股等及“兩類公司”“產業基金”共同參與,使非公資本能更靈活參與混改,非公資本參與混改的風險大大降低,從而充分調動非公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改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實現國有企業治理機制轉變及市場競爭力提升。非公資本增量入股的國有企業混改方式,抬高了非公資本參與混改的門檻,即使非公資本能夠參與混改,非公資本對混改后的股份制公司也只是參股甚至是象征性參股,導致國有企業混改后的公司治理形式化。以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混改,非公資本對混改后的股份制公司既可參股也可控股,非公資本可以在股東會董事會充分行使投票權與表決權,推動公司治理改革及完善,促進國有企業混改后治理機制轉變。
推動從管理國有企業向管理國有資本的轉變。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混改,拓展了“兩類公司”參與國有企業混改的通道;探索多個“兩類公司”參與國有企業混改,可以更好地推動國有企業母公司或集團公司層面的混改。“兩類公司”參與國有企業混改可以加快國有資本運營與國有資本經營的分離進程,打造鏈接國有資產管理、國有資本運營及國有企業經營三層次之間的產權紐帶,用市場力量推動從管理國有企業向管理國有資本的轉變。
促進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的深度融合。采取非公資本增量入股的國有企業混改方式使得非公資本對國有企業混改后治理層面、經營層面的影響和話語權仍然較弱,滋生了“混”而不“改”的現象,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混合。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混改,讓非公資本在國有企業混改后的治理層面、經營層面發揮更大作用,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不再僅僅是形式上的混合,而是從本質上進行深度融合。只有國有企業混改后董事會管理團隊中的非公資本要素逐漸增加、非公資本與國有資本共同參與混改后的治理改革和經營決策,推動混改后的股份制公司更貼近市場并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才能促進國有資本與非公資本的深度融合。
【整理:董惠敏】
責編:董惠敏/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