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細胞,是黨的農村工作的領導核心。上好農村黨課對于助力農村黨員干部更好地理解政策、提高政治覺悟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講好農村黨課,必須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針對農村實際需求,使黨課有濃濃的“親味”“鄉味”“土味”,讓理論融入鄉土,讓政策貼近民心,從而激發出農村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研鄉村情,使黨課有“親味”。農村黨課是加強農村黨員教育、提升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黨課姓“黨”,所以農村黨課要高擎旗幟,突出政治性,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農村黨員頭腦。要講好理想宗旨、講好黨情、國情,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黨性修養。同時,黨課也是情感的紐帶,在農村講黨課更需帶著感情研透村情村況。黨課授課人要立足農村實際、農村黨員干部需求量身定制“黨課菜單”。要融入鄉土元素,用農村黨員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黨在農村的政策方針,使黨員“聽得進”“聽來親”。要創新教學方法,根據農村黨員的個體差異精心打磨黨課,將鄉村全面振興戰略、農村的發展變化融入黨課中,讓農村黨員在親切與共鳴中感受到黨的關懷與力量,使大家充分感受到黨課的“親情味”,從而讓黨的聲音在農村大地上傳得更遠、更響。
說農家話,使黨課有“鄉味”。每一堂農村黨課,都是一次心靈的觸碰,一次情感的交流。農村黨課不應是高高在上的理論宣講,也不應是教條式的照本宣科。要使農村黨課留得住人,讓大家坐得下、聽得進、聽了還想聽,黨課的語言魅力、授課技巧至關重要。授課人要用農村黨員熟悉的鄉言鄉語和大家交流,用貼近生活的“農家話”對政策進行解讀。同時,改變傳統的課堂上課模式,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農家庭院、葡萄架下,用“拉家常”“接地氣”的方式和黨員說農家話、講農家家長里短,讓每一句話都充滿泥土的芬芳,每一堂課都洋溢著“家鄉味”的溫暖,從而讓農村黨員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要在精選素材上下功夫,用樸素的農家話講好農村中的鮮活案例,如好人故事、老黨員初心故事、新農人創新實踐故事等,讓農村黨員在享受黨課濃濃“鄉味”的同時,也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辦農村事,使黨課有“土味”。黨課的最終目的是啟迪思維、提升思想、開拓思路,引導黨員干部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因此,農村黨課需將黨課教育與農村中心工作和實際任務相結合,辦農村事、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用根植基層的“土味”提升農村黨員教育“黨味”,讓黨員教育在鄉間田頭結出碩果。講好農村黨課,授課人要立足講“土生土長”的農村事,不僅講課方式要“土”,講授內容也要“土”。要利用本土資源講農家事。充分挖掘老黨員、致富帶頭人等本土資源,讓“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黨員教育既有“高度”又接“地氣”。要注重實踐導向辦農村事。講農村黨員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典型事例、講農村黨員在鄉村治理中應發揮關鍵作用等,讓“土味”黨課學能所用,成為農村黨員提升能力、帶領群眾致富增收、奔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陣地。(陳嫻)