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聳立,挖掘機鐵臂揮舞,運輸車等大型機械設備忙碌作業……平陸運河馬道樞紐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八桂大地上,一條世界級運河正拔節生長、嶄露雄姿。運河因運而建、因運而興。距離中國上一次開鑿人工運河,已有千年。如今的京杭大運河不僅是中華的“國之瑰寶”,更是流經地區的“城之命脈”。
平陸運河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運河,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標志性工程,也是廣西所盼、桂運所系、江海聯運、山海協同的重大項目,對推動廣西及西南地區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平陸運河”,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西時殷殷囑托,“通江達海、江海聯運,這是廣西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廣西考察,勉勵廣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努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這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提供了根本遵循。劈山開河、開放發展,一股向海圖強的磅礴力量正激情迸發,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錨定“高質量”,跑出“加速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實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平陸運河,高水平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提高江鐵海多式聯運能力和自動化水平。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自2019年8月,平陸運河先后被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多個重大國家規劃,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使命在肩,不可懈怠,更不能辜負。
平陸運河北起廣西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逶迤向南,直達北部灣,全長134.2公里。項目自2022年8月28日開工建設,工程概算約727億元,計劃2026年底主體建成。時間緊、任務重、難題多,建設者一路“闖關”“探路”“破題”。
首個難題來自“落差”。平陸運河起點的水面與終點入海口的海平面之間,有65米左右的落差,如何使得以“千噸”為計量單位的貨輪從20多層樓的高度搭乘“電梯”平穩“入海”?
梯級布置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經過研究論證,平陸運河建設3個梯級樞紐,即馬道樞紐、企石樞紐、青年樞紐。其中,馬道樞紐設計為5000噸級雙線省水船閘,是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的內河省水船閘,最大運行水頭為29.6米,啟門速度達8.1米/分鐘,閉門速度最大達到16.1米/分鐘,是國內外的2—4倍。“運河建成后,省水率最大可達63.2%,1小時可通行6艘5000噸級船舶。”平陸運河集團工程管理部副部長袁鵬滿臉自豪地說。
土石方的開挖和利用也是一大難題。平陸運河工程土石方開挖總量高達3.15億立方米,是國內土石方工程量最大的交通工程,相當于近3個三峽船閘的開挖量。如此大規模的土石方,怎么處置?平陸運河馬道樞紐項目部負責人黃海波介紹,為了推進土石方綜合利用,平陸運河建設管理團隊確定了抬填造地、園區回填、工程利用、土地復墾、吹填造地(海上)、綠色建材、礦坑修復等利用方向。以抬填造地為例,挖掘的土石方可以用填土方式將土地抬高,然后再鋪上原來的表層土壤,平衡原占用耕地后,還可以新增大量耕地。
而在產業工人園區一旁,便是目前全國在建最高航道邊坡,高達188米的2號邊坡。邊坡建設面臨地質條件復雜、施工場地有限、土石方開挖量大、格梁外觀品質標準高、泥巖邊坡超長錨索施工難度大等困難。面對開挖高度達188米的邊坡,如何實時監測其健康狀態,確保其長期安全穩定?“針對平陸運河典型地質條件及高邊坡特點,平陸運河集團組織知名科研機構、高校和施工單位,建立了基于GNSS地表位移監測、深部測斜、地下水位監測和NPR錨索牛頓力等監測手段為一體的‘空—天—地’監測及預警體系,可以實時感知邊坡穩定狀態,并通過無線網絡將邊坡的健康狀態傳遞至遠程云平臺,以及監控人員的手機上,實現對邊坡健康狀態的監測、預警一體化防控,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題。”平陸運河集團科技信息部副部長閆強說。
一道道難關被攻克,一日日工期在逼近。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點。唯有實干,才能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春節不停工,24小時不間斷開工”,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耀飛說,“我們晴天大干、小雨小干、大雨巧干,只有工期,沒有假期”。
晝夜星馳,一張張設計圖紙變為宏大的建設實景。截至2024年12月4日,平陸運河累計完成投資約453.8億元,累計完成土石方開挖約2.57億立方米;三大樞紐累計完成船閘主體混凝土澆筑約290.2萬立方米。
開拓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勇攀高峰。平陸運河項目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
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強產業的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若干體現廣西特色和優勢、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支柱產業。充分利用沿海沿江的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臨港產業。
