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樟集團成立于1996年,以園藝種植、施工起家。2010年以來,萬樟集團遵循“造林造園、造林造景、造林造富”綠色發展思路,在茶陵縣嚴塘鎮、桃坑鄉、舲舫鄉植樹造林,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推進農業“三產”融合、“紅色+綠色”融合發展,把過去的窮山荒山打造成了全國最具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中國花湖谷國家4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讓荒山變綠、農村變美、農業變強、農民變富多重目標,有力地推動了鄉村全面振興。目前,萬樟集團每年解決4000多農民就業機會,幫助21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引領革命老區6萬多人走向共同富裕,真正把33萬畝荒山窮山變成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書寫了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壯麗篇章。
萬樟集團近十多年來的跨越式發展,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背景下發生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大量農村勞動力持續涌入城市,導致農村發展面臨農業勞動力短缺、經營方式落后、生產效益低下等問題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伴隨著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居民消費需求快速升級,期待有更豐富更安全的食品、更貼近自然更放松的休閑,更雅致更有品位的傳統文化熏陶。這就使我國“三農”發展處在重要的轉折點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資源(如土地、林地、旅游資源)大規模重構,生產方式深刻變革,涉農生產效益顯著提升,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正是在這樣的發展大潮中,萬樟集團從改造荒山、植樹造林入手,大力發展規模化特色農業(如木本花卉、黃桃、油茶、中草藥種植),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推動“三產”融合、“紅色+綠色”融合發展等,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長為國內業界翹楚。
對于萬樟集團,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傳統企業理論已不足以恰當解釋其發展道路。相反,萬樟集團是一家優秀的社會企業。社會企業(也叫善義企業)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經濟概念,它強調通過商業創新、開創性地運作社會資源去解決社會問題、增進公眾福利,并在此過程中為自身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社會企業不排斥對利潤的追求,但也不以短期利潤最大化為行事原則,企業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股東(企業所有者)的利益,還包括了各利益相關方(如員工、用戶、地方社區團體、社會投資者等)的利益。根據上述標準考察萬樟集團,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劉祖治董事長是有著強烈社會情懷,積極報效社會的企業家;萬樟集團的發展參與了我國“三農”“蝶變”的發展趨勢、助推了“三農”“蝶變”的進程;萬樟集團走的是典型的社會企業的發展道路。由于充分兼顧了相關各方的利益,實現了發展成果共享,萬樟集團也因此成為優秀的社會企業代表。近年來,萬樟集團“好事不斷”,獲得了諸多榮譽。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和政府、全社會對萬樟集團發展模式的認可。可以說,萬樟集團的經營理念(發展模式)較好地處理了“義”和“利”的關系,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優秀傳統中國文化的有機結合。
從這個角度看萬樟集團十多年來的跨越式發展,一切就顯得如此自然和“順理成章”:
例如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美化環境。萬樟集團通過林權流轉、大規模推廣種植經濟林,創建了全國面積最大的木本大花海,創建了中國花湖谷國家AAAA級旅游區;與此同時,也把荒山窮山改造成了青山金山,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帶動了村容村貌的改善:
例如“三產”融合,打造現代農業產業。萬樟集團以特色農業種植為基礎,整合當地紅色、綠色資源,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建成了國家級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形成了集紅旅、農旅、茶旅、文旅、康旅為一體的大產業區格局;與此同時,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得到改造;農村經濟社會資源得到發掘和利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傳統農民也開始向現代產業工人、服務業從業人員轉型;
再例如產村融合,改善鄉村治理。通過村企共建、資源入股等方式,村集體也獲得了部分經營收入,補充了村集體的資金來源,為改善基層治理提供了資金支持;不僅如此,土地經營權流轉、規模化經營也帶來新機遇,使一些山村長期存在的山林承包合同糾紛與租金收取難的問題順利解決,顯著改善了干群關系。這些,都推動了鄉村治理的提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張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