廣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東鄰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明顯,海陸資源豐厚。如何將豐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的有利條件?平陸運河建設帶來重大契機。
由于水運通道上存在堵點、斷點,過去西南地區的貨物出海,大多舍近求遠,需繞道珠三角運送。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平陸運河建成后,西南地區貨物經平陸運河出海較經廣州縮短內河航程560公里以上,將有效緩解西江下游通航壓力”。
水路運輸運載能力大、運輸成本低、單位能耗少,是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北接西江黃金水道,南聯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樊一江表示,“平陸運河建成后將實現江海直接聯通,補齊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缺少大能力水運大通道的集疏運短板,也為西南地區提供新的江河海聯運出海新通道”。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以前,在物流運轉的運輸、倉儲、分撥、配送等環節,不同程度地存在設施、管理、體制機制上的堵點卡點,增加了全社會物流成本”,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同志說,“平陸運河建成后,將發揮水運比較優勢,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大物流吸引“金鳳凰”。平陸運河將吸引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向與運河相關產業集聚,深化交通、物流和產業合作,推動跨區域產業鏈合作,拓展北部灣港口腹地,進而促進西南地區產業布局優化和協同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平陸運河作為重大水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提升物流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優化交通結構,還能增強國家戰略地位,必將有力拉動投資增長,進一步夯實發展根基”。
欽州位于平陸運河主航道、出海口,是一個被運河穿城而過的城市。欽州市委書記鐘暢姿談道,“欽州正搶抓平陸運河建設機遇,積極推進12個具有牽引作用的經濟帶先導工程,著力打造港航物流、產業集聚、城市建設、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等5個方面場景”。企業是市場的風向標,一些企業看準發展機遇,主動布局。2023年,欽州石化產業園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千億級專業化工園區,一些跨境產業鏈項目開工建設、推動運營。
距離200公里外的平陸運河另一頭,南寧東部新城伶俐工業園區,比亞迪已將一個占地約2500畝、年產45GWh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項目落子于此。“公司2023年初投產以來,已有超過30條生產線投入運營,為全球客戶源源不斷地提供儲能系統產品。可以預見,運河通航后,南寧東部新城的出口物流運輸更為便捷高效。”比亞迪南寧青秀園區總經理劉斯萬興奮地說。
一河通,百業興。運河給沿線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廣西正系統謀劃實施運河建設“后半篇文章”,穩步推進平陸運河經濟帶建設,促進石化化工、裝備制造、金屬新材料等臨港產業集聚發展。運河建成通航后,5000噸級江海直達船可從西江內河港口直通我國沿海港口和東盟國家主要港口,加快向海經濟發展,促進資源要素流通,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基礎設施支撐。“運河夢”托起“發展夢”,南寧東部新城相關負責人欣喜地說,有了運河,產業發展更可“直掛云帆‘向’滄海”。
答好“生態卷”,提升“含綠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不能只講發展不講保護,不能只講利用不講修復,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干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綠色工程是平陸運河從建設之初就始終恪守的目標和原則。位于咸淡水交匯處的青年樞紐,還有一項不尋常的工程:為這片流域的“原住民”——魚類,搭建一條“回家之路”。過去,由于欽江舊青年水閘的阻隔,下游的魚類失去了洄游遷徙的路徑,平陸運河青年樞紐項目部總工程師劉飛介紹,“平陸運河項目在拆掉老水閘、建設新樞紐時,決定增加一條魚道”。在深入了解當地魚類生活習性后,為滿足流域內不同魚類的洄游需求,他們打造了一條約480米長的豎縫式魚道和鰻魚道結合的魚道。
尊重自然,保護優先。平陸運河途經全國第二大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廣西茅尾海紅樹林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這一寶貴的生態資源,全線設置4.2公里防污簾阻擋懸浮物,對施工區域毗鄰的紅樹林進行原地防護。同時,開展紅樹林就近移植和異地恢復施工,共移植紅樹9572株、種植紅樹27.5萬株。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欽州是全國知名的“大蠔之鄉”,如何保障欽州大蠔資源可持續發展?開工前,項目對施工紅線內以及紅線兩側50米范圍內的蠔排、蠔樁組織遷移,減少施工對周邊牡蠣的污染。“我們對航道的牡蠣天然種質資源進行異地遷移保護,歷時35天,采集牡蠣總量20771個,養殖在龍門大橋附近海域,保持野生牡蠣親本成活率達90%以上。”平陸運河航道15標項目總工程師何曉文介紹,為應對低溫及大霧影響,項目部還設置增氧機促進牡蠣生長。
綠,是平陸運河的底色。“綠色設計是綠色發展的源頭和第一環節,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我們邀請國內具有豐富航道邊坡施工經驗的專家學者到現場把脈問診”,平陸運河集團工程管理部部長何俊輝介紹,“我們按照‘挖一級、護一級、綠一級’的原則施工,將通航、治水、復綠、造景、循環等理念貫穿設計、建設和運營全過程”。推進清潔能源走廊項目建設,在三大樞紐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設計裝機容量4653千瓦,年均提供504萬千瓦時綠電,預估每年節約標準煤消耗量153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108噸、硫氧化物排放量31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1噸。
放眼望去,一條河暢、水清、魚翔、岸綠、景美、低碳的綠色運河初見雛形。
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
對于廣西長遠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要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
“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作為我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區域,廣西正發展成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樞紐。“做活廣西高質量發展這盤棋,棋眼就在擴大開放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西,深化拓展與東盟國家的各領域合作,積極服務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主動作為、加快發展。
海運是對外貿易的“壓艙石”。廣西瞄準的正是向海的痛點。初冬時節,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開放潮涌。智能橋吊自動精準卸載貨物,無人駕駛集裝箱運輸小車往來穿梭,一列列滿載貨物的鐵海聯運班列駛離港區……
平陸運河的建設解決的不僅僅是廣西臨海但沒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問題,解決的更是廣西和西南地區開放發展的問題,影響并塑造向海經濟新格局。“平陸運河建成通航后,將直接開辟廣西及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通往東盟地區的通道,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全面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按照“建設短期可成、運營長期圖盛,產業持續配套,區域逐漸繁榮”的總體目標,有序謀劃推進平陸運河建設、運行、發展等各項工作。
釋放“海”的潛力,平陸運河加快廣西“走出去”的步伐。得益于自動化碼頭的高效作業,幾公里外的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進出口貨物更便捷。“金桂的白卡紙出口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土耳其、阿聯酋以及意大利、俄羅斯等國家,2023年出口白卡紙47萬噸。”公司總經理徐友君介紹,“目前,我們的貨物主要走海鐵聯運和公海聯運。平陸運河建成后,桂中、桂北一帶的木頭,以及桂東一帶的方解石可以通過運河走水運抵達欽州的工廠。我們也想在平陸運河沿線建碼頭,投資貨運船、建設林場和木薯基地,打造產業鏈、供應鏈的互聯互通,構筑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開放發展,發展是目的,開放是手段,越開放,就越發展。平陸運河的建成,將開辟西南地區與東盟貿易新的江海聯運通道,有利于提升與東盟貿易效率,強化雙邊經貿聯系,推動西南地區全面擴大開放。廣西財經學院副校長、西部陸海新通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唐紅祥表示,“伴隨平陸運河建設而形成的運河經濟帶,為面向東盟的高水平開放夯實產業基礎;進而強化廣西在西南地區面向東盟開放中的戰略支點作用,促進西南地區在RCEP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框架下與東盟的經貿、文化等領域交流,助力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一河貫通,八桂向海。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推動“東盟地區—北部灣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實現“一帶一路”有機銜接,更大力度、更廣范圍融入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好地服務新發展格局。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西要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要增強內外聯動,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對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新布局,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發開放。牢記囑托,向海圖強。昔日的祖國西南邊陲,正在崛起為新時代的“開放前沿”。平陸運河的建設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則興,封閉則衰。開放是實現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時代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更需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廣西